一本引人入胜的悬疑灵异小说,人性承诺和画饼都是骗子,正在等待着你的发现。小说中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奇幻与冒险的世界。作者法號無空的精湛文笔和细腻描绘,更是为这本小说增添了不少色彩。目前,小说已经连载,最新章节第13章更是让人热血沸腾。快来加入这场阅读盛宴,1183339字的精彩内容在等着你!主要讲述了:波士顿的初雪落在实验室的玻璃窗上,融化成蜿蜒的水痕,像极了林昭此刻的心情。他盯着电脑屏幕上的论文退稿信,“缺乏学术创新性”的评语刺眼得让他攥紧了拳头——这已经是第三篇被拒的论文,自从拒绝周明轩的合作邀…
《人性承诺和画饼都是骗子》精彩章节试读
波士顿的初雪落在实验室的玻璃窗上,融化成蜿蜒的水痕,像极了林昭此刻的心情。他盯着电脑屏幕上的论文退稿信,“缺乏学术创新性”的评语刺眼得让他攥紧了拳头——这已经是第三篇被拒的论文,自从拒绝周明轩的合作邀请后,他明显感觉到无形的阻力:评审专家的刁难、实验资源的限制、甚至连导师都开始暗示他“不要得罪学术界的前辈”。
“又被拒了?”柯韧的视频电话突然弹出,屏幕里的少年正裹着厚厚的羽绒服,背景是国内飘雪的校园,“许沉查到,这几篇论文的评审专家都和青禾会的海外分支有联系!他们在故意打压你!”
林昭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目光扫过桌角的相框——里面是母亲康复后的笑容,这是他坚持下去的动力。但最近的阻力让他越来越焦虑:没有有分量的论文,申请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资格将被取消;失去研究平台,就无法完成江枫未竟的意识创伤治疗研究;而青禾会的残余势力,正躲在暗处等着看他的笑话。
“别担心,我们在想办法。”许沉的脸出现在屏幕里,他手里拿着份文件,“国内有位叫魏声的退休教授,以前是研究学术伦理的权威,他看到你的事在网上发声了,说愿意提供帮助。”
魏声这个名字让林昭心头一动。他想起在整理江枫遗物时看到的旧期刊,有篇批判“学术资源垄断”的论文作者就是魏声,文中犀利的观点和详实的案例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只是这位教授在十年前突然退休,从此淡出学术界,没人知道原因。
“他联系上我们了。”柯韧把手机镜头转向电脑屏幕,是封措辞严谨的邮件,“魏教授说他一直在研究学术界的‘画饼现象’,觉得你的遭遇很典型,想和你聊聊。”
“画饼现象?”林昭重复着这个陌生的术语,隐约感觉到这可能是破解当前困境的关键。
“就是用虚假的学术资源诱惑研究者妥协。”柯韧调出魏声的研究摘要,“比如承诺重点项目、诺贝尔奖推荐、甚至非法医疗资源,本质上和青禾会的契约是同一种控制手段。”
邮件末尾附有魏声的私人电话。林昭犹豫片刻,还是按下了拨号键。铃声响到第三声时被接起,听筒里传来温和而有力的声音,带着岁月沉淀的沉稳:“是林昭同学吗?我是魏声。”
波士顿的咖啡馆里暖气充足,与窗外的风雪形成两个世界。林昭看着对面的老人摘下毛线手套,露出指关节上的老年斑,突然觉得有些恍惚——魏声的眉眼间有种熟悉的温和,像极了记忆里的江枫。
“尝尝这个热可可,麻省理工附近最有名的。”魏声推过来一杯冒着热气的饮品,眼神里带着真诚的关切,“你的事我都知道了,坚持对抗学术腐败,很不容易。”
林昭搅动着热可可,看着棉花糖慢慢融化:“魏教授,您为什么愿意帮我?学术界的人大多对这种事避之不及。”他没有忘记张启明的教训,对突如其来的善意保持着警惕。
魏声的笑容淡了下去,他从随身的皮包里拿出本泛黄的笔记本,扉页上的字迹苍劲有力:“十年前,我也遇到过和你一样的困境。”他翻开笔记本,里面贴着份被撕毁的合作协议,“青禾会想让我伪造实验数据,承诺给我院士头衔,我拒绝了,结果被学术界孤立,只能提前退休。”
笔记本里的协议碎片让林昭心头一震——签名处隐约能看到陈砚之的名字,条款内容与张启明的契约如出一辙。原来魏声不仅是旁观者,更是亲身经历过青禾会打压的受害者。
“这就是我研究‘画饼现象’的原因。”魏声指着笔记本里的研究笔记,“青禾会最擅长用虚假的利益画饼,让研究者在诱惑中妥协,然后用契约锁住他们的人生。”他的笔尖划过“资源诱惑”“伦理绑架”“沉默成本”等关键词,“这些都是他们的典型手段。”
林昭看着笔记里密密麻麻的案例,突然注意到其中一页贴着江枫的照片——是十年前的学术会议合影,江枫站在魏声身边,两人笑得都很灿烂。这个发现让他呼吸一滞:“您认识我舅舅?”
