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九零:职场小白?不,我是预判大佬是一本备受好评的都市日常小说,作者寂灭流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为读者们展现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小说的主角陈潜勇敢、善良、聪明,深受读者们的喜爱。目前,这本小说已经连载引人入胜。如果你喜欢阅读都市日常小说,那么这本书一定值得一读!
九零:职场小白?不,我是预判大佬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秦卫国没有坐在椅子上,而是在这间狭小的办公室里,缓缓地踱了两步。
他背着手,看着窗外渐渐沉下的夜色,语气平静,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
“陈潜,你知道李书记为什么会破格任命你吗?”他没有回头,抛出了第一个问题。
陈潜沉吟了片刻,恭敬地回答:“我想,首先是因为高省长的批示和县委对水泥厂改革的重视,给了我一个机会。其次,也是最重要的,是李书记和您对我的信任和栽培。”
这个回答,四平八稳,既点明了客观原因,又把功劳归于了领导。
秦卫国转过身,看着他,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但还是摇了摇头:“你只说对了一半。”
他顿了顿,一字一句地说道:“李书记用你,一是因为你那份报告里展现出的、解决问题的‘才’;二是因为你在‘泄密案’中表现出的、能扛事、懂规矩的‘德’。但最重要的一点,是因为你是一个‘新人’!”
“新人?”陈潜有些不解。
“对,就是新人!”秦卫国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红星水泥厂,看上去是一家企业,实际上,是咱们赤江县一个盘根错节了几十年的‘独立王国’!厂里的中层干部,要么是沾亲带故,要么是师徒相传,形成了一张水泼不进的利益网。这些年,县里不是没想过要改革,派下去好几任工作组,最后都怎么样了?要么被他们糖衣炮弹拉下水,要么被他们阳奉阴违架空,最后都不了了之。”
“所以,”秦卫国看着陈潜,加重了语气,“李书记这次用你,就是要用你这个‘新人’的身份!你和他们没有任何利益纠葛,没有任何人情往来,就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可以直接插进去,切开这个腐烂的脓包!你,明白了吗?”
陈潜的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直到此刻,他才真正理解了李建国这步棋的深意。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任命,更是一次充满了政治智慧的“破局”之举。
“我明白了,秦主任。”陈潜的眼神变得无比坚定,“我就是书记手里的一把刀。书记指向哪里,我就打向哪里,绝不辜负组织的信任!”
“好!”秦卫国重重地点了点头,“有这个觉悟,我就放心了。但是,光有觉悟还不够,你还得有方法。这把刀,既要锋利,又不能把自己给崩坏了。”
他拉过一把椅子,坐了下来,开始了真正的“授课”。
“你上任之后,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人’。”秦卫国伸出一根手指,“领导小组办公室现在就你一个光杆司令,你必须尽快搭建起自己的工作班子。这个班子,是你的左膀右臂,是用你那把刀的‘手’,选不好,你寸步难行。”
“根据我和书记的商量,考虑到工作的特殊性,决定给你三个编制,可以跨部门,从全县的干部队伍里,抽调你认为合适的人。这个人选,由你来提名,我们来把关。你有什么想法?”
陈潜心中一动。他知道,这是李建国和秦卫国对他的第二次考验——考验他的识人之明。
他没有丝毫犹豫,脑海中,前世的记忆与这两天在档案室里看到的干部资料,迅速地交织、筛选。
“报告秦主任,关于人选,我确实有几个不成熟的想法。”陈潜沉声说道。
“说来听听。”
“首先,我需要一个懂财务、而且信得过、靠得住的‘账房先生’。”陈潜说道,“我推荐县财政局预算股的副股长,周长明同志。”
“周长明?”秦卫国皱了皱眉,“我有点印象。这个人,业务能力很强,但性格有点孤僻,不善言辞,快五十了,还是个副股长,在单位里没什么存在感。你为什么选他?”
“主任,我选他,恰恰就是因为这几点。”陈潜解释道,“第一,他业务精湛,咱们县这几年的财政报告,很多关键数据都是出自他手,这说明他是个实干家。第二,他性格孤僻,不拉帮结派,说明他相对干净,不容易被外界的利益所腐蚀。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他快五十了还是个副股长,说明他没有大的政治野心,但心里肯定憋着一股气,一股渴望证明自己的气。我们把他请过来,委以重任,给他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他必然会把这里当成自己事业的最后一站,拼尽全力,为我们所用。”
秦卫国听完,眼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光彩。他看着陈潜,仿佛在看一个怪物。
这番对人性的洞察和拿捏,哪里像一个二十二岁的年轻人?分明是一个在官场里浸淫了几十年的老狐狸!
