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没有任何顿挫感,列车如同被无形的大手温柔推动,平稳得像是在丝绸上滑行。
艾丽莎甚至下意识地将手机竖着放在小桌板上,手机纹丝不动。
窗外的景物开始缓缓后退,然后越来越快,逐渐连成一片流动的色彩带。
艾丽莎好奇地趴在窗边,那双碧蓝的大眼睛紧紧盯着外面飞速掠过的城市建筑和田野,小嘴微张,显然被这种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吸引。
车厢内的电子显示屏上,红色的数字开始跳动:150 km/h… 200 km/h… 280 km/h… 320 km/h…
艾丽莎的眼睛越瞪越大,呼吸也变得有些急促。
她能感受到窗外景物模糊的速度,但身体却几乎感觉不到任何明显的震动和摇晃,只有一种被强大力量平稳推送的奇妙感觉。
当那个数字最终跳跃、并稳定在鲜红的“350 km/h”时,艾丽莎猛地倒吸一口凉气,整个人像被电击了一样。
她瞬间转过头,一把死死抓住了苏阳的手臂,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声音都变调了,带着难以置信的颤音。
“Oh My God!Su!你看!你看那个速度!三百五十公里每小时?!!”
艾丽莎的声音因为过度震惊而显得有些尖锐,几乎是喊出来的,碧蓝的眼睛里写满了颠覆性的骇然,仿佛看到了什么违反物理定律的景象。
“这…这真的是在地上跑吗?我们是不是飞起来了?!”
直播间在这一刻,彻底爆炸了!延迟的弹幕如同决堤的洪水,瞬间淹没了屏幕!
“????三百五?!WTF?!我眼花了吗?!”
“我的上帝!三百五十公里?!这是什么魔鬼速度?!比我家飞机起飞还快!”
“这他妈是飞机的起飞速度了吧?!这真的是在地上跑的火车?!怎么可能这么稳?!”
“疯了吧!太快了!这车不会散架吗?!Eliza!快趴下!”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肯定是显示屏坏了!或者是P的!龙国怎么可能有这种技术!”
“楼上的,别自欺欺人了,这就是龙国的高铁‘复兴号’,商业运营最高时速就是350公里,世界领先水平!坐稳了您内!”
“没错!基建狂魔了解一下?!没见识就多看书!”
“领先个屁!这么快肯定不安全!他们肯定牺牲了安全!”
“就是!为了速度不要命了!愚蠢!等出事了哭都来不及!”
“维护成本肯定是天价!用纳税人的钱搞这种华而不实的面子工程!”
“我们鹰酱只是不屑于建这种东西!我们注重实用和安全!想建分分钟的事!(心虚)”
【叮!高铁的先进性、超高时速及无与伦比的平稳性,对目标人物艾丽莎·沃克及其直播间观众造成了颠覆性的认知冲击,引发大规模震撼与激烈讨论!弘扬值+300!】
苏阳感受着脑海里系统提示带来的丰厚回报,又看了看身边因为抓得太用力、小脸激动得通红、胸口剧烈起伏的艾丽莎,脸上露出了云淡风轻的微笑。
他轻轻拍了拍艾丽莎紧抓着他手臂的手背,示意她放松,目光悠然地看向窗外飞逝的风景,语气平稳得仿佛在讨论天气。
“嗯,350公里时速,别紧张,很安全的。这在龙国是很普遍的交通方式了,连接了绝大部分主要城市。”
他顿了顿,迎上艾丽莎那双因为震惊和难以置信而显得水汪汪的蓝眼睛,看着她微张着、显得格外诱人的红唇,才用一种带着点恰到好处凡尔赛的语气补充道。
“我们都习惯叫它‘陆地飞行器’。不过嘛,严格来说,在我们内部的交通网络里,这已经算是‘常规速度’了。”
“……常规?”
艾丽莎的声音还有点抖。
“是啊,毕竟,在某些线路上,我们还有更快的选择,比如魔都那条磁悬浮,最高时速能到431公里。”
苏阳点点头,仿佛在陈述一个事实。
“……”
艾丽莎彻底傻眼了。小脑袋瓜因为接收了太多超出认知范围的信息,已经快要宕机了。
三百五的时速…只是“普遍”?还只是“常规速度”?!还有更快的,四百多公里的?!
她感觉自己的世界观正在一片片碎裂,然后被一种全新的、名为“华夏震撼”的东西强行重塑。
艾丽莎看着身边这个一脸平静、仿佛在说“今天天气不错”的男人,那双深邃的眼眸里带着她从未见过的自信和从容,一种源自强大底气的淡定。
这一刻,苏阳在她眼中的形象,悄然发生了变化。
不再仅仅是那个温柔帅气的哈佛学霸男友,更增添了几分神秘和…令人心跳加速的强大感。
仿佛他来自一个她完全不了解的、远比她想象中更先进、更强大的国度。
看着艾丽莎那双蓝眼睛里闪烁着的、混杂着震惊、迷茫和一丝难以掩饰的崇拜光芒,苏阳心中暗爽。
嗯,效果拔群。打脸就是要这样润物细无声,却又石破天惊。
他抬手,温柔地帮艾丽莎把额前一缕被惊得散落的金发捋到耳后,然后轻轻按下了她手机的直播暂停键。
“好了,直播先到这里,你刚下飞机又坐高铁,兴奋过头了,先休息一会儿吧。”
他的声音温柔,带着不容置疑的体贴。
艾丽莎愣愣地点头,像个听话的娃娃,乖巧地靠在椅背上,眼神却还是忍不住偷偷瞟向苏阳,仿佛想从他身上挖掘出更多关于这个“神秘”国度的秘密。
苏阳则靠在椅背上,闭目养神,内心却在飞速盘算着。
机场和高铁,仅仅是“开胃硬菜”。
真正能颠覆西方认知,持续收割弘扬值的,还是接下来华夏城市里那些无处不在的便捷、安全和活力。
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日常,恐怕会给这位鹰酱小公主和她的粉丝们,带来更加猛烈、更加持续的“文化冲击”和“三观重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