魏声的眼神暗了下去,手指轻轻拂过照片:“江枫是我最得意的学生。”他的声音带着怀念,“当年他发现青禾会的实验有问题,第一个告诉的就是我。我劝他小心,没想到……”老人的声音哽咽了,“这些年我一直在收集证据,就是想为他讨回公道。”
这句话彻底打消了林昭的疑虑。他掏出手机,将被拒的论文和评审专家的背景资料展示给魏声:“他们现在用学术打压的方式报复我,没有有分量的成果,我很难继续研究意识创伤治疗技术。”
魏声仔细看完资料,突然笑了:“这正是‘画饼现象’的反向应用——不给你真正的资源,却让你看到成功的幻影,逼你在绝望中妥协。”他从皮包里拿出个U盘,“但他们忘了,学术的根基是真理,不是人脉。这里有我的研究成果,或许能帮你反击。”
U盘里的内容让林昭眼前一亮。魏声的研究不仅系统分析了青禾会用“画饼”控制学术界的手段,还附带了大量实证数据:包括被操控的期刊影响因子、虚假的科研项目名单、甚至有几位“学术权威”收受好处的转账记录。最珍贵的是套“反学术垄断模型”,能通过数据分析识别评审中的利益输送。
“有了这个模型,我们可以证明评审专家存在利益关联,要求重新评审。”林昭的眼睛亮了起来,连日来的阴霾一扫而空,“甚至可以借此曝光学术界的腐败网络!”
魏声却摇了摇头,眼神里带着审慎:“不要急。”他指着模型里的“沉默成本陷阱”理论,“青禾会的残余势力就等着我们冲动行事,好抓住把柄彻底封杀你。我们要做的是精准打击,用他们最在意的学术声誉作为武器。”
接下来的两周,林昭在魏声的指导下重新修改论文。老人的学术功底扎实得惊人,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这里的数据呈现方式可以更直观,用动态模型替代静态图表”“引用文献要加入反主流的研究,打破评审专家的思维定式”“讨论部分要突出临床价值,让他们无法用‘缺乏创新性’否定”。
在魏声的帮助下,论文的质量突飞猛进。林昭不仅修正了技术缺陷,更在魏声的建议下加入了意识创伤治疗的临床案例——是国内受害者援助基金提供的真实数据,这些带着温度的案例让冰冷的理论有了人性的光芒。
“这才是江枫想看到的研究。”魏声看着修改后的论文,眼里闪烁着欣慰的光芒,“科学不仅要追求真理,更要服务于人。”他突然想起什么,“对了,下周有个国际学术伦理研讨会,我帮你争取到了发言机会,这是展示研究的好平台。”
林昭却在这时收到了母亲的消息:之前联系的康复中心突然单方面取消了治疗计划,理由是“医生临时出国”。他立刻明白这是青禾会的又一轮施压——用母亲的健康逼他就范。
“别慌。”魏声看出了他的焦虑,立刻拨通一个电话,“我认识哈佛医学院的神经科权威,他对罕见病治疗很有研究,我已经把你母亲的病历发给他了。”电话那头传来流利的英语对话,魏声挂电话后对林昭说,“下周一就能安排远程会诊,费用我来承担。”
林昭的眼眶突然发热。在对抗青禾会的路上,他遇到过背叛和打压,也收获了太多不期而遇的温暖:柯韧和许沉的并肩作战,齐白的远程支援,张教授的愧疚救赎,还有此刻魏声不求回报的帮助。这些温暖像冬日里的阳光,让他在至暗时刻也能感受到希望。
学术伦理研讨会当天,波士顿难得放晴。林昭站在会场外深吸一口气,魏声拍了拍他的肩膀:“记住,我们不是在为自己战斗,是为所有被‘画饼’诱惑、被强权压迫的研究者战斗。”老人的眼神坚定,“真理永远站在我们这边。”
林昭的发言引起了轩然大波。他没有直接控诉评审不公,而是用魏声的“反学术垄断模型”分析了近年来的评审数据,通过可视化图表清晰展示了利益关联网络。当屏幕上出现几位“权威专家”与青禾会的资金往来时,会场里响起倒抽冷气的声音。
“这就是学术界的‘画饼陷阱’。”林昭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会场,“他们用虚假的资源诱惑研究者,用利益网络封锁不同的声音,让科学成为少数人谋利的工具。”他展示了被拒的论文核心观点,“今天我不仅要为自己的研究辩护,更要为所有被埋没的真理发声!”
