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书酱
好看的文学小说分享

第3章

空气仿佛顿时凝固。

朱元璋良久未语,接着,一声冷笑从齿缝中挤出,随后变成震耳欲聋的狂笑。

“一代妖后?!真是好一位妖后!”

他的双眼仿佛喷火,紧紧瞪着那图像。

“只要让我查明这孙太后府邸所在,定使她满门不得安宁!”

这句话一出口,朱柏不由得感到头皮发麻——自己这位老祖宗动不动就要诛人九族,真是让人胆战心惊。

朱标也脸色直抽,却不敢多说什么——这话确实是自己子孙所讲,但祖宗已经发怒,他也不好开口劝解。

画面再次恢复清晰,呈现皇宫偏殿内的景象。

孙太后高座上首,她亲生的儿子、正统皇帝坐在一旁。

她沉默地看着皇帝。

“母后,您为何一味维护那个于谦?罚他去烧石灰实在太轻了,我非得将他——”

皇帝咬牙切齿,狠声吐出那句话——

“**!”

“决不能这么做!此人深受先皇倚重,你现在动他,别人怎么看?朝廷大臣又将如何议论?”孙太后质问道。

年幼的正统皇帝不悦地撇嘴。

“总有一天,我一定要杀了他!”

……

朱元璋等人一时语塞,神情复杂。

“这就是所谓的皇帝?这女人也不是个好东西,要不是她,大明也不会落到这步田地!”朱元璋愤怒地说道。

其他人默默不语。

此时,画面中一道身影走来。

“太后、陛下,于谦在外请求觐见,说有要事禀报。”来者是名太监。

“不是已经命他去烧石灰了吗?怎么还敢出现在这里?”皇帝皱眉。

孙太后淡淡地挥手道:

“罢了,既然来了,那就让他进来吧,我倒要听听他要说些什么。”

她的语气平静,脸色冷漠。

……

朱元璋等人神情凝重。

“那位小十二啊,你说这个女人就是传说中的妖后?”朱元璋问。

若是眼神能 ** ,孙太后早就被千刀万剐无数次了。

“是的,不就是她扰乱了朝政?如今竟还敢随意干涉朝廷大事。”朱柏点头附和。

“可恨的女人!有朝一日我要亲自下凡,定要严惩此人!”朱元璋冷声说道。

说完,众人神情一动。

朱元璋忽然望向朱柏:

“你既可看到未来之事,可否带我亲自前往正统年间走一遭?”

朱标与朱棣也望向他。

“可以,三天后便可行事。”朱柏沉思片刻后回应。

听此,朱元璋的嘴角露出了笑容。

“妙!太好了!”

“等我到了正统年间,必定要与她好好算这笔账!”

“竟敢干预朝政,她这是想做第二个武则天吗?”

说话间,他重重拍了朱标一掌,打得他身形一个踉跄。

画面上,这时的于谦缓步走进大殿。

他跪伏于地,恭敬地向孙太后行礼。

孙太后凝视着于谦,终于出声询问:“我想知道,皇上此次亲征,究竟有几分胜算?”

一旁年幼的正统皇帝也注视着他,希望他能说些让太后安心的话,以便保全自身。

于谦神色严肃地回答:“太后,若真是为了皇上的私情,耗费国力贸然出兵,恐怕国家将陷入灾难,后果不堪设想。”

他话音刚落,大殿顿时陷入沉默。孙太后和皇帝脸色均有所变化。

……

旁观一切的朱元璋深感震撼,他低声惊叹:

“这于谦实在胆识过人,竟敢讲出如此逆耳之言!”

朱柏缓缓回应:“是啊,虽大胆直言,却句句在理。后来发生的土木堡之变,正如他所说。”

朱元璋对于谦的目光始终未曾离开,其中满是赞赏与喜爱。

……

画面回到现场。

太后冷冷反驳:“你今天的所言所行,不就是为了图个忠诚直谏的名声么,这种把戏休想瞒过我的眼睛。”

听到这番话,于谦内心如割。他望着太后,叹息一声后道出心中真意:

“若您认为我于谦是为求名,那么太后您是否也曾为一己之私考虑过?”

稍作停顿,他语气更为沉重:

“想当年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点燃烽火,落得千古讥讽。而今太后所为,与周幽王有何分别?不觉得极其相似吗?”

