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口碑超高的都市日常小说《铁皮桶里的时光》,小娃叔叔,林晓是剧情发展离不开的关键人物角色,“拾梦虫二”作者大大已经卖力更新了96798字,本书连载。喜欢看都市日常类型小说的书虫们冲冲冲!
铁皮桶里的时光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开春的风刚吹化田埂上的雪,我就收到了小娃的视频。
镜头里的他蹲在田埂边,手里拿着小铲子,面前的土地已经翻好,土块被敲得细细的,还撒了些草木灰。
“叔叔!雪化了!我们可以种红薯了!”他的声音透着兴奋,身后的爷爷正拿着锄头,帮他把土埂理得更整齐。
我看着视频里的田埂,想起去年秋天在这里挖红薯的场景——小娃举着“红薯王”笑得眼睛都眯起来,
爷爷坐在田埂上抽烟,阳光洒在翻好的土地上,暖得让人想打瞌睡。
“我把去年留的红薯种带来了,爷爷说这个品种好,结的红薯又大又甜。”小娃举着手里的布袋给我看,
布袋上还绣着个小小的红薯图案,是他跟着奶奶学的,针脚歪歪扭扭,却看得人心里暖暖的。
挂了视频,我找出阳台的铁皮桶,把去年从老家带回来的红薯种倒进桶里,晒了几天太阳。
周末的时候,我又去花市买了两个大花盆,把土翻松,撒上草木灰,像爷爷教的那样,准备在阳台种上红薯。
浇水的时候,看着土里的红薯种,突然想起小娃在田埂边插的红布条,想起他说“这样就不会找不到红薯种了”,心里满是期待。
四月中旬,小娃又发来视频,说红薯种已经种下去了,他在每颗种子旁边都插了小木棍,还系了不同颜色的布条,说这样就能分清哪个是“叔叔种的红薯”。
镜头里的田埂边,五颜六色的布条在风里飘着,像一串小小的灯笼,小娃蹲在旁边,正给刚冒芽的红薯苗浇水,动作轻柔得像在呵护什么宝贝。
“叔叔,你的红薯苗发芽了吗?”
他突然问,眼睛里满是好奇。
我把手机对着阳台的花盆,给他看刚冒出来的嫩绿芽尖:
“你看,也发芽了,跟你的一样。”他高兴得直拍手:“太好了!等暑假我去城里,我们一起挖红薯!”
入夏的时候,阳台的红薯藤顺着花盆爬出来,绕着铁皮桶缠了半圈,绿油油的叶子把旧桶遮得只剩个桶沿。
有天浇水,我发现藤蔓下藏着个拳头大的红薯,红皮上沾着湿土,像个偷偷藏起来的宝贝。
我赶紧拍了照片发给小娃,他秒回视频,声音里满是雀跃:“叔叔!我就说能种出来吧!等我暑假去,咱们一起蒸红薯吃!”
视频里,老家的红薯藤也爬满了田埂,小娃举着手机,绕着田埂跑了一圈:“叔叔你看!我的红薯藤比你的长!爷爷说,再过一个月就能挖红薯了!”
爷爷在旁边笑着补充:“等你来,咱们挖最大的红薯,煮红薯汤喝。”
我看着视频里的景象,心里满是欢喜。我知道,
等到暑假,我一定会回到老家,和小娃、爷爷一起,在田埂边挖出满满的红薯,再煮上一锅香甜的红薯汤,就像过去的每一年一样。
那些藏在田埂里的时光,那些带着故乡味道的牵挂,从来都不会消失,它们会像红薯藤一样,慢慢生长,悄悄蔓延,把我们的心意,都连在一起。
七月初,我提前请了假,收拾行李时特意把阳台的铁皮桶擦干净——想把老家的红薯装些回来,
也想让桶再沾沾田埂的夏泥。车子刚拐进村口,就看见小娃和爷爷在田埂边等,小娃手里拎着竹筐,爷爷肩上扛着锄头,阳光洒在他们身上,像一幅温暖的画。
“叔叔!快来!”小娃跑过来拉我的手,把我拽到红薯藤前,
“爷爷说这棵下面有大红薯!”
我跟着他们蹲在田埂边,看着小娃用小铲子轻轻挖开泥土,一个红皮红薯慢慢露出来,比小娃的拳头还大。他高兴得举起来给我看:
“叔叔你看!甜不甜?”我笑着点头,心里突然觉得,这田埂上的期待,比任何礼物都珍贵。
那天下午,我们挖了满满两竹筐红薯。
小娃把最大的几个挑出来,说要留着蒸红薯汤,剩下的分给街坊邻居。
看着他拎着红薯跑向张奶奶家的背影,看着爷爷坐在田埂上抽烟的笑脸,突然明白,
所谓传承,从来都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藏在这些小小的瞬间里——是种红薯的技巧,是分享的快乐,是孩子眼里的光,是长辈掌心的温度。
走的那天,小娃把一袋子红薯塞进我车里,
还把他画的“红薯地”贴在车窗上:“叔叔,这样你在城里也能看见老家的红薯地了。”
我点头答应,车子开远时,从后视镜里看见他们还站在田埂边,小娃手里的竹筐在风里晃着,像一颗跳动的小太阳。
回到城里,我把红薯分给邻居和同事,他们尝了都夸甜,问我哪里买的。
我笑着说:“是老家田埂里种的,明年春天再种,秋天再给你们带。”
说着,我想起田埂边的红薯苗,想起小娃插的彩色布条,想起爷爷抽烟的模样。
原来故乡的根,从来都没有断过——它从爷爷的田埂,长到我城里的阳台,又从我的阳台,回到老家的田埂,像一条看不见的线,把我们紧紧连在一起,把那些温暖的时光,永远都留在心里。
秋风吹黄田埂上的红薯藤时,我收到了爷爷寄来的包裹。
拆开一看,里面是一筐刚挖的红薯,
还有一张小娃写的字条,歪歪扭扭的字里夹着几个拼音:“叔叔,这是今年种的红薯,可甜了!
我和爷爷留了最大的,等你回来吃。”
包裹里还藏着个小小的布包,打开是几片晒干的槐树叶,叶脉清晰,还带着淡淡的香——是小娃春天摘的,说要让我在城里也能闻到老家的槐花香。
我把槐树叶放进铁皮桶,和之前的红薯干、泥鳅干放在一起,桶里瞬间满是故乡的味道,像是把老家的田埂、水沟、老槐树,都悄悄装进了这两个旧桶里。
周末的时候,我用爷爷寄来的红薯蒸了红薯饭,还煮了红薯汤。
朋友来家里做客,尝了红薯饭,笑着问:“这红薯比超市买的甜多了,哪里买的?”
,我指着阳台的铁皮桶,跟他们讲起田埂上的红薯种,讲起小娃插的彩色布条,讲起爷爷蹲在田埂边抽烟的模样。
朋友听着,拿起铁皮桶看了看,说:“这桶看着旧,倒是藏着不少故事。”
我点点头,想起第一次在爷爷旧木箱里翻到它的模样——桶沿生着锈,桶底留着泥印,却装着我整个童年的热闹。
如今,它又装着小娃的期待,装着爷爷的牵挂,装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