台下的掌声经久不息。多位伦理学家当场表示支持重新评审,国际学术期刊的主编主动递来名片,提出要发表他的研究。最让林昭意外的是,几位曾拒绝他论文的评审专家突然站起来道歉,承认受到了“学术前辈”的压力。
会议结束后,魏声看着被媒体和学者包围的林昭,悄悄退出了会场。他站在阳光下,掏出手机拨通一个加密号码,语气平静得像在讨论天气:“第一步成功了,他已经掌握了反制手段。下一步按计划进行,把‘画饼模型’的完整版给他。”
电话那头传来低沉的回应:“确保他不会发现你的真实身份。青禾会的残余势力还在盯着,不能出任何差错。”
“放心,”魏声看着远处意气风发的林昭,嘴角露出复杂的笑容,“他现在需要的是信任,不是怀疑。等时机成熟,我会告诉他一切。”
林昭摆脱人群时,魏声已经离开了。他收到老人发来的消息:“我临时有点事先走了,U盘里的‘画饼模型’完整版已解锁,里面有对抗青禾会最终的武器。继续加油,江枫会为你骄傲的。”
回到实验室,林昭迫不及待地打开U盘的隐藏文件夹。完整版的“画饼模型”果然更强大,不仅能识别学术腐败,还能追踪利益网络的源头。当他输入青禾会的关键词时,屏幕上瞬间弹出一张复杂的关系网——最核心的节点不是陈砚之或周明轩,而是个模糊的头像,标注着“画饼者一号”,所有的资源输送和契约控制都指向这个神秘人物。
“这是谁?”林昭放大头像,模糊的像素里隐约能看到金丝眼镜的反光,“魏教授为什么不直接告诉我?”
这时柯韧的视频电话打了进来,背景是警方的审讯室:“重大突破!我们抓到了青禾会负责海外资金的会计,他招供说有个代号‘画饼者’的核心成员,专门负责用虚假资源控制研究者!”柯韧举起审讯记录,“这个‘画饼者’十年前就潜伏在学术界,身份至今是谜!”
林昭看着屏幕里的审讯记录,又看看电脑上“画饼者一号”的模糊头像,突然有种莫名的不安。魏声的出现太及时,提供的帮助太精准,仿佛早就知道他会遇到什么困难。但他很快打消了疑虑——魏声是舅舅的导师,是揭露青禾会的前辈,怎么可能有问题?
“我们查到‘画饼者’擅长伪装成学术权威,接近目标后再逐步控制。”柯韧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你要小心身边的人,尤其是突然提供帮助的‘前辈’!”
“我知道了。”林昭敷衍着挂断电话,心里却乱成一团。他再次看向魏声的研究笔记,突然发现扉页的字迹虽然模仿得很像老年笔迹,但某些笔画的倾斜角度和江枫的字迹惊人地相似——是“真理”两个字的最后一笔,都带着独特的弯钩。
这个发现让他浑身一震。他翻出江枫的旧笔记对比,又找出魏声的邮件签名,三个样本的“真理”二字写法如出一辙。难道魏声和江枫的关系不止师生那么简单?或者说,魏声一直在用这种方式纪念江枫?
