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书酱
好看的文学小说分享

水来土掩关羽马良小说大结局免费试读

一定不要错过目前火热好书《水来土掩》,这本小说男女主角是关羽马良,主要讲述了:关羽回到府中,即差人前往魏吴两地,详细了解曹孙刘三方目前商业往来的详细情况,以验证提纯浊酒之法是否有前景。一切商业活动的基础,都建立在贸易通道是否顺畅,贸易是否频繁的前提下。三国之间的军事争霸亦是如此…

水来土掩关羽马良小说大结局免费试读

关羽回到府中,即差人前往魏吴两地,详细了解曹孙刘三方目前商业往来的详细情况,以验证提纯浊酒之法是否有前景。

一切商业活动的基础,都建立在贸易通道是否顺畅,贸易是否频繁的前提下。

三国之间的军事争霸亦是如此。

三国相争在本质上是经济比拼,在人口和军队没有压倒性优势的前提下,谁率先取得经济上的大幅领先,谁就拥有着最高的战争潜力。

自古以来,经济便是发动一场战争的主要支撑点。

战争的规模、强度及最终胜负,与经济密切相关。经济上占据优势的一方,即使在战场上短暂失利,却有更大概率赢得战争的最终胜利。

战国时,秦国之所以能够快速超越关东六国并持续蚕食六国地盘,得益于关中雄厚的经济支持。

长平之战中,秦赵两国在军事上处于均势,赵国因粮草匮乏急于寻求决战,最终被秦军诱于长平包围,最终全军覆没。

此战表面上看是统帅赵括军事素养不够所致,实则是经济因素决定了统帅的决策,进而决定了最终战争胜负。

倘赵国经济雄厚,府库充盈,自不会急于与秦国军队寻求决战,而会选择固守城池,以逸待劳,反过来消耗秦国国力。

长平之战,本质上是秦国与赵国综合国力的较量。

当然,秦国能够统一六国的主要原因不仅仅是经济实力因素,还包括商鞅变法带来的制度革新、强大的军事力量、优越的地理位置与资源、“远交近攻“的外交策略、六国内部矛盾以及秦国连续七代君主的战略延续性。

汉时,刘邦之所以能够在秦亡后灭楚,一统天下,得益于经济支撑,利用巴季汉中这个安全的大后方源源不断的提供物资,成功收复三秦。又凭借关中经济和地理优势,在荥阳前线不断拉扯,加之韩信等将从侧翼及后方骚扰,很快耗尽楚国国力资源,最终在垓下决战中彻底击败项羽。

兵败后项羽之所以不回江东,主要原因还是刘邦雄厚的实力让他觉得东山再起的希望渺茫,因而绝望自刎。

试想如果当时江东经济实力雄厚,有与刘邦抗衡的资本,项羽怎会不过江?

东汉末年乱世中,曹操是最先洞察到群雄逐鹿的本质的:诸侯相争,表象为军事比拼,实则经济实力的较量。

因而曹操曾言:“强兵足食乃定国之策,秦因重农一统,汉武屯田定西域,此先贤良策。”

官渡之战中,若袁绍采纳沮授、田丰之策,与曹操进行持久战,利用时间与物资优势,兼之以骚扰战术消磨曹操,在拥有决定性优势前不主动与曹操进行军事决战,则曹操破局将极为艰难。

因此,自建安元年(196年)西迎汉帝刘协,占据政治制高点后,曹操即在许县周边招募流民屯田。当年便获谷百万斛。成效显著后,推广至兖州各郡,全力推进屯田事业,积累大量粮食,为曹魏打下坚实基础。

甚至于在曹魏,典农中郎将与郡太守同级,以屯田为工作核心,升迁提拔以农业成绩为考核。经年累月,曹魏积聚了大量粮食。

强大经济实力支撑了曹操频频发动南征北战,以弱胜强击败袁绍,一统北方,最终与刘备,孙权成三足鼎立之势。

其余被扫灭的诸侯,本质上并不是被曹操以军事击败,而是因物资匮乏,在战败之前资源就难以为继,内部先一步崩溃瓦解。

如徐州刺史陶谦及继任者刘备,如袁术、如马超,均无法应对曹操“屠民毁地”式的破坏经济民生军事策略,民不能安,遂导致经济先一步崩溃,进而导致军事失败。

因此,军事竞争仅是表象,经济才是决定哪方势力能笑到最后的核心关键。

曹操的军事策略之所以在赤壁之战时失效,主因还是长江天堑有效的保护了江东和江南经济不受战争影响,民安则军心稳定,因而使得周瑜在赤壁相持中等到击败曹操的良机。

赤壁战败后,曹操意识到中原经济体量尚不足以支撑其统一天下,南北经济仍处均势,故相当长一段时间未再向江南采取军事行动。

回邺后,曹操专注经济发展与内政建设,持续积蓄国力。

曹魏领土虽广,占有中原九州之地,但其经济重心仅兖、豫、司、冀四州。

幽、并、凉三州地广人稀,面临西北方外族威胁,无法提供资源。

荆、扬两州则因仅占有其中一小部分,产出不足,且长期面临孙刘两方的军事袭扰,军资供给还需由中原拨付支援。

当然,季汉与东吴同样也有意识到经济是根本支撑,因此不遗余力地采取各种措施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

在关羽所知的那个时空中,诸葛亮北伐前平定南中,旨在确保后方安稳,并以南中资源助力北伐,包括赋税、耕牛、战马及金银盐铁等,为北伐提供物资保障。

此外,南中地区亦是季汉兵力的重要补给地,其中一支精锐山地部队无当飞军,正是由当地少数民族成员所构成。

南中对季汉的重要性在于:它既是军事物资的主要来源地,也是稳固的大后方。

同时,诸葛亮仿效曹魏,于汉中实施屯垦,以储备粮食及其他物资。

但季汉因体量小、空间有限,故以外交和战争弥补不足。诸葛亮频繁北伐,将季汉转为战时体制,采取以攻为守策略,消耗遏制曹魏发展速度,旨在延长季汉国祚。

原时空里,季汉灭亡归根究底是因疆域狭小,物资积累难以支撑军事战略。

东吴构建长江防线之际,亦着力发展经济,于防线各军镇推行屯田,以备持久之战。其时,西陵、江陵、浔阳等地均为东吴重要的屯田区域。

但受限于南方开发较晚,且东吴多山越,江东政权实际控制土地有限,加上东吴政权天生就有结构性缺陷,世家豪族各有私心,进一步制约东吴发展上限。

关羽深知此理,故而此次荆州之战虽大胜,占有三洲之地,却并不以喜,反而忧心忡忡。

季汉当前的主要任务有三个,搞钱,搞钱,还是搞钱。

先着力发展经济,以此为基,而后通过经济战占据优势,最终辅以军事手段达成目的。

简而言之,三国鼎立源于经济均势。

当曹魏的经济强势到远超越孙刘,彻底打破经济平衡时,随之而来的就是军事上的猛烈攻势。

因此,三国间的竞争核心仍是经济实力的比拼,军事行动不过是经济实力在战场上的一种实际验证方式。

至于魏吴联盟,关羽并不以为威胁。

国与国之间处处都是算计,昔日孙刘联盟之时尚且不能形成较大合力,双方互相算计。

何况今日之魏吴联盟?

小说《水来土掩》试读结束!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