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到对方的脸,但是张佩琴还是感觉到妹妹的呼吸停了一下,她抿抿唇。
“姐,除了你身边的人,你还和外人接触过吗?如果没有,那就是身边的人干的。可是咱们家人不可能这样做啊,能不能是…是建华哥?”
“会是他吗?他为什么要害我呢?”
建华哥,本名刘建华,正是张佩琴的对象,下乡知青。
队上有知青点,下乡的几个知青都住在那,刘建华是城里人,父母是初中教师,他也是初中毕业在生产队做会计,下乡后在他们生产队,张佩琴长的好看又能干,刘建华第一眼就相中了张佩琴,苦苦追求了一年,张佩琴才答应他。
这事生产队和村里人都知道,张家也没反对,刘建华也在和张佩琴确定关系后,主动上门和张家商量将他和张佩琴的事过了明路。
张国琴闷声道,“我听说有很多地方知青都返城了,他会不会想返城,可是有和你处对象的事又不行,所以才想了这个办法?”
毕竟有了二劳改身份要带一辈子,将来有儿女也跟着受牵连。
张佩琴劳改回来已经一个月了,和刘建华一个生产队,但是两个人并没有碰过面,刘建华也没有来过张家。
其实所有人都明白,张佩琴和刘建华的事不成了。
张佩琴很意外从妹妹口中听到这样的解释,暗想难不成是她想多了,陷害她的人不是….
“姐,建华哥是优秀,有文化又长的好,可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城里和农村,傻子也知道城里好,再说他父母又在城里,即便和你结婚能带你进城,城里人娶个农村媳妇,不招人指点吗?”
“你看你都回来一个月了,建华哥也没来过,前几天我在队上碰到他他像耗子见到猫一样溜了,生怕我喊他说话。”
“姐,你是被冤枉的,我帮你一起,咱们找出陷害你的人,洗掉罪名,到那时候你找啥样的对象没有,刘建华嫌弃你,等那个时候咱们还看不上他呢。”
从建华哥,说到最后,已经气愤的直呼名字刘建华。
张佩琴的脑子有些乱,她躺回去,“到时再说吧,过去一年了,这事不好查。”
张国琴也重新躺开,“你不认字,咱们家也没有书,那种诗集只有他们城里人有,这几天我去知青点打听一下,指不定能问出点啥来。”
妹妹信誓旦旦的话在耳边回荡着,张佩琴脑子乱乱的,先前心里的猜测也慢慢动摇,或许真的是她冤枉妹妹了。
前世过去的太久,很多事张佩琴都不太记得了,那天她和队上的人割苞米,中午天太热她将外套放到了苞米杆子上,从北地头割到南地头,当时大家被领头带着干活,也没有空抬头多看,她是被人按住才知道自己出事了。
到底是谁在她身上的衣服里放的诗集,根本查不清楚。
但是从她出事能获得受益分析,只有两个人嫌疑最大,一个是未婚夫刘建华,一个是后来嫁给刘建华的妹妹。
深秋,生产队上已经收完秋,队上的活像剥麻这些活,可以拿到家里来干,按量计分,所以也不用去队上。
但是天刚刚放亮,张佩琴就习惯性的醒了。
听到院子里有动静,她穿好衣服出去,发现是母亲在倒灰。
农村烧的都是苞米杆,这样灶坑里灰多,每天都要扒灰。
打小,张佩琴能干活时,家里的活几乎都是她干,她去劳改一年,家里的活又落回了母亲身上。
何雅芬看女儿出来,小声说,“头伤成啥样?我看看。”
何雅芬放下手里的簸箕,走到女儿跟前,伸手要去解绑带,一边嘟囔着,“咋不多睡会?昨晚你爸和我说了,李家是心虚才放你回来,不然他们有那个好心?呸,不要脸的东西,还好有村民过去,不然你可不就毁了。”
张佩琴老老实实站着让母亲打开头上的绑布,绑布刚解开,就听母亲倒吸一口气,“伤口这么大,上面敷的啥药?”
张佩琴含糊的解释说,“以前听村里老人说止血的婆婆丁,没别的。”
懂得草药,还是前世她在大兴安岭跟本地人学的,在家里人面前解释不清楚,张佩琴就随口编了一句。
何雅芬又把布缠好,收回手,“可不能让风吹到,这两天尽可能在家里待着。”
说完又长叹一声,“怕是待不消停。”
女儿挂了个二劳改的身份,每天都要去队上报到,队上的人都歇着了,也不会让女儿歇着。
何雅芬性格老实,老实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地步,在家里儿女面前,也极卑微,这和何雅芬的出身有关,她三岁时父母过世,被兄嫂养大,在人前面看脸色,而结婚之后有了自己的家,在儿女面前也直不起腰板来。
“佩琴,女人苦命,万事往开了想,一辈子也就过去了。”
再多的大道理何雅芬也说不出来,何雅芬张张嘴,“建华那边,你看事是不成了,你也别想不开,这就是命。”
张佩琴说,“妈,我没事,在劳改场一年,我啥事都看明白了。”
她弯身端起簸箕,往院子外面走去倒灰,母亲老思想认命,可她不认命,她还要改命。
将灰倒在壕沟里,张佩琴转身要回家时,听到有人喊她她回身看去,看到刘寡妇也拿着簸箕,站在不远处。
心想这就对了,她二劳改的身份,村里和生产队上的人看了都避之不及,哪有人会和她搭话。
昨天她救了小虎,刘寡妇叫住她也说得过去。
看张佩琴停下来,刘寡妇扭着腰走过来。
大早上的,天刚放亮,村里没有几家起来。
刘寡妇到了张佩琴跟前,空着的手伸进裤兜,从里面掏出一个卷,抬手递给张佩琴,“多谢你救了虎子的命,我知道我名声不好,我也拿不出啥谢礼来,这五块钱也是我的一点心意。”
张佩琴没接,“昨天的事谁遇到都不会冷眼旁观看着孩子出事,钱我不要,你收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