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会当日,晨曦透过镂花窗棂,洒在林府那布置得精巧雅致的庭院。庭院中,太湖石错落有致,与一旁绽放得正盛的海棠相互映衬,营造出几分诗意。林婉兮身着月白绫罗裙,裙摆绣着淡粉蔷薇,她手持团扇,穿梭于场地之间,仔细端详着每一处布置。那用檀木制成的桌椅,纹理细腻,上面摆放着景德镇官窑烧制的青花瓷茶具,茶具上绘着淡雅的山水图,一旁的铜香炉中正袅袅升起龙涎香的轻烟,为整个场地增添了几分清幽雅韵。
宾客们纷至沓来,踏入这庭院,皆为眼前之景所吸引。一位身着藏青锦袍,头戴白玉冠的公子,手持折扇,赞叹道:“这场地布置得如此精妙,既有文人雅士的格调,又不失春日的烂漫,不知是哪位高士的手笔?”
林婉兮款步上前,莲步轻移间罗裙微动,她福身行礼,仪态端庄:“公子谬赞,正是民女林婉兮。此次操办诗会,乃民女初次尝试,若有不周之处,还望公子海涵。”
那公子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原来是林府三小姐,久闻三小姐才名远播,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林婉兮脸颊绯红,微微低头,谦逊道:“公子过誉,婉兮不过是依照心中所想布置,只盼能为今日诗会增添些许雅趣。”
待宾客们纷纷入座,诗会渐入高潮。众人或吟诗,或作对,才情尽显。林婉兮静坐一隅,手捻帕子,凝神倾听,心中暗自思索。
待一曲悠扬的箜篌之音缓缓落下,林婉兮深吸一口气,起身离座。她莲步轻移,至场地中央,再次福身,仪态万千。
此时,人群中传来一声冷哼,林诗瑶身着嫣红绫罗衫,下着翠绿马面裙,手持五彩丝帕,娇嗔道:“三妹妹平日里深藏不露,今日倒是准备得周全,莫不是早有算计,就等着在众人面前一鸣惊人呢?”
林婉兮神色自若,微笑回应:“大姐误会了,婉兮向来对诗词盛会心驰神往,此次有幸参与筹备,一心只想尽心尽力,为各位宾客营造一个绝佳的诗会氛围。至于诗词创作,婉兮不过是抱着切磋学习的心态,还望大姐及各位才子佳人不吝赐教。”
一位身着玄色长袍,腰系墨玉腰带的年轻才俊笑着解围:“林三小姐谦逊有礼,且观这场地布置,便知三小姐才情不凡,我等翘首以盼三小姐的佳作。”
林婉兮向他投去感激的目光,轻声道:“公子过奖,婉兮这便献丑了。”言罢,她轻启朱唇,吟道:
“碧柳垂丝映画楼,
清风拂袂意悠悠。
诗心漫卷千秋韵,
墨韵长流万古愁。
彩笔题笺书锦绣,
瑶琴弄曲诉温柔。
且将雅意融春景,
不负韶华岁月酬。”
此诗一出,众人先是一愣,旋即赞叹声四起。“好诗!此诗意境深远,用词精妙,‘诗心漫卷千秋韵,墨韵长流万古愁’,将千古之韵与万古之愁巧妙融合,实在难得。”一位留着山羊胡的老学究抚须称赞。
“三小姐这首诗,情景交融,将春日之景与内心诗意完美契合,实乃佳作。”另一位公子也不禁击节赞叹。
就在众人热议之时,一阵爽朗的笑声传来。只见靖王君逸尘身着一袭月白色绣云纹锦袍,腰间束着一条墨玉腰带,头戴玉冠,身姿挺拔,迈着沉稳的步伐缓缓走来。他身后跟着一众侍从,气势不凡。
众人见状,纷纷起身行礼。“见过靖王殿下!”声音整齐划一。
林婉兮心中微微紧张,毕竟面对的是靖王,但她更多的是一种面对上位者的敬畏,并未有其他特别的感觉。她在心里默默想着,不过是又一位身份尊贵的客人罢了,自己只需尽到礼数就好。这般想着,她再次福身行礼:“民女不知殿下大驾光临,有失远迎,还望殿下恕罪。”
靖王微微抬手,示意众人免礼,笑道:“今日听闻林府举办诗会,本王一时兴起,便来凑个热闹,各位不必拘谨。”说罢,他目光扫过众人,最终落在林婉兮身上,眼中闪过一丝欣赏。
靖王微笑着打量林婉兮,说道:“林姑娘不必多礼,本王刚在一旁听闻姑娘的诗作,才情着实令人赞叹。”
