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暹罗之风云再起》是一本引人入胜的历史古代小说,作者“爱吃青蒜炒肉的唐茗薇”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为读者们展现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小说的主角阿提龙达莎菲娅希拉勇敢、善良、聪明,深受读者们的喜爱。目前,这本小说已经更新至第13章,总字数124250字,喜欢历史古代小说的你快来一读为快吧!主要讲述了:在曼谷繁忙的都市深处,远离王宫的金碧辉煌,坐落着一片庄严肃穆的建筑群——暹罗皇家陆军总部。其主体建筑是一栋宏伟的、带有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庞大混凝土与石材结构,巨大的廊柱支撑着厚重的檐口,显得坚不可摧。楼…
《重生暹罗之风云再起》精彩章节试读
在曼谷繁忙的都市深处,远离王宫的金碧辉煌,坐落着一片庄严肃穆的建筑群——暹罗皇家陆军总部。其主体建筑是一栋宏伟的、带有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庞大混凝土与石材结构,巨大的廊柱支撑着厚重的檐口,显得坚不可摧。楼体颜色是沉稳的军绿色与沙色相间,历经风雨,透着一股冷峻而实用的气息。高耸的无线电天线和戒备森严的入口,无声地诉说着这里是指挥国家军事力量的中枢。
龙达王子乘坐的军用吉普车经过严格检查后,驶入总部大院。他此行极为低调,身着常服,未带过多随从。他并非以王子身份,而是以一名即将执行特殊任务的军官身份,前来拜会实际上的军方最高实权人物——炳·廷素拉暖将军。龙达并没有选择先回家而是选择拜见他的引导人。
在副官的引导下,龙达穿过光线略显昏暗、铺着耐磨地胶的长长走廊,墙壁上悬挂着历代名将的肖像和战役地图。最终,他们来到一扇厚重的实木门前。副官轻轻敲门后推开,侧身让龙达进入。
纯粹的军人对谈:
炳将军的办公室与其人风格高度一致:宽敞、简洁、实用,毫无冗余的装饰。一张巨大的实木办公桌上文件堆放整齐,背后是占据整面墙的东南亚战区大地图,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各种符号。空气中弥漫着旧书、雪茄和一丝皮革的味道。炳将军本人并未坐在办公桌后,而是站在地图前,背对着门口,听到动静才转过身。
他穿着笔挺的将军制服,肩章上的将星熠熠生辉。他的面容比龙达在公开场合见到的更为疲惫和严肃,眼神如同鹰隼般锐利,没有任何寒暄和客套。
“来了,坐。”他指了指办公桌前的两张皮质扶手椅,自己率先坐下,并示意副官离开。房间里只剩下他们两人。
不同于与国王会面时那种蕴含着父爱与君权考量的氛围,也不同于与王兄之间那种暗流涌动的微妙张力,此刻在这个房间里,弥漫的是一种更为纯粹、直接、基于共同经历和军事现实的凝重气息。
长谈战争残酷与现实焦虑
龙达刚坐下,炳将军便单刀直入:“戈公港之后,情况你也看到了。我们暂时站住了脚,但代价呢?”他的手指重重地点在地图上真腊与暹罗漫长的边境线,“地雷、冷枪、渗透、永无止境的巡逻和消耗伤亡报告。这不是军人该打的仗,但这却是我们现在必须面对的仗。”
他的话语里充满了前线高级指挥官特有的那种焦灼与无奈,这是在国王面前不会完全展露的、最真实的焦虑。
龙达深有同感,他深吸一口气,接口道:“将军,我明白。我们清剿一个区域,一周后敌人又渗透回来。我们修复一条道路,一夜之间可能又被埋上诡雷。士兵们的神经永远紧绷,伤亡大多来自这些看不见的敌人。长期的消耗正在侵蚀部队的士气和国家的财力。”
两人就边境的残酷现实进行了深入而具体的交流,讨论了几个具体区域的防御困境、游击战的特点、以及后勤保障的巨大压力。这不是战略层面的宏大叙事,而是战术和后勤层面的、血淋淋的现实问题。炳将军认真倾听龙达从最前线带回来的观察和体会,不时提出尖锐的问题。
远赴美国的深意:学习与避让
话题自然转向了美国之行。炳将军身体前倾,目光如炬地看着龙达:“你去美国,不仅仅是为了学几个新理论,见几个大人物。你要看到他们是如何支撑一场长期战争或应对低强度冲突的——他们的后勤系统、情报网络、伤员救护、官兵轮换制度、甚至是如何处理战争带来的心理创伤。这些东西,比几辆新坦克更能决定我们能否在边境坚持下去。”
龙达郑重地点头:“我明白,将军。我会重点关注这些‘看不见’的支撑体系。”
