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书酱
好看的文学小说分享

珠碎三国(沈砚)在线免费阅读

小说《珠碎三国》以其精彩的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形象吸引了大量书迷的关注。作者“爱吃潮汕虾卷的蒙巨兽”以其独特的文笔和丰富的想象力为读者们带来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本书的主角是沈砚,一个充满魅力的角色。目前本书已经连载,最新章节第15章,千万不要错过!主要讲述了:台风季的风带着咸腥气,一天比一天烈。砚洲岸边的棕榈树被吹得弯下腰,像无数只弓起的背脊,时刻等着绷断的瞬间。沈砚踩着湿滑的礁石,检查岸边新埋的铁桩——那些碗口粗的木桩裹着厚厚的火油残渣漆,黑亮亮的,据说…

珠碎三国(沈砚)在线免费阅读

《珠碎三国》精彩章节试读

台风季的风带着咸腥气,一天比一天烈。砚洲岸边的棕榈树被吹得弯下腰,像无数只弓起的背脊,时刻等着绷断的瞬间。沈砚踩着湿滑的礁石,检查岸边新埋的铁桩——那些碗口粗的木桩裹着厚厚的火油残渣漆,黑亮亮的,据说能抵得住海虫啃噬,更能在碰撞时擦出火星。

“子墨哥,你看这个!”阿桨举着个东西跑过来,裤脚全是泥水。他手里攥着个巴掌大的铜制物件,形状像只扁平的青蛙,背上有几个细孔,边缘还缠着半片破烂的麻布。

沈砚接过铜青蛙,指尖触到冰凉的金属,立刻认出了这东西——是潜水用的呼吸管接口。去年在孙策的战利品里见过类似的,只是那个更粗糙,不像这个,细孔里还嵌着层薄如蝉翼的铜网,显然是改良过的。

“在哪捡的?”他声音沉了几分。

“那边的红树林里,”阿桨指向西北岸,“还有好几处泥地上有奇怪的脚印,像光着脚,却比常人的脚印深一倍,旁边还有这种铜屑。”

光着脚,脚印深,带着潜水装置……沈砚的心猛地一紧。孙策的人果然来了,而且用了那个“能潜到水里的船”——或者说,是潜水的人。他们在摸砚洲的底,看岸边的铁网,看火油林的位置,看暗堡的分布。

“去告诉李老铁,”沈砚把铜青蛙揣进怀里,“让他把所有火油弹的引信都换成‘水漂引’——就是遇水才燃的那种。”

母亲教过他,老鱼翁的日记里记着种海草,晒干后碾成粉,混在硫磺里,遇水会发热自燃。之前觉得这法子太险,怕受潮误燃,现在倒成了对付潜水者的利器。

红树林的泥滩在退潮后露出大片黑褐色的软泥,像块被揉皱的皮子。沈砚带着五个精壮的族人,踩着木板走进林子深处。空气里弥漫着腐叶的腥气,偶尔有弹涂鱼从脚边窜过,留下细小的坑洞。

“在这里!”一个族人低喊。

只见一棵红树的气根上,缠着块撕破的麻布,上面沾着墨绿色的汁液——不是红树林的,是火油树的黏液。沈砚蹲下身,用刀拨开周围的软泥,泥里竟藏着个陶罐,罐口用木塞封着,上面刻着个歪歪扭扭的“孙”字。

“是孙策的标记。”阿桨咬着牙,“他们肯定在罐子里藏了东西!”

沈砚没让他碰,而是用刀小心地挑开木塞。罐子里没有炸药,也没有密信,只有半罐浑浊的海水,水底沉着几片鱼鳞——是食人鲨的鳞片,边缘锋利如刀。

“这是警告。”母亲不知何时跟了过来,她赤脚站在木板上,裤脚卷到膝盖,露出小腿上常年潜水留下的细密疤痕,“孙策在说,他的人能像鲨鱼一样摸到我们的根。”

沈砚盯着那几片鱼鳞,忽然想起老鱼翁日记里的另一句话:“食人鲨喜暖水,却怕红树林的瘴气,遇之则绕行。”他抬头看向茂密的树冠,枝叶交错如网,挡住了大半天空。

“把铁网往红树林里再铺二十步。”沈砚对族人说,“网眼缠上浸过火油的麻绳,再洒些碾碎的瘴气果——李老铁说那果子的汁能让鲨鱼发疯,对付人也一样。”

瘴气果是砚洲特有的野果,成熟后会散发刺鼻的气味,人闻多了会头晕目眩。之前只用来驱赶海鸟,没想到此刻倒成了武器。

布置到暮色四合时,红树林边缘已织成一张暗网。铁网藏在水下,只露出几截缠着红布条的木桩,像极了遇难者的手臂。退潮的海水带着铁腥味漫过脚踝,沈砚忽然注意到泥地上有串新的脚印,比之前的更深,且一直往火油林的方向延伸。

“他们想偷火油树?”阿桨握紧了腰间的短刀。

“不是偷树。”沈砚看着脚印的方向,那是火油作坊的位置,“他们想知道我们的火油是怎么炼的。”

他忽然想起送进许昌的族人,每月初一的密信本该昨天到,却迟迟没来。难道许昌那边也出了变故?两股担忧像两条蛇,在心里缠在了一起。

回到寨子时,李老铁正蹲在作坊门口抽烟斗,见沈砚回来,立刻起身:“校尉你看这个!”

