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没随大流搞狼性营销制度,大聪明员工举报我了是一本备受好评的故事小说,作者爱抽盲盒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为读者们展现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小说的主角陈意张哥勇敢、善良、聪明,深受读者们的喜爱。目前,这本小说已经完结引人入胜。如果你喜欢阅读故事小说,那么这本书一定值得一读!
没随大流搞狼性营销制度,大聪明员工举报我了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第二章
7
会场里,依旧是死一般的沉默。
就在这片令人窒息的寂静之中,我的手机屏幕突然亮了起来。
因为提前就连接了投影仪,一条微信消息的预览,被完整、清晰地投射在了所有人面前的巨大幕布上。
发信人的备注是:万达广场招商部李总。
【苏总,很遗憾地通知您,关于贵公司在网上的严重负面新闻,我们集团总部已经给出了明确意见。】
【万达广场对于所有入驻品牌的企业文化和商业信誉,有着极其严格的审核标准。】
【原定于下周一正式签约的第九家分店合作事宜,我们法务部建议,必须立刻暂缓。】
【另外,法务部要求贵公司,在48小时内,提供一笔三百万人民币的商业声誉保证金。若逾期未能提供,我们将单方面取消本次合作,并保留追究贵公司对我们招商计划造成损失的权利。】
幕布上的每一个字,都像一记记重锤,狠狠地砸在了每个员工的心脏上。
这家新店,是公司今年最大、最重要的战略扩张计划。
它的成功与否,不仅仅关系到在场至少三十个新岗位的诞生,更关系到公司未来的行业地位和发展命脉。
还没等他们从这记重锤中缓过神来,第二条消息,也紧跟着弹了出来。
发信人的备注是:兴业银行王经理。
【苏总,非常抱歉地通知您,您申请的那笔用于新店装修的五百万续贷,审批流程已经被我们分行风险控制中心的领导,紧急叫停了。】
【领导要求,我们信贷部必须先确认贵公司已经妥善解决了目前的严重舆论危机,并出具详细的报告后,才能重启审批流程……】
整个会议室的空气,瞬间凝固了。
如果说刚才只是震惊,那么现在,就是无法掩饰的恐慌。
陈意直播间的弹幕,风向也瞬间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
【卧槽,这是玩脱了的节奏啊?】
【新店黄了,银行贷款也停了,这……这是要倒闭的前奏吗?】
【兄弟们,我怎么感觉我们都要跟着一起失业了?】
我重新拿起话筒,声音平静,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压迫感,传遍了整个会场。
“万达的李总,给了我四十八个小时。”
“四十八小时之内,我必须彻底解决这场危机。”
“他要的,不是一纸苍白无力的道歉声明,也不是几篇公关稿。”
“他要我向他证明,我们这家公司,有能力,也有决心,清除掉内部的‘文化毒瘤’!”
“文化毒瘤”这四个字,我咬得极重。
“所以,从现在这一刻开始,公司法务部和人力资源部,已经正式启动了最高级别的内部调查程序。”
“彻查到底是谁,在蓄意策划、并且在幕后推动了这场,针对公司的、恶意的舆论攻击。”
话音刚落,全场彻底炸了。
一个技术部的老员工,猛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他指着陈意的鼻子,眼睛通红,怒声喝道。
“陈意!你看看你干的好事!”
“为了当你的网红,为了你那点粉丝,要把我们所有人的饭碗都砸了吗?”
人群中,立刻有人附和。
“就是!老子下个月的房贷车贷谁来还?你来还吗?”
