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新书《国运战场,开局抽取自刎乌江》上线啦,主角是夜玄张角,主要讲述了:铁砧谷的冲天烈焰与浓烟,宣告着樱花国残部主力的彻底覆灭。谷外高坡上,织田信长目睹了这焚天炼狱的全过程,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周瑜,好毒辣的绝户计!”他声音冰冷刺骨,紧握的拳头指节发白。织田信长没有丝…
铁砧谷的冲天烈焰与浓烟,宣告着樱花国残部主力的彻底覆灭。谷外高坡上,织田信长目睹了这焚天炼狱的全过程,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周瑜,好毒辣的绝户计!”
他声音冰冷刺骨,紧握的拳头指节发白。织田信长没有丝毫犹豫。在谷口江东军彻底完成合围前的最后一刻,他猛地一勒缰绳,战马人立而起。
“撤!”
命令斩钉截铁。他率领着真田幸村、宫本武藏等心腹精锐,毫不留恋地调转马头,凭借超凡的武勇和对地形的熟悉,硬生生从江东军尚未完全扎紧的口袋边缘,撕开一道缝隙,向着阿三国的方向,头也不回地绝尘而去。
战火渐熄,余烬未冷。孙策与周瑜立于铁砧谷外的高处,俯瞰着这片焦黑的战场和远处安定的南境平原。开仓放粮的命令已传遍新复的城池,堆积如山的粮食被公平分发到面黄肌瘦的百姓手中。神医华佗带领的弟子们,在各处搭起简易的医棚,药香开始驱散血腥。饱经苦难的南境百姓,眼中的恐惧渐渐被感激和希望取代。南境,涤荡尽最后的尘埃与威胁,成为了支撑那场即将到来的、席卷天下的最终决战,最为坚实的基石。
周瑜那把大火,将樱花国残部和那些小国连同其根基一同付之一炬。南方这片土地,成了龙国后方的保障。江南的粮秣自此可北上支援。这份捷报让龙国上下振奋,更让洛阳城头的曹操,能将全部目光投向西方。那里,波斯“万王之王”居鲁士一世的二十多万铁甲(不死军重装步兵和长生军骑兵)正像一头盘踞的巨兽,獠牙森然。
曹操站在琉璃城垛上,黑色大氅在风中扯得笔直。这座琉璃城是前几天攻下的。虽然不大,但城中及周围足可以让二十多万大军休整驻扎了。这也是离波斯方最近的一座小城了。
城内外,二十余万大军正全力安营扎寨、加固防御。士兵们一面修补着攻城留下的城墙破损,一面在城外开阔地带紧急扎下连绵营盘。壕沟被掘深,拒马林立,一座座坚固营帐迅速成型,营寨的防御工事正被快速建立起来。
魏军大营里。郭嘉裹着厚裘,双眼放光:
“丞相,波斯军防御坚如磐石。我军纵有二十万众,若正面强攻,恐伤亡惨重,尸山血海亦难撼动。”
贾诩的声音低沉平缓,却带着毒蛇般的阴冷:
“欲破此局,须攻其必救。其粮道、水源,便是命脉所在。然居鲁士非庸才,寻常劫粮必遭重兵防范。须明谋相逼,使其无可回避。无论他如何应对,皆是死路一条。”
曹操眼中精光暴涨,抚掌道:
“善,便布下这阳谋之局,看他如何破之!”