“好!说得好!”秦卫国抚掌赞叹,“继续说。”
“其次,我需要一个能冲锋陷阵、处理复杂群众工作的‘开路先锋’。”陈潜继续说道,“水泥厂内部关系复杂,职工情绪激动,我们去调查,必然会遇到很多阻力,甚至危险。我推荐县信访办的接待科科长,赵东来同志。”
“赵东来?”秦卫国这次是真的惊讶了,“那个‘赵阎王’?军人转业的那个?听说他脾气火爆,在信访办得罪了不少人啊。”
“主任,脾气火爆,说明他有正气,有血性。他得罪的,都是那些无理取闹的‘访闹’和不作为的部门领导。”陈潜说道,“我查过他的履历,他在部队是侦察连的连长,立过三等功,转业到信访办,处理过十几起重大的群体性事件,经验极其丰富。我们这次去水泥厂,就像是深入敌后,就需要赵科长这样,既有勇又有谋,能镇得住场子,也能跟老百姓打成一片的猛将。”
秦卫国缓缓地点了点头,没有说话,但眼神中的欣赏,已经溢于言表。
“最后一个,我需要一个细致耐心、能做好上传下达和内部协调的‘后勤总管’。”陈潜说道,“这个人,我希望能从咱们县委办内部选。我觉得,打字室的李姐……不,李秀梅同志,就非常合适。”
“李秀梅?”秦卫国这次是真的没想到了,“她一个打字员……”
“主任,李姐在县委办工作了二十多年,对机关的运作流程、人际关系,了如指掌。她消息灵通,跟各个部门的人都混得很熟,很多时候,她去办事,比我们这些年轻人说话还管用。而且她做事细心,懂得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我们的办公室,需要这样一位经验丰富、能润滑内外关系的‘老人’来坐镇。”
陈潜说完,便不再言语,静静地等待着秦卫国的评判。
他提名的这三个人,一个老财务,一个硬汉子,一个老机关,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则构成了一个能力互补、堪称完美的“黄金铁三角”。
秦卫国沉默了良久,最后,他站起身,走到陈潜面前,重重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陈潜啊陈潜,”他一连叫了两遍名字,语气中充满了无限的感慨,“你这个脑子,到底是怎么长的?好!非常好!这三个人,我同意了!明天一早,我就去跟组织部和相关单位的领导打招呼,保证一天之内,全部给你调过来!”
得到秦卫国的首肯,陈潜心中一块大石落了地。他知道,自己新官上任的第一仗,已经打赢了。
第二天,三份盖着县委组织部大印的调令,以前所未有的效率,送到了财政局、信访办和县委办。
周长明、赵东来、李秀梅这三位在各自单位里,或边缘、或平庸、或不被重视的“小人物”,在接到调令的那一刻,都感到了巨大的震惊和不解。
当他们揣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那间简陋的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看到坐在桌后,那个年轻得有些过分的“陈主任”时,他们的心情,更是复杂到了极点。
陈潜没有说太多官话套话。
他只是站起身,给三位年纪都比他大了一轮还多的新下属,一人倒了一杯热茶,然后,用一种不容置疑的、斩钉截铁的语气,说了三句话。
“周老师,厂里几十年的烂账,拜托您了。”
“赵科长,上千名工人的情绪,拜托您了。”
“李姐,我们这个小家的里外,拜托您了。”
最后,他看着三人,沉声说道:“书记和全县人民都在看着我们。这件事,许胜不许败!我陈潜在这里立个军令状,事成之后,我为大家请功!事败,所有责任,我一人承担!”
一番话,没有豪言壮语,却让周长明、赵东来、李秀梅这三位“失意者”的心中,同时燃起了一团久违的火焰。
他们看着眼前这个年轻的领导,那清澈而又坚定的眼神,仿佛有一种让人不由自主信服的力量。
“陈主任,您放心!”脾气最火爆的赵东来,第一个站了起来,啪地一下,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保证完成任务!”
……
当天下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第一次内部会议结束。
陈潜看着自己这支刚刚拼凑起来的“杂牌军”,知道万事开头难,但一个好的开始,已经成功了一半。
他拿起笔,以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名义,草拟了第一份正式文件。
文件的内容很简单,只有一句话:
“请赤江县红星水泥厂,于二十四小时之内,将该厂过去十年所有的财务账目、技术档案、以及人事科全部在职与离退职工名册,整理封存,送交本办公室,以备核查。”
写完,他将文件递给了李秀梅。
“李姐,麻烦您,立刻发文。”
这是他作为“陈主任”,下达的第一道命令。
也是射向那个固若金汤的“独立王国”的,第一支利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