窗外的雪已经停了,阳光透过玻璃洒在研究笔记上,照亮了“画饼现象”的定义:“用虚假的希望控制他人的手段,往往包裹在善意的外衣下,最危险的画饼者,是让你心甘情愿走进陷阱的人。”
林昭的心跳突然加速。他想起魏声在咖啡馆里温和的笑容,想起老人看着江枫照片时的眼神,想起他悄悄离开会场的背影——这些画面此刻串联起来,形成一个让他不敢相信的猜测。但他很快摇了摇头,将这个念头压下去:现在不是怀疑盟友的时候,当务之急是利用魏声的研究成果,彻底揪出“画饼者”。
他打开论文文档,在扉页郑重地写下:“献给所有拒绝‘画饼’的研究者,真理永远不会被埋没。”然后点击了提交按钮,将论文发送给国际顶尖期刊。屏幕上弹出的“提交成功”提示,像一道光照亮了实验室,也照亮了他前行的路。
夜色渐深,林昭站在实验室的窗前,看着波士顿的万家灯火。远处的学术中心还亮着灯,那里曾是青禾会画饼的舞台,如今正成为揭露真相的战场。他知道,与“画饼者”的最终较量还在后面,但有了魏声的研究成果和盟友们的支持,他不再害怕黑暗中的陷阱。
手机突然收到魏声的消息:“看到完整版模型了?别急于寻找答案,真相会在合适的时机出现。记住,最强大的反制武器不是模型,是不被诱惑的初心。”
林昭看着消息,突然明白了什么。无论魏声的身份是什么,无论“画饼者”藏在何处,只要坚守对科学的初心,对真理的信念,就永远不会掉进虚假的陷阱。这场战斗或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他已经掌握了最有力的武器——不仅是魏声的研究成果,更是拒绝妥协的勇气和追求真理的决心。
窗外的雪又开始下了,但林昭的心里一片温暖。他知道,在遥远的国内,柯韧和许沉正在整理证据;在某个隐秘的角落,魏声在为他保驾护航;而舅舅江枫的信念,正通过他的研究,照亮更多被黑暗笼罩的角落。这场关于“画饼”与反制的战斗,才刚刚开始,但胜利的曙光,已经出现在风雪尽头。
波士顿的雪越下越大,实验室的玻璃窗上凝结出冰花,将窗外的世界切割成破碎的光影。林昭盯着电脑屏幕上“画饼者一号”的模糊头像,魏声的消息在手机屏幕上闪烁:“别急于寻找答案,真相会在合适的时机出现。”这句话像根细刺,扎在他心头——信任与怀疑正在反复拉扯,让他对这位突然出现的“盟友”产生了难以言说的不安。
“魏教授的身份查清楚了吗?”林昭拨通柯韧的视频电话,屏幕里的少年正对着白板分析关系网,上面贴满了青禾会成员的照片,“他的退休理由太模糊,十年间的行踪几乎是空白,这很不正常。”
柯韧推了推眼镜,调出魏声的档案:“官方记录显示他退休后去了北欧做学术交流,但我们查到他的出入境记录和实际不符。”他放大一张模糊的机场照片,“这是五年前有人在东南亚拍到的,和青禾会秘密实验室的位置高度重合!”
照片里的男人穿着白大褂,虽然戴着口罩,但眉眼间的轮廓与魏声惊人地相似。林昭的心脏猛地一沉——如果魏声真的出现在秘密实验室,那他所谓的“受害者”身份就是谎言,他的帮助很可能是另一个更深的陷阱。
“但他提供的模型确实有用。”许沉的声音从屏幕外传来,他正整理评审专家的忏悔录,“多位专家都证实,是魏声暗中收集了他们被胁迫的证据,才让他们有勇气站出来道歉。”他举着份证词,“这位诺贝尔奖得主说,魏声帮他摆脱了青禾会的控制,还他学术自由。”
证据再次陷入矛盾。魏声的行为像团迷雾,既有可疑的行踪,又有切实的帮助;既掌握着青禾会的核心秘密,又在全力帮助他们反击。林昭突然想起“画饼模型”里的理论:“最危险的陷阱往往包裹着真实的利益,让你在依赖中逐渐失去警惕。”
这时,魏声的邮件恰好发来,附带一个加密文件:“这是‘画饼者’的资金流水,能追踪到海外账户的最终受益人。密码是江枫论文的发表日期,相信你能找到真相。”
输入密码的瞬间,林昭的呼吸停滞了——文件里的流水记录清晰显示,魏声的个人账户在十年间收到过青禾会的多笔转账,金额高达数百万!收款备注写着“项目咨询费”,时间点恰好与江枫被害、张启明签署协议等关键事件重合。
“他果然是青禾会的人!”柯韧的声音带着震惊,“那些帮助都是诱饵,他在等我们完全信任后,再给我们致命一击!”