琉璃城的灯火熬干了一夜灯油。曹操与谋士们眼中布满血丝,沙盘上的推演已精确到每一队斥候的巡逻间隙。
经过这几天己方斥候的细致探索。波斯的粮道图铺在正中,共有十四条。强攻是飞蛾扑火,劫粮更是虎口拔牙。最终,一条将天时、地利、欺诈与狠绝熔铸一炉的毒计淬火而成。
第一阶段:
1、草人制备:计划紧急征用全城稻草、麦秆和附近民夫,昼夜赶制十三万四千具草人。其中五万具草人将套上残破皮甲,插上沾泥军旗,力求远观乱真。
2、疑兵出击:计划于黎明前最昏暗时分,派遣十四路精兵,每路一万四千名精锐士卒大张旗鼓出城。行动关键在于制造远超实际兵力的浩大假象:
负重迷惑:每路队伍中,安排六千名士卒背负与自己等高的草人,行走于队列内侧,不为草人着甲胄,资重服饰用大车运输。使其从远处观察每一个背草人的士兵还是一人。
扬尘蔽形:外围士兵则负责拖曳树枝,竭力扬起浓厚持久的尘雾。无数旌旗将被故意举得歪斜重叠,在烟尘中制造混乱模糊的视觉干扰。
斥候清剿:部署数百名最精锐的轻骑,携带强弓劲弩与淬毒短刃,游弋于大军两翼及前方五里范围内。其唯一任务是格杀任何试图靠近侦察的波斯斥候,确保波斯方面无法获得近距离准确情报。预期效果是:波斯瞭望手只能在极限距离上,透过翻滚尘雾,粗略估算每支队伍规模约万人。十四路齐发,波斯方斥候会措手不及,导致人员不足。在波斯人眼中,将形成十四万曹军主力倾巢而出、扑向其粮道的震撼景象。
第二阶段:
当十四路大军抵达两城的中央地带时,计划实施关键裂变:
1、佯攻粮道:十四位副将,各率四千真兵脱离主队,接收本路六千具草人。为其换上甲胄(上身即可),身上绑有旗帜,绑上备用大车,由骡马拖曳。同时,外围士兵将更疯狂地制造烟尘。增加斥候数量。务必保证波斯斥候不能接近队伍五里之内。四千真兵+六千草人+人为制造的巨大烟尘混乱+敌方在五里外观察=“万军”扑向粮道的逼真假象。这十四支“疑兵”将分头扑向十四条波斯粮道,制造全线危机。
2、主力伏兵:与此同时,十四位主将,各率一万真兵,无声无息地脱离主队。他们将抹除痕迹,士卒轻装,仅携五日干粮及兵器。按照预定方案,这十四万生力军将迅速隐入预先勘测好的深谷、岩洞、枯河床等地形褶皱中。其伏击位置经精密计算,恰好扼守住波斯大营与琉璃城之间的战略咽喉,既能快速回援大营,又能雷霆出击直捣波斯空虚的后方。
第三阶段:
琉璃城大营将实施彻底的伪装:
留守的一万死士负责将预留的五万具草人密集布置于营盘各处,遍插旗帜。
维持五六万人造饭的炊烟数量。
组织巡逻队举旗在草人间规律穿梭。
预期效果:从远处观察,营内旌旗移动、人影憧憧、炊烟袅袅,俨然有五六万大军严阵以待的假象,令波斯人不敢轻视。
最终杀局:
此计的核心在于,无论波斯统帅居鲁士大帝如何抉择,都将陷入致命陷阱:
抉择一:救援粮道:若居鲁士被十四条粮道同时遭“万军”袭击的假象所惑,被迫分兵救援,至少需派十四支万人队,其大营兵力将锐减至不足七万。待其队伍走远(一日内大部队无法回援)。此时,潜伏的十四万伏兵将以绝对优势直扑空虚的波斯大营。同时,琉璃城内一万死士将出城夹击。十五万曹军主力攻城,六万波斯士兵很难防守,预期将迅速破营,擒杀敌酋。
抉择二:强攻曹营:若居鲁士大帝赌定曹营空虚,集结主力至少十多万军队,猛攻琉璃城大营。则:
营内一万死士将依托工事死战,将尽可能多的波斯精锐拖入营盘深处。
同时,鸣火箭将向两处发出信号:
命潜伏的十四万伏兵全速回援,如猛击攻营波斯军的后背。
命正在佯攻粮道的五万六千疑兵(十四路各四千真兵)立刻放弃任务,火速前往波斯大营。防止剩余的军队出城策应。
