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瞩目的历史脑洞小说,虞鼎记:从神童到异姓王,以其精彩的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形象,吸引了大量书迷的关注。作者晚风邮递员以其独特的文笔和丰富的想象力,为读者们带来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目前,这本小说已经连载,最新章节第14章更是让人热血沸腾。如果你喜欢阅读历史脑洞小说,那么这本书一定不能错过!主要讲述了:黑石山,如同一头沉睡在雪原尽头的洪荒巨兽,通体覆盖着沉郁的乌黑。夕阳的余晖为它嶙峋的轮廓镀上一层暗红的金边,非但没有增添暖意,反而更显出一种死寂与苍凉。寒风呼啸着掠过裸露的黑色岩层,发出呜咽般的怪响,…
《虞鼎记:从神童到异姓王》精彩章节试读
黑石山,如同一头沉睡在雪原尽头的洪荒巨兽,通体覆盖着沉郁的乌黑。夕阳的余晖为它嶙峋的轮廓镀上一层暗红的金边,非但没有增添暖意,反而更显出一种死寂与苍凉。寒风呼啸着掠过裸露的黑色岩层,发出呜咽般的怪响,卷起细碎的黑色粉尘,弥漫在空气中,带着一股淡淡的、类似焦糊的矿石气息。
马队在距离山脚还有数里的一片背风石坳处停了下来。呼衍达冻得嘴唇发紫,但眼中却闪烁着激动与某种近乎朝圣的光芒,他指着那片黑色山脉,用生硬的官话急促道:“贵人!看!那就是黑石山!山脚下…挖开薄薄的土…就能…就能看到黑石!老奴…老奴年轻时…”
“知道了。”萧景琰打断了他因寒冷和激动而有些语无伦次的话。他翻身下马,左肩的伤处被颠簸牵扯得阵阵抽痛,眉头微蹙,但目光却锐利地扫视着前方的地形。“铁柱叔,派两人登上前方那处高坡瞭望,视野要覆盖山脚和来路。其余人,就地隐蔽休整,喂马,检查装备。向导,生火煮些热汤。”
“得令!”赵铁柱迅速安排下去。两名身手矫健的亲卫如同灵猿般攀上侧方一块视野开阔的巨石顶部,警惕地注视着四方。其余人则熟练地利用岩石和积雪构筑简易掩体,卸下马鞍,取出豆料喂马。向导很快在避风处点燃一小堆篝火,架上小锅融化雪水。
萧景琰走到一块凸起的黑色岩石旁,蹲下身,不顾寒冷,用右手捡起一块拳头大小的碎石。入手果然比寻常石头沉重许多!质地坚硬,断口呈贝壳状,闪烁着暗沉如墨的光泽,正是典型的优质无烟煤!他用力掰了一下,纹丝不动。又取出一柄小匕首,在岩石表面用力刮擦,粉末簌簌落下,颜色漆黑。
“少爷,如何?”赵铁柱走过来,低声问道,目光也落在那块黑石上。
“确是上好的石炭,而且…”萧景琰站起身,眺望着前方延绵的黑色山体,语气带着一丝压抑不住的兴奋,“看这山势走向,矿脉很可能极浅,甚至部分直接裸露!储量…恐怕远超我们想象!” 他指向几处山坳和缓坡,“那些地方,积雪覆盖较薄,黑色岩石大片裸露,几乎不需要深掘!”
赵铁柱倒吸一口凉气。他虽不懂矿藏,但“储量巨大”、“无需深掘”这几个字意味着什么,他非常清楚!这简直是天赐的宝藏!有了这取之不尽的燃料,少爷所说的那些“神机”…
“不过,”萧景琰话锋一转,神情变得凝重,“此地距离朔方一百多里,又在狄人旧地边缘。如此显眼的矿脉,狄人盘踞朔方多年,不可能不知晓。他们为何没有大规模开采利用?”