林昭却注意到流水记录的异常之处——所有转账都在三年前戛然而止,之后魏声的账户反而有大额资金流向受害者援助机构。他放大最后一笔转账的附言,看到一行模糊的字迹:“赎罪款,为未尽之事。”
这个发现让他冷静下来:“事情没那么简单。”他调出魏声的研究笔记,“这些笔记里的批注时间跨度十年,早期确实有为青禾会辩护的内容,但后期的批判越来越犀利,甚至有几处提到要‘揭露画饼者的真面目’。”
真相仿佛就在眼前,却又隔着一层迷雾。林昭决定冒险一试,他回复魏声的邮件:“发现了资金流水,我需要一个解释。明天上午十点,老地方见。”
咖啡馆的暖气依旧充足,但气氛却异常冰冷。魏声坐在对面,坦然承认了资金流水的存在:“没错,我曾经是青禾会的成员,代号‘画饼者二号’。”他的声音平静得像在讲述别人的故事,“十年前,我帮他们设计了用学术资源控制研究者的模型,包括江枫签署的那份协议。”
林昭的心脏像被巨石压住,他攥紧拳头,指甲深深嵌进掌心:“所以你接近我,帮我反击,都是计划的一部分?就像张启明和周明轩一样,用虚假的希望让我掉进陷阱?”
“不。”魏声从皮包里拿出个旧U盘,“我确实是‘画饼者’,但现在是他们的叛徒。”他将U盘推过来,“这是我的忏悔录,里面有所有真相。”
U盘里的视频记录着一个老人的自白:十年前,魏声作为青禾会的核心成员,设计了“学术画饼”体系,用虚假资源控制了大批研究者。江枫发现实验问题后找到他,用证据说服他认清青禾会的真面目。两人约定合作揭露真相,却被“画饼者一号”发现——江枫被害当天,魏声就在现场附近,亲眼看到陈砚之动手,却因恐惧选择沉默。
“那十年我活在愧疚里。”视频里的魏声老泪纵横,“看着青禾会用我设计的模型害人,看着江枫的冤屈石沉大海,我终于明白,沉默的代价比反抗更沉重。三年前我开始秘密收集证据,用他们给我的资金帮助受害者,就是想赎罪。”
视频的最后,魏声展示了“画饼者一号”的真实身份——竟然是学术界泰斗、曾经指导过他和江枫的孙院士!照片里的老人慈眉善目,正是在学术伦理研讨会上对林昭表示支持的前辈,也是“画饼模型”里隐藏最深的节点。
“孙院士才是真正的‘画饼者一号’。”魏声的声音带着疲惫,“他利用学术权威的身份建立青禾会的学术网络,我只是他的工具。现在他想让你重走江枫的路,用你的研究成果继续人体实验。”
林昭突然想起研讨会后孙院士的“鼓励”:“你的意识创伤研究很有价值,我的私人实验室可以提供顶级设备,只要签署合作协议……”当时只觉得是正常的学术合作,现在想来,每句话都藏着陷阱。
“他为什么要帮我们?”柯韧的声音透过耳机传来,“如果孙院士是幕后黑手,魏声的背叛等于自投罗网。”
“因为孙院士要启动‘终极画饼计划’。”魏声调出份加密文件,“他们计划利用全球罕见病患者数据库,进行大规模意识移植实验,你的母亲也在目标名单里。只有你能阻止他们。”
文件里的计划令人毛骨悚然:青禾会的残余势力联合了几家生物科技公司,以“罕见病治疗研究”为幌子,诱骗患者家属签署“实验同意书”,实则进行非法的意识操控实验。江枫的研究成果被篡改后,成为他们控制实验体的核心技术。
“这就是他们反复用你母亲施压的原因。”魏声的眼神里充满愧疚,“十年前我没能保护江枫,这次必须帮你阻止他们。‘画饼模型’的完整版能瘫痪他们的数据库,这是唯一的机会。”
林昭看着魏声布满血丝的眼睛,突然明白了老人的挣扎——他既是加害者,也是觉醒的反抗者;既背负着沉重的罪孽,又在拼命弥补过错。这种复杂的人性让他想起张教授的忏悔,想起许沉的背叛与救赎,原来在光明与黑暗之间,还有太多挣扎的灵魂。
“我相信你。”林昭伸出手,握住魏声颤抖的手,“但我们需要制定周密的计划。孙院士老奸巨猾,不会轻易上钩。”
最终的反击计划在三天后启动。林昭假意接受孙院士的合作邀请,带着植入了“画饼模型”的电脑走进私人实验室。魏声则联系了国际学术伦理委员会和警方,准备在实验启动时一网打尽。柯韧和许沉负责远程监控,随时准备瘫痪数据库。