当波斯主力被死士成功诱入营盘核心区域,死士将点燃预先遍布营盘、浸透油脂的五万具草人。整个大营将在瞬间化为冲天炼狱。前有焚身烈焰,外有十四万铁壁合围,没有援军,十多万波斯大军将会被歼灭大半。
这条毒计最大的特点就是无论波斯方怎么选?曹魏方都会以多打少,拥有绝对的优势兵力。
难点就是一万死士必死无疑和己方斥候的强度,必须保证敌方斥候不能近距离查看军队和大营状态。
世上没有绝对完美的计策。此计对曹魏有绝对优势。但它的成功有个大前提——敌人现在特别缺粮,怕断粮道。
其根本原因在于联军那边休养生息得不好,元气没恢复。第一年蜀汉那场大火,逼得他们强行征粮,把老百姓的口粮都搜刮了,结果失了民心。导致第二年的休养生息无民可用。今年年初,江东又烧了一把,存粮越来越少了。
如果联军粮草充足,能自给自足,甚至能在城池周围自己开荒种地养活军队,那这招的虚张声势,就吓不住居鲁士了,他很可能按兵不动。甚至集结一部分兵力去围堵你的一两支劫粮队。
正因为此种情况。曹魏方去劫粮,波斯方一定会有所行动。
所以说,这个毒计能奏效的关键就是抓住了敌人眼下这个粮草极度短缺的致命弱点。这不是个任何时候都能用的常规打法。
曹操果然是一个枭雄。看到计策可行,利大于弊。立马开始实施。
“十三万四千具草人,五日后,必须尽数藏于城中。五万具,要披残甲,执旧旗,远观足以乱真。余下八万四千具,则用后粗麻布、染成土灰色的旧衣仔细包裹上身,务求在烟尘与距离的遮掩下,模糊成一片片移动的、难以分辨的灰暗轮廓。”
负责粮秣辎重的官员面露难色:
“丞相,琉璃城小,仓廪已空,稻草麦秆实在不多。”
“征调周围农夫,城中的稻草麦杆有多少用多少。剩余的草料,皆由后方本阵筹措。令本部军士,即刻征发民夫,日夜赶工。扎成草人后,拆解分装,混入寻常粮草辎重车队之中。运输路线,择我军掌控最严之僻径,夜行晓宿,分批潜运。押运士卒,皆选精干可靠者,沿途遇可疑踪迹,宁可绕行百里,亦不可暴露行藏。若有差池,致使草人踪迹为波斯探子所察……此计休矣,你提头来见!”
命令如山。曹魏本阵大营瞬间化作巨大的工坊,民夫在灯火下挥汗如雨,成捆的稻草麦秆迅速扎成人形。一批批“草人部件”被小心翼翼地拆解,塞进运送粮草的大车深处,盖上厚厚的苦布。一支支精干的押运小队,如同幽灵般在夜幕和偏僻小道上穿行。偶有波斯零星斥候远远窥探,也只以为是寻常的补给运输,未曾起疑。数日之内,这庞大而隐秘的“伏兵”,悄然堆积于琉璃城的库房与角落。
琉璃城内,点将台的石基透着寒气,一万名被挑选出来的精兵肃然而立。
曹操走上高台,脚步落在石阶上的声音清晰可闻。
“此地是诱饵,也是死地。波斯大军如果选择来攻这里,你们绝无生还的可能!你们的任务,用命去拖住敌人,缠到最后一刻。这是必死的任务,十死无生!现在怕死的,可以退出,不丢人,也没人会不怪你们!但留下来的人必须清楚:你们自己就是诱饵,也是杀敌的刀!你们战死的那一刻,就是全军合围、歼灭敌人的信号!明白了吗?”
此万人死士需要一个大将统率,此人正是——于禁。
短暂的死寂后,于禁跪伏于地,双手抱拳道:
“末将于禁,愿为曹家世代赴汤蹈火”。
随即,一万个声音齐齐吼出:
“愿为曹家世代赴汤蹈火”。
没有豪言壮语,只有简简单单的赴死请求。枭雄如曹操,也不禁黯然垂泪。这是一群值得敬佩的人。
小说《国运战场,开局抽取自刎乌江》试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