……

“痛快,说得实在痛快!”

朱元璋击节称赞:

“于谦确实是国家支柱,忠贞之才啊。句句直言、切中要害。”

他对这样的忠诚能臣满心赞叹。即便言辞锋利、毫无遮掩,但却真实敢言、正中肯綮,怎能不让朱元璋敬佩万分?

朱柏静观其言其行,暗思若朱元璋得知将来于谦却被朱祁镇杀害,不知会多么震怒;倘若再知那位皇帝竟能二次登基,又会作如何感慨?

朱标也不禁感叹道:“若是此人生在洪武年间,必为朝廷倚仗之良臣。”

画中,于谦情绪激昂:

“太后所为,与当年荒唐昏君有何区别?后世会怎样写您?可否深思熟虑过?”

此时,正统皇帝已无法坐定,猛然起身高声怒斥:

“简直狂妄至极!你是否还知天高地厚,是否还有皇室在心?于谦你到底意图如何?”

“放肆,太过放肆!”

他厉声怒吼,“你以为皇帝不敢处置你?”

于谦依然沉着地说道:“微臣一切作为都是为了大明江山和黎民百姓,请陛下务必打消出兵的念头,绝不能发动战事。”

说着,于谦跪地叩首。正统帝顿时勃然大怒,态度更加强硬。

“假如朕决意御驾亲征,你打算如何?”

于谦毫不迟疑地答道:“若皇上执意出兵,微臣纵然付出性命,也会竭力阻止!”

正统帝眼中透出怒意,大步走近于谦,于谦不自觉地向后微退。

他指着于谦怒喝道:“你竟敢如此无礼猖狂,若不杀了你,朕怎稳坐这龙椅?”

说完,正统帝愤然转身离开,临走还用力撞了于谦一把。

于谦跪地悲声请求:“太后,请三思!请您无论如何都要劝住皇上,绝对不能让皇上前线出征!”

孙太后却冷冷注视着他,心意已然决绝,支持皇帝出战的意志未曾动摇。

她淡漠地说道:“于谦,你要么还是回去烧石灰吧,朝中事务今后别再参与。”说罢,头也不回地离去。

于谦震惊不已,良久无声,双唇颤抖。他缓缓站起,露出一抹苦笑,脚步沉重地向后挪去,神情顿时衰老了许多。

观看着这一切的朱元璋已怒不可遏,眼中布满血丝,愤恨无比。

“放肆!这毒妇该死!待咱到了那边,定不容她,定要将她清理!”

他死死盯着眼前情形,怒火难消。

孙太后,哼,咱朱元璋记住你了!

终有一天,你将为今日作为付出代价!

他一掌重重打在朱标身上。

咬牙切齿地怒斥:“全是你的子孙闯的祸!全是你们这帮不争气的东西惹的灾!”

朱标低着头默不作声,满脸惶恐,内心早已无数次咒骂那位孙太后。

朱柏在一旁静默观察,悄悄望了朱棣一眼,低叹一声。

他对父亲轻声道:“父王,别再看了,咱们还是停下吧。”

然而朱元璋心中怒火熊熊燃烧,根本压抑不住。

若继续观看,恐怕真会彻底爆发。

但他冷声说道:“不,咱偏要看!咱偏要看这不成器的子孙,到底能把江山败坏到何等地步!”

“你不是还能进入正统年间三天后的时间吗?这三天应该足够。”

朱柏听完低声一叹。

朱棣终于开口说道:“既然爹都这么说了,那我们也陪着继续瞧瞧,这败家子孙到底能败到何种程度。”语气中竟透出些许期待。

朱柏稍有犹豫,但还是缓缓点头。

他低声询问:“既然如此,四哥都开口了,那就继续吧。只是不知父亲更想看到哪一段?”

朱元璋略一思索,脑海中忽现一事。

他抬眼问:“你先前所说,正统帝亲征时竟将所有军政大权都交给一个太监,这人究竟是谁?”

朱棣也附和道:“是啊,当年土木堡之败,军指挥混乱,导致五十万大军惨败,根源便是这太监!”

继而追问:“他是如何受宠的?到底是什么人?”

朱柏解释道:“此人名叫王振,自小陪在正统帝身边。这次出兵正是由他力主。”

“这个宦官一心想像太宗皇帝一样功绩卓著!”