实验室的玻璃墙外,孙院士看着林昭调试设备,嘴角露出满意的笑容。他对着对讲机说:“按计划进行,等他启动核心程序,就切断所有退路。”
林昭假装输入指令的瞬间,悄悄按下了模型的启动键。电脑屏幕上的数据流突然逆转,青禾会的全球数据库被瞬间解锁,实验体名单、资金流水、操作记录全部自动发送给国际刑警和伦理委员会。
“你做了什么?!”孙院士的脸色瞬间惨白,他冲向控制台想切断电源,却被突然出现的魏声拦住。
“十年前的债,该还了。”魏声的声音冰冷,手里举着录音笔,里面是孙院士承认操控实验的全部对话。
警方和伦理委员会的人及时赶到,将孙院士和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全部控制。当警察带走孙院士时,老人看着林昭,眼神里充满了不甘:“你以为赢了吗?‘画饼’的土壤永远存在,只要有人渴望捷径,就永远有陷阱!”
林昭没有回应。他看着被查封的实验室,看着屏幕上自动销毁的实验数据,突然明白这场战斗的意义——不仅是揭露某个具体的阴谋,更是打破对“捷径”的幻想,让每个人都明白,真正的光明从不存在于虚假的承诺里,只存在于脚踏实地的坚守中。
魏声被带走调查时,将一个笔记本交给林昭:“这是江枫最后的研究笔记,他早就预见到今天的局面,留下了意识创伤治疗的完整方案。”他的眼神里带着解脱,“我欠他的,终于能还了。”
笔记本的最后一页,江枫用红笔写着:“最诱人的画饼,是让你相信可以用妥协换取成功;最坚定的反抗,是守住不被诱惑的初心。”字迹力透纸背,仿佛穿越十年时光,在这一刻与林昭对话。
三个月后,魏声因在案件中提供关键证据,获得从轻判决。孙院士和青禾会残余势力被彻底清算,“终极画饼计划”宣告破产。林昭的论文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意识创伤治疗技术开始应用于临床,第一批接受治疗的受害者中,就有许沉的妹妹。
波士顿的春天来了,实验室窗外的玉兰花绽放得如火如荼。林昭收到母亲的视频电话,老人正在花园里散步,笑容灿烂:“医生说我的身体越来越好,多亏了你研究的新技术。”她举着一朵玉兰花,“就像这花,经历寒冬才能盛开,光明总在坚持之后。”
柯韧和许沉的视频电话紧接着打进来,背景是新建的“江枫实验室”剪彩现场:“我们成功啦!实验室今天正式启用,魏声托人送来的研究设备刚到,都是最先进的!”柯韧指着人群中的张教授,“张教授也来了,他说要在这里完成江枫未竟的事业。”
林昭看着屏幕里热闹的场景,突然想起魏声在法庭上的最后陈述:“真正的陷阱从来不是别人画的饼,而是自己心里的贪念。只要守住对真理的敬畏,对良知的坚守,就永远不会迷失方向。”
他翻开新的实验记录本,在扉页写下:“画饼者会消失,但诱惑永远存在。唯有拒绝捷径,坚守初心,才能走出属于自己的光明之路。”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像在回应江枫的笔记,像在告别过去的阴霾,像在迎接充满希望的未来。
窗外的阳光透过玉兰花,在笔记本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林昭知道,与“画饼者”的战斗或许还有回响,但只要还有人拒绝虚假的诱惑,还有人敢于揭露隐藏的陷阱,还有人相信真理的力量,这个世界就永远不会被黑暗吞噬。而他,将带着这份坚守,在科学与正义的道路上,继续坚定地走下去,让每个被画饼诱惑的灵魂,都能找到真正的光明。
小说《人性承诺和画饼都是骗子》试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