呼衍达正好哆哆嗦嗦地捧着热汤凑过来,闻言连忙道:“贵人…狄人…狄人知道这黑石能烧…但…但他们嫌麻烦!挖出来…运回去…费时费力…不如…不如砍树烧炭快…而且…而且这山…邪性!狄人…信萨满…说这山是…是恶魔的骨头…动多了…会引来灾祸…只有…只有我们这些命贱的匠户…才被逼着来挖点…回去炼铁…”
原来如此!萧景琰恍然大悟。游牧民族重劫掠轻生产,对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的采矿业天然缺乏动力。加上原始的迷信思想束缚,使得这巨大的宝藏明珠蒙尘!这简直是上天送给大虞,送给他的厚礼!
“好!很好!”萧景琰眼中精光更盛,“他们的愚蠢,就是我们的幸运!铁柱叔,休整半个时辰!然后,我们进山!呼衍达,带路,去你印象中黑石最好挖、最多的地方!向导,注意记录地形和路径!”
“是!”众人齐声应道。
半个时辰后,马队留下两人看守马匹辎重并继续瞭望,其余人包括萧景琰、赵铁柱、呼衍达和向导,背负着必要的工具(短镐、铁锹、绳索、皮袋),徒步向黑石山脚进发。
踩在松软的积雪上,脚下渐渐传来坚硬的触感。拨开一层薄薄的冻土和积雪,大块大块乌黑发亮的煤层便裸露出来!如同大地深处涌出的墨玉!越靠近山脚,煤层越厚,露头越多。呼衍达熟门熟路地引着众人来到一处背风向阳的山坳,这里积雪几乎融化殆尽,一大片倾斜的、闪烁着金属光泽的黑色岩壁展现在眼前!
“贵人!就是这里!看!”呼衍达激动地指着一处岩壁下方被人工挖掘过的痕迹,“以前…狄人匠户就在这儿挖!用镐头…就能撬下来!”
赵铁柱二话不说,抽出背后的开山斧,走到岩壁前,屏息凝神,猛地一斧劈在一条明显的煤层裂隙上!
“锵啷!”一声脆响!
一大块足有磨盘大小、棱角分明的乌黑煤块应声而落!断面光滑,乌黑发亮,质地均匀,几乎看不到杂质!
“好!”萧景琰忍不住赞了一声,快步上前,抚摸着那冰冷的、沉甸甸的煤块,如同抚摸着一块瑰宝。他拿起一小块,凑近篝火引燃的松枝。
“嗤…”黑色的煤块边缘迅速变红,然后,明亮的、稳定的橘黄色火焰升腾而起!没有浓烟滚滚,只有淡淡的青烟,火焰温度极高,瞬间就将周围的寒气驱散!远比木炭燃烧更持久、更猛烈!
“成了!”赵铁柱和亲卫们脸上都露出了振奋的笑容!亲眼所见,亲身体验,这黑石的神效毋庸置疑!
“呼衍达,干得不错!”萧景琰赞许地看了老工匠一眼。呼衍达激动得老脸通红,连道不敢。
“铁柱叔,带几个人,沿着这处矿脉走向,向两侧探查!看看露头范围有多广!再试试向下挖,看看表层冻土有多厚,下面是否还是煤层!”萧景琰迅速下令,他要初步评估开采的难易程度和储量规模。
“是!”赵铁柱立刻带人散开,短镐和铁锹敲击冻土和岩石的声音在寂静的山坳中回荡。
萧景琰则蹲在那堆燃烧的煤块旁,感受着那蓬勃的热力,大脑飞速运转:
* **开采方式:** 露天为主!这简直是完美的露天煤矿!只需清理表层冻土和浮雪,剥离表层覆盖岩(如果有),就能直接获取优质原煤。工具主要是镐、锹、撬棍,辅以少量火药炸开冻土或坚硬岩层。劳动力…朔方城的俘虏、流民、甚至招募内附部落的牧民!效率将远超狄人时代!