炳将军沉默了片刻,声音压低了些,语气变得更加推心置腹,甚至带着一丝长辈的告诫:“还有一件事,你心里要有数。你这次出去,短时间内不必急着回来。你在前线立下的威望是实打实的,但在曼谷…有些人会觉得你太‘亮’了。”
他没有明说“有些人”是谁,但龙达瞬间了然——指的是王兄及其周围的势力。
“陛下让你去,既有栽培之心,也有让你暂避锋芒,让你王兄能安心筹备大婚、稳固储位的考量。这是王室的平衡之道,也是对你们的保护。你在美国积累学识和经验,建立自己的人脉和国际视野,这对你、对王国的未来,都是更长远的投资。曼谷的舞台,暂时让你王兄去发挥。”
这番话说得直白而坦诚,完全是从一位深知宫廷政治和军队现实的长者角度出发,为龙达剖析利害,指明方向。
龙达平静地接受着这一切。他对此并非毫无察觉,但从炳将军这里得到如此直接的印证和 advice,让他更加明确了此行更深层的政治意义。他心中没有不甘,反而有一种解脱感——与其留在国内陷入微妙的权力尴尬,不如远赴重洋,去为自己和国家的未来积累更实在的资本。
“我完全理解,将军。”龙达的目光清澈而坚定,“我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曼谷并非我此刻的战场。”
炳将军看着他,眼中终于流露出一丝难得的、近乎赞赏的缓和神色:“很好。记住,军队永远需要真正懂战争、能为士兵着想的人。你在美国学到的东西,将来总有一天,会在这个房间里发挥关键作用。去吧,好好看,好好学。”
会面结束。没有繁文缛节,没有虚与委蛇,只有两位军人之间基于现实和未来的纯粹对话。龙达走出陆军总部大楼,回头望了一眼那栋坚毅而冷峻的建筑,感觉自己的内心更加沉静,目标也更加清晰。他知道,炳将军不仅是他的上级,未来更可能成为他在国内最有力、最值得信赖的支持者和推手。而远赴美国,是他当前最正确的战略选择。
从边境弥漫的硝烟和潮湿的雨林,回到曼谷王宫的富丽堂皇与宁静,巨大的反差让龙达一时有些恍惚。但他没有时间休息,风尘仆仆的他,换上一身整洁的军常服,便首先前往恰克里宫觐见国王。
觐见的国王过程与之前类似。国王在偏殿接见他,对他在前线的英勇表现和卓越指挥给予了高度肯定。但国王的话语重点,已经从他过去的战功,转向了未来的使命。
“龙达,你在前线的经历无比宝贵,它让你深刻理解了战争的本质和我们面临的挑战。”国王的目光睿智而深远,“但现在,王国需要你在另一个层面发挥作用。单纯的军事僵持无法带来最终的胜利,我们需要更广阔的国际视野、更先进的知识和更稳固的盟友关系。”
国王略微停顿,继续说道:“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派你加入即将赴美的暹罗高级军事代表团。你需要将前线的真实情况、我们面临的困难,尤其是地雷和游击战带来的非传统安全威胁,清晰地传达给我们的美国盟友,并深入了解和学习他们应对此类挑战的经验与技术。”
“儿臣明白。”龙达沉声应道。他理解了,这是将他从战术执行者向战略思考者和沟通者转变的关键一步。
这就是他的双重人生: 一位在公众面前谨慎谦和的王子,一位在幕后布局未来、投资时代的战略家。他的美国大学岁月,将成为暹罗国家崛起故事中最传奇的序章。
在觐见国王之后,龙达被告知国王与王后希望在更私人的场合与他共进晚餐。这并非正式国宴,而是在国王私人起居区域旁一处小巧而雅致的花厅内进行。氛围明显比正式觐见时更为轻松,但仍保持着王室的优雅与分寸。
一同出席的还有他的几位兄长和姐姐。龙达在宫廷长廊遇到了他的王兄和王姐。
王兄的问候依旧带着公式化的热情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龙达,辛苦了。前线的情况我们都听说了,很是凶险。如今回来就好,曼谷更需要你这样的青年才俊。”话语中暗示着他应更专注于首都的政治舞台而非边境的战场。
王姐则仔细端详着龙达,眼中满是担忧:“听说你好几次遇险?看到你平安回来,我才放心。战争太可怕了,你不该总是冲在最前面。”
龙达恭敬回应,保持着应有的礼节。
当龙达步入花厅时,国王已卸下了部分威严,穿着相对舒适的宫廷常服,正与王后低声交谈。王后陛下气质雍容华贵,眉宇间充满了慈爱与关切。看到龙达进来,她立刻站起身,眼中瞬间盈满了水光。
“龙达,我的孩子……”王后快步上前,不顾礼仪地轻轻拥抱了他一下,然后双手捧着他的脸,仔细端详,“快让母亲看看……瘦了,也黑了,但眼神更坚定了……听说你受了伤,伤在哪里?还疼吗?”她的声音里充满了母亲独有的、毫不掩饰的心疼。
小说《重生暹罗之风云再起》试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