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非常热门的一本年代小说,重生八零,王老太不当老黄牛,已经吸引了大量书迷的关注。小说的主角王秀娥以其独特的个性和魅力,让读者们深深着迷。作者吃骨头不吐鱼以其细腻的笔触,将故事描绘得生动有趣,让人欲罢不能。主要讲述了:等到90年代,大批大批下岗职工,多少人哭都没地方哭去。可这话她没法直接说,只能是给刘大姐分析:“您看看现在咱们厂,每天不是织毛衣的就是嗑瓜子的,哪里还有什么活干,你想想,厂子没活干,是不是就不赚钱,不…
《重生八零,王老太不当老黄牛》精彩章节试读
等到90年代,大批大批下岗职工,多少人哭都没地方哭去。
可这话她没法直接说,只能是给刘大姐分析:“您看看现在咱们厂,每天不是织毛衣的就是嗑瓜子的,哪里还有什么活干,你想想,厂子没活干,是不是就不赚钱,不赚钱,拿什么给咱们发工资?以前咱们买东西都要票,可现在呢?你看看不是有钱就能买了?”
刘大姐听王秀娥这么说,也有点不确定了:“不能吧?那要是厂子倒闭了,咱们厂这么多工人怎么办?总不能让大家饿死吧?”
“饿死肯定不会,可半死不活的就说不定了。我也就是听别人这么一说,您要是信我,就想办法卖了。反正你们家老胡有工作,就算你不上班,家里也不会断了进项,你家老大媳妇是不是也快生了?有这钱,还不如给你们家老大买间房,总不能等老二也结婚了,还住搭的那个棚子里吧?”
对啊,王秀娥一拍脑袋,她怎么就忘了房子了。
现在的房子还不像后世那么值钱,几百块钱就能在大杂院买一间,等以后拆迁,得赔多少钱呢。
还有四合院,那就是更值钱了,就是她手上的钱不够,不然怎么也得多囤几个院子,以后光拆迁都能一辈子不愁吃喝。
刘大姐被说的有点动摇了,他们家五口人就分了前院的两间房。
她和老伴儿一间,大儿子没结婚的前跟老二住一间。
老大结婚后,就在厨房边上搭了个小房子,眼看着老二也20了,连房子都没有,谁家闺女能嫁进他们家!
王秀娥见刘大姐不出声,又继续说道:“您再看看现在的房价,去年一间房五六百就能买的到,您再看看今年,八百都不一定能挑到好的,我估摸着再过两年,一千块连个厕所都买不起了。”
这话把刘大姐逗笑了,笑着拍了一个王秀娥:“让你说的,我不吃不喝两年的工资,还买不起个厕所了,那大家都别活了,厕所都上不起,憋死算了!”
呃……可不是不吃不喝一两年,连个厕所的都买不起吗?
后世多少来京城打工的,一辈子都买不起房子,又有多少早早卖了房子出国的,回来后悔的恨不得跳楼。
“哎呀我就是打个比方,您看看现在京城多少人,我估摸着以后人越来越多,房子肯定越来越紧俏,不趁着现在买,以后可能真的就买不起了。”
“你这话倒也对,这人确实越来越多了,这返城的知青像是突然一下子就冒出来一样……”
可不是突然就冒出来了,现在返城的知青越来越多,稍微有点门路的都回城了。
想到这里,王秀娥就想到了二女儿陈美娟,也不知道她现在过的咋样,算算时间,明年她也该回来了。
陈美娟下乡之后,和当地村支书的儿子结了婚,丈夫是当兵的,日子过的也还可以,家里最难的时候,还接济了不少。
可惜,去年女婿战死了,婆家见陈美娟一个人带娃不容易,又被妯娌嫌弃,最后劝着她再走一步。
陈美娟死心眼,坚持要给男人守孝3年,也就是明年,等过了守孝期,才带着儿女张小满回了娘家。
算了不想了,这辈子其他儿女他都不管,就带着二女儿过日子就行了。
刘大姐见她发呆,恨不得抽自己两下,嘴上没个把门的,咋啥话都往外说呢。
“哎,怪我,又说这些干啥,你别难过啊,都过去的事情了,咱要往前看。”
“没事,这都是怪我,当年要是不让美娟下乡,也不会有这么多事情。”
“你能这么想就对了,乡下的日子多苦啊,好不容易找了个好人家,结果男人还当了烈士,哎……说句不好听的,你们家老大也不是东西,那时候下乡,要死要活的不去,要是他去下乡,美娟现在的日子不知道过的多好呢,你啊,就是太惯着那两个儿子了。”
其实王秀娥对几个子女都算的上是掏心掏肺了,虽然偏心儿子,但也没苛待了闺女。
就是当年每家都有一个下乡名额,陈美娟也懂事,见陈建国要死要活的不愿意去下乡,就主动提出她去。
王秀娥也自私了一回,就让刚满18岁的陈美娟去下乡了。
她能不知道下乡的日子不好过吗?可他心疼儿子,还是狠下心让女儿去了。
每个月她省吃俭用的给闺女寄东西,怕她在乡下的日子不好过。
陈美娟每次来信都说自己过的挺好的,从来不让他们操心。
结果没两年,陈美娟来信说他要结婚了,嫁给了村支书的儿子,还是个当兵的。
公公婆婆对她都很好,丈夫也是个能干的,每个月的津贴都寄给她,让家里不要给她寄钱了。
王秀娥也是傻,听说陈美娟嫁给了村支书的儿子,还是当兵的,就真的没再给她寄东西。
反倒是陈美娟不时的给他们寄东西。
现在想想,乡下哪里有什么好日子,就是怕他操心,才故意这么说的。
等陈美娟回来的时候,哪里还像个20出头的大姑娘,黑瘦黑瘦的,可见在乡下肯定是吃了不少苦的。
“哎,都怪我,要是多关心关心她,也不会让她在乡下吃那么多苦了。”
刘大姐见她眼圈的红了,也不好多说什么,只能出声安慰:“你们家那时候日子也难,老大好不容易找了份临时工,要是放弃也太可惜了,老三和玲玲还在上学,开销也大,也不能全怪你。”
“是啊,谁家日子都不好过,要不是我偏心,也轮不到美娟去下乡……”
“好了,过去了就算了,等有机会了把美娟接回来了,再好好补偿孩子吧。”
王秀娥偷偷抹了把眼泪,也不想再继续这个话题,已经这样了,只能等陈美娟回城再说了。
“对了,你说咱这棉纺厂真的会倒闭吗?”
“我也说不准,就是觉得心里不踏实,您看看私人都能开店开厂了,咱们胡同口卖早餐的生意那么好,要是把工作卖了,咱也自己做点小生意,怎么也比现在这样半死不活的强吧。”
“这话倒也对,卖早餐的摊子比去年是多了不少,想来应该是赚钱的……”
“我也就是这么一说,您自己考虑考虑,反正我是不看好这铁饭碗。”
“行,我回去和我们家老胡商量下。”
“好,那我就先去仓库了,下午就办手续了,我把仓库的账本整理出来。”
“那你忙,有需要帮忙的言语一声,反正我一天也没啥事。”
两人客气了几句,王秀娥就进了仓库,把需要交接的账本都核查了一遍,就等着下午拿了钱,把工作交接出去了。
小说《重生八零,王老太不当老黄牛》试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