只见作坊的墙角,放着个新做的铁管,管身钻了三排小孔,尾部连着个装火油的陶罐。“往里面通热风,火油能变成雾,从孔里喷出去,遇火就燃,比火油弹更散。”李老铁用粗糙的手指敲着铁管,“我叫它‘火龙喷’,就是罐子太沉,得两个人抬着走。”

沈砚接过铁管,管壁烫得厉害,显然刚试过火。他对着月光看那些小孔,忽然有了主意:“能不能做小些?能绑在红树上的那种。”

李老铁愣了愣,随即拍着大腿:“妙啊!绑在树上,底下拴个浮球,水涨起来就自动倾斜,火油雾一喷,整个红树林都能变成火海!”

母亲在一旁听着,忽然说:“得留条生路。”她指的是那些可能误闯的渔民,“在东边留个缺口,插三根白羽毛做记号——那是俚人求救的信号,他们懂。”

沈砚点头。他要的是击退敌人,不是赶尽杀绝。

第二天凌晨,天还没亮透,瞭望塔的贝壳钟突然急促地响起。不是来自海边,是火油林方向!

沈砚抓起短刀就往林子里跑,阿桨和十几个族人紧随其后。火油林里静得出奇,只有风吹树叶的沙沙声,直到靠近作坊时,才听见几声压抑的闷哼。

只见三个黑衣人倒在作坊门口,个个捂着眼睛在地上翻滚,脸上沾着绿色的汁液——是瘴气果的汁。旁边还躺着个没晕过去的,正想往火油树后钻,被母亲一渔网兜住了脚。

“是孙策的亲卫。”母亲踩着那黑衣人的背,从他怀里搜出块令牌,上面刻着“孙”字,边缘镶着银线,“这种令牌,只有他身边的人才有。”

沈砚蹲下身,捏住那黑衣人的下巴,逼他抬头。这人脸上蒙着黑布,只露出眼睛,瞳孔里布满血丝,显然被瘴气果熏得不轻。

“你们的潜水船在哪?”沈砚的刀抵住他的喉咙,“马可也在船上?”

黑衣人死死咬着牙,突然往旁边一滚,竟想咬舌自尽。阿桨眼疾手快,一棍敲在他的后颈,那人顿时软了下去。

“搜他的身。”沈砚站起身,目光扫过作坊的木门,门板上有个新凿的洞,显然是想从这里偷火油。

族人从黑衣人怀里搜出个油布包,里面裹着块火油树的树皮,还有张画着简易地图的羊皮纸,上面用朱砂圈出了砚洲的三处水源。

“他们想断我们的水。”阿桨看得眼睛发红。

沈砚却盯着那树皮上的齿痕——很深,像是用牙齿啃下来的。他忽然想起那些送往许昌的族人,每个人出发前都带了火油树的叶子,难道孙策的人是从他们那里知道火油树的?

“把这些人关进石牢,”沈砚对族人说,“看好了,别让他们死了。”

转身离开时,他瞥见作坊墙角的火油残渣堆,忽然有了个更险的主意。他对李老铁低语几句,李老铁听着听着,眼睛越来越亮,最后拍着胸脯保证:“三天,给我三天准能成!”

台风在第三天夜里终于登陆了。狂风卷着暴雨砸在屋顶上,像有无数头野兽在嘶吼。沈砚站在瞭望塔上,借着闪电的光,看见海面上有几个黑影在晃动——不是船,是抱着浮木的潜水者,正试图趁乱闯过红树林。

“点火!”沈砚敲响了贝壳钟。

早已待命的族人立刻点燃火把,扔向红树林。只听“轰”的一声,藏在水下的火油麻绳遇火即燃,铁网上顿时腾起一片火海,火舌借着风势蹿起丈余高,映红了半边夜空。

惨叫声在风雨中若隐隐约约,很快被雷声吞没。

沈砚握紧了腰间的“火龙喷”,铁管冰凉,却让他心里踏实。他知道,这只是开始。孙策不会因为一次失败就收手,曹操的暗棋也随时可能落下,甚至那个蓝眼睛的马可,说不定正在哪个角落看着这场火,盘算着如何坐收渔利。

但此刻,看着红树林里跳动的火焰,看着身边握紧武器的族人,沈砚忽然觉得,这风雨中的火,比任何誓言都更能凝聚人心。

暴雨在黎明前渐歇,海面上恢复了平静,只留下红树林边缘漂浮的焦黑木块。石牢里的黑衣人不知何时咬断了自己的舌头,只剩下最后那个被敲晕的还活着,却始终闭着眼,像块捂不热的石头。

沈砚没再逼问,只是让族人每天给他喂些掺了瘴气果汁的水,让他始终保持半昏迷——他要留着这个人,等孙策亲自来取。

他走到火油林,看着那些被雨水洗过的树叶,叶片上的露珠滚落,滴在新抽的嫩芽上。母亲说得对,树是活的,火是活的,砚洲的人,也是活的。

南海的暗流还在涌动,但只要根扎得深,火燃得旺,再大的浪,也冲不垮这片土地。

(本章完)

小说《珠碎三国》试读结束!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