* **初步利用:** 立刻在朔方城建立小型蜂窝煤作坊!将原煤粉碎,掺入粘土和水,压制成型,晾干后就是便于运输、储存和使用的蜂窝煤!这将彻底改变北疆军民冬季取暖和部分手工业(如烧陶、煮盐)的燃料结构!意义重大!同时,在城外僻静处建立秘密的“神机坊”,利用煤炭的高温,尝试硝石提纯、火药炒制和火雷组装!这将大大提升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 **硫磺矿:** 黑石山的发现远超预期,更坚定了萧景琰对臭石沟硫磺矿的渴望。“铁柱叔!”他看向正在奋力挖掘的赵铁柱,“此地情况已明!明日一早,你带一半人手,由向导引路,护送呼衍达去臭石沟!务必探明硫磺矿的位置和情况!我留一半人继续在此详细勘察绘图!”
“少爷!您身边不能没人!”赵铁柱立刻停下动作,急道。
“无妨。”萧景琰指着正在警戒的亲卫,“有他们在,此地暂时安全。硫磺矿同样重要,甚至更敏感!必须由你亲自去,我才放心!记住,取回样本!若有开采价值,绘制详细路线图!快去快回!”
“……末将遵命!”赵铁柱明白硫磺对火雷的意义,不再坚持,沉声应下。
夜幕再次降临。队伍在山坳避风处扎营。篝火换成了燃烧的煤块,温暖而持久,驱散了刺骨的寒意。亲卫们轮流值守,警惕性提到了最高。赵铁柱带人初步探明的结果令人振奋:这处山坳的煤层露头延伸数百步,向下挖掘不到三尺,依旧是厚实的煤层!初步判断,这是一个储量惊人的浅层富煤矿!
萧景琰借着火光,在一块硝制好的羊皮上,用炭笔仔细勾勒着黑石山的地形和初步探明的矿脉走向,标注着可能的开采点和运输路径。他的眼神专注而明亮,仿佛已经看到了熊熊燃烧的煤火,照亮了北疆的未来,也点燃了他心中那名为“工业革命”的微弱火种。
第二天黎明,赵铁柱带着五名精锐亲卫、呼衍达和一名向导,策马离开黑石山,向着西南方向的“臭石沟”疾驰而去。萧景琰则带着剩下的亲卫,开始了更细致的勘探。他们扩大了搜索范围,标记出更多易开采的露头点,测试了不同区域煤质的细微差异(主要看含硫量和灰分),并初步规划了一条从矿场通往朔方方向相对隐蔽的运输小径。
傍晚时分,当萧景琰正在一处新发现的、煤质尤其纯净的矿点记录时,负责外围警戒的亲卫突然发出急促的鸟鸣示警!
“戒备!”萧景琰心中一凛,立刻收起羊皮卷,右手按住了剑柄。
只见负责瞭望的亲卫从高处滑下,脸色凝重:“伯爷!西南方向,约五里外,有烟尘!看动静…像是有马队朝我们这边过来!人数…不下三十骑!速度很快!”
不是赵铁柱!他们去的是西南,但时间不对,方向也不完全吻合!而且人数对不上!
狄人游骑?还是…其他发现了矿藏秘密的人?
一股寒意瞬间掠过萧景琰脊背。他迅速环顾四周地形,他们所在的这处勘探点位于半山腰一片相对开阔的斜坡,虽有岩石遮蔽,但若被骑兵围上,极其不利!
“撤!向山顶那片乱石区转移!占据制高点!准备战斗!”萧景琰当机立断,指向黑石山更高处一片犬牙交错的黑色巨石群。那里地形复杂,易守难攻,可以最大程度抵消骑兵优势!
“是!”亲卫们没有丝毫犹豫,立刻收起工具,护着萧景琰,如同敏捷的山羊,迅速向山顶的乱石区攀爬而去。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凝重,但眼神却异常坚定。危机,再次降临在这片蕴藏着未来锋芒的黑色群山之中!
小说《虞鼎记:从神童到异姓王》试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