林婉兮脸颊微红,低头说道:“殿下谬赞,民女不过是随心而作,让殿下见笑了。”
这时,一位身着宝蓝色锦服,头戴紫金冠的公子站了出来,他手摇折扇,面带微笑,眼神中却带着一丝挑剔:“三小姐才情确实令人钦佩,只是这诗中意象虽美,却稍显柔弱,多了些闺阁女子的哀怨,少了几分男儿的壮志豪情。”
林婉兮心中早有准备,她微微一笑,从容回应:“公子所言极是,小女子才疏学浅,所作之诗不过是从自身感悟出发,重在抒发心中情愫。诗词之道,本就丰富多彩,既有金戈铁马、气吞山河的豪迈之作,亦有婉约细腻、柔情似水的篇章,各有千秋,并无高下之分。若公子有豪情满怀的佳作,还望不吝赐教,让我等一饱耳福。”
那公子微微一怔,没想到林婉兮应对得如此巧妙,滴水不漏。他略作思索,昂首挺胸,吟出一首气势磅礴的边塞诗,尽显男儿的英勇豪迈。
不多时,侍从返回,在靖王耳边低语几句:“殿下,据多方打听,林三小姐虽身为庶女,在林府处境并不优渥,但她生性豁达,从不与人争一时长短。平日里,她常与府中的清客先生讨教诗词,勤奋好学众人皆知。对待下人,她也宽厚和善,从不摆主子架子,是以在府中上下口碑颇佳。再者,林三小姐与大小姐林诗瑶之间,似乎因诸多琐事,关系略显微妙。”
众人听后,又纷纷叫好。
“好一个‘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才是男儿该有的壮志豪情!”一位佩剑的公子大声喝彩。
“此诗气势恢宏,将边塞的壮阔与男儿的英勇展现得淋漓尽致,公子好才情!”另一位公子附和道。
林婉兮真诚地鼓掌称赞:“公子之诗,气势恢宏,如临其境,尽显男儿的英雄气概,让婉兮大开眼界,受益匪浅。”她这般谦逊有礼又聪慧机敏的表现,又为自己赢得了众人更多的好感。
靖王君逸尘看着林婉兮应对自如,眼中的欣赏之意更浓。他侧头对身旁的侍从低语:“你去打听一下,这位林三小姐平日里为人如何,与府中其他人相处得怎样。”
侍从微微躬身,轻声应道:“是,殿下。”便悄然退下。
靖王微微点头,脸上浮现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轻声道:“看来,这林婉兮不仅才情出众,品性也颇为不凡。身处庶女之位,能有这般心境与作为,实属难得。”
诗会在众人的欢声笑语与诗词雅韵中继续进行。林婉兮始终面带微笑,时而轻摇团扇,时而点头称赞,认真聆听着每一位才子佳人的作品,沉浸在这浓厚的诗词氛围之中。她的目光清澈而专注,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这诗词的天地。
身旁一位身着浅紫色衣衫的小姐,手中正拨弄着腰间悬挂的一枚玉佩,轻轻碰了碰林婉兮的胳膊,笑着说道:“三小姐,今日诗会佳作频出,可还是你那首诗最为出彩,我反复琢磨,越觉韵味无穷呢。”说着,她微微歪头,眼神中满是真诚的欣赏。
林婉兮一边轻轻摆动团扇,一边连忙谦逊地回应,脸上带着柔和的笑意:“姐姐谬赞了,各位才子佳人皆才情斐然,婉兮的诗作不过是班门弄斧,能得姐姐青睐,实是侥幸。方才那位公子的边塞诗,气势磅礴,才真正令人赞叹。”说罢,她用团扇指了指方才吟诗的公子所在方向。
这时,一位折扇轻摇的公子踱步而来,手中折扇在掌心轻轻一击,接过话茬:“三小姐不必过谦,诗词一道,本就各有千秋。”他微微仰头,神色洒脱,“三小姐的诗细腻温婉,如春日微风,沁人心脾;那位公子的边塞诗则豪情万丈,似沙场战鼓,振奋人心,皆为不可多得的佳作。”
林婉兮微微欠身,右手轻按裙摆,感激地说道:“公子所言极是,诗词之美,便在于此。能在今日诗会,聆听各位高见,婉兮受益匪浅。”她抬起头,目光期许地看向公子,“不知公子接下来可有佳作,让我等再饱耳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