“虽说只是个太监,却自命不凡。因出身卑微,更迫切想要成大事,来证明自己的才能,赢得他人尊敬。”

听罢此言,在场几人的脸色越发复杂,互相对视,神色凝重。

沉默片刻,朱元璋愤怒至极,脸色发黑:“咱早就下令立碑警示,严禁宦官干政!”

他咬牙切齿地吼道:“这昏庸的正统皇帝,是瞎了吗?难道没见过那碑吗!”

朱柏轻叹一声。

他拥有预见未来之力,对此早有所预料。

“父皇暂且息怒,且看清事情再定夺。”他低声劝慰,心中已然明了。他也清楚,若非亲眼所见,父皇心中断然难以释怀。

念头一动,画景随之改变。

只见画面中,正统帝与王振站在后宫一处石碑前。

王振转身怒喝身旁站着的锦衣卫:

“还在发愣?快把这块碑给我拆除!”

……

画面之外,朱元璋沉默了。

朱标未言语,朱棣神色冷厉。

没过多久,朱元璋猛然暴怒,脸色几乎滴血。

“胆大包天!竟敢拆毁太祖立下的御碑!此等大逆,不可饶恕!”

他咆哮如雷,震得屋梁欲裂。

但画面依旧平静,无半分波澜。

王振仍旧傲慢不逊,对锦衣卫冷声道:

“你还敢站着不动?是想抗旨不成?这块石碑必须即刻拆毁!”

一旁的正统帝点头道:“听见了吗?立刻执行,如有怠慢,绝不姑息!”

……

朱元璋愤怒地大吼:“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居然为一个卑贱之臣,连祖宗的制度都视若无物,这是谋逆啊!”

第十二节

震天的咆哮仿佛撕裂云层!

“这个王振,竟能使天子唯命是从,其权势空前绝后。”朱棣低声说道,神色凝重。

而朱元璋则盛怒之下,牙关紧咬,眼底怒焰翻涌,几近失控!

一旁的朱标神情黯然,久久未曾开口。

但他眼神中的震撼再也清晰不过——眼前的一切竟真的变成了现实!

画面随之又生变化。

几番踌躇,锦衣卫终究迈步向前。

正要动手之时,数位大臣匆忙赶到,在皇帝面前跪地叩首。

“万死也不能做此举,皇上!”

“这块石碑乃是高祖太皇帝所立,不可轻易挪动!”

“若毁此碑,皇上或将背上大逆不道之罪名!”

众臣连连磕头,痛哭谏言,拼力劝止。

“你们是什么身份?如今还轮得到你们出声?”

“这是当今皇命!此碑必须拆,你们是想违旨抗命吗?”

王振高声喝斥,话语刺耳。

正统帝也颔首,冷冷扫视群臣。

“此乃朕意,石碑必须拆除。若再阻拦,绝不轻饶!”他愤然斥道。

……

朱元璋神色阴沉。

“我大明怎会出现这样的昏君?莫非王振是他的亲父,他才如此听信?”怒意从他嗓中爆发。

他是前所未有地震怒!

朱棣等人心中怒火也翻腾不止。

众皇祖也只能愤怒地注视着锦衣卫将御碑撤下,王振面露得意笑容。

“奇耻大辱!真真是大明之辱!”朱元璋怒吼。

朱柏急忙切断画面,说道:

“父皇,这些事暂且别看。三天后便要前往正统年,咱们得先筹划如何挽救大明。”

朱元璋点头,认为朱柏言之有理。

眼下首要,是想办法应对正统年间的乱局。

任凭局面继续下去,即便明朝渡过难关,也将付出惨重代价!

“万没想到我大明真会出现这等皇帝!”朱元璋神色阴郁难平。

他最初根本无法相信天子会昏庸至此。

在他与朱标多年苦心布局和经营之下,朱元璋曾深信大明足以长治久安,千秋万代。

现实却令他震惊错愕。

“这该死的正统帝,等到了那边,咱非得亲自训他一顿!”他怒气难平。

心中悲愤翻滚不已。

他怎么都无法接受,竟会有人如此毁坏祖业。

“父皇,别再生气了。”朱柏低声相劝。

朱元璋双眼中布满血丝,目光牢牢锁住儿子。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