不知道是谁,第一个悄悄地拿出了手机,开始疯狂地删除之前给视频点的赞,取消了转发。
坐在前排的老王,脸色已经一片惨白,汗水浸湿了他的衬衫后背,他悄悄地站起身,身体佝偻着,想从后门溜走。
我看着台下这幅众生相,抛出了最后的通牒,也是最后的选择题。
“下午三点之前,我要看到一份完整的调查报告,和一份准确的名单。”
“是选择交出那个始作俑者,保住公司,保住你们绝大多数人的饭碗。”
“还是选择大家一起,陪着某些人的网红梦,集体失业,流落街头。”
“你们,自己选。”
说完,我不再看他们任何一个人,转身走出了会议室,把混乱、猜忌和审判,留给了他们。
8
我离开后不到五分钟,会议室里就爆发了激烈的内讧,其激烈程度,远超我的想象。
根据助理后来的描述,第一个发难的,是一个平时沉默寡言,但家里有两个孩子要养的技术部程序员。
他直接冲到陈意面前,抓住了他的衣领。
“陈意!我家两个孩子下学期的学费还指望着年终奖呢!你现在把所有人的年终奖都搞没了,你他妈还是人吗?”
陈意还想仗着自己有几个粉丝,煽动几句“我们没错,错的是资本家”,但已经没有人再听他的了。
一个女同事直接把手里的保温杯,狠狠地摔在了他脚边,滚烫的热水溅了他一裤子。
“就为了你那点可怜的粉丝打赏,想让我们所有人都跟你一起完蛋?你做梦!”
而老王,则做出了最符合他性格的选择。
他第一个从混乱的人群中挤了出去,连滚带爬地冲进了人力资源总监的办公室,主动上交了他和陈意的所有聊天记录。
他声泪俱下,把自己塑造成一个被新时代网红思想蒙蔽的、无辜的、犯了错的老实人。
“总监!我……我是被陈意这个骗子给利用了!他跟我说,苏总私底下克扣了我们应得的提成,还伪造账目,我才会一时糊涂,信了他的鬼话!”
他甚至还开始添油加醋,反咬一口。
“这个骗子!他才是主谋!所有事情都是他一手策划的!他还许诺我,事成之后,让我当新店的店长!我王某人是那种为了利益出卖公司的人吗?我当时就严词拒绝了他!”
有了第一个带头“戴罪立功”的人,剩下的事情,就变得异常顺利和高效。
那些曾经在小群里跟着老王煽风点火,给陈意出谋划策的“改革派”,此刻为了自保,争先恐后地跑去HR和法务部,“提供证据”。
不到下午两点,一份长达数十页,证据链完整到无懈可击的调查报告,就放在了我的办公桌上。
报告里,详细记录了陈意如何利用五个不同的小号,在评论区里扮演“内部员工”,煽动舆论,捏造事实。
记录了老王如何在线下,利用主管的身份,私下拉了十几个人的小群,散播“老板私吞利润”的谣言,煽风点火。
甚至还查出了,那条最恶毒的“年终奖是假账”的匿名评论,IP地址,就来自公司内部的一台电脑,使用者是销售部的一名员工,也是老王的心腹。
我把陈意单独叫进了我的办公室。
他还想做最后的挣扎。
“这是我的言论自由!你们不能因为我说了几句实话,就对我进行打击报复!”
我没有跟他废话,直接将那份调查报告,投在了他身后的巨大幕布上。
他看到了自己的小号,看到了他和老王的聊天记录,看到了那条匿名评论的IP地址。
他的脸,瞬间失去了所有血色。
我看着他,宣读了对他的最终审判。
“陈意,因你严重违反公司员工手册及劳动合同规定,恶意捏造、散播不实信息,对公司商誉及经济造成了无法估量的巨大损失,公司决定,即刻起,与你正式解除劳动合同。”
然后,我抛出了真正的炸弹。
9
“另外,公司法务部,将即刻代表公司,向人民法院对你个人提起诉讼,追讨由此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及商誉损失,首期索赔金额,暂定为二百万人民币。”
“二百万?”
陈意腿一软,直接从椅子上滑到了地上,瘫软如泥。
他彻底崩溃了,开始口不择言地哭喊。
“不!不是我一个人干的!凭什么只告我一个!老王也参与了!还有那些点赞的人!你们不能这样!”
我冷漠地看着他,就像在看一个跳梁小丑。
“你在你的直播里,不是一直宣称,别的健身房的王牌教练,月收入三万起步吗?”
“二百万而已,对你来说,不吃不喝,七年就能还清了。”
我按下了内线电话。
“保安,上来一下,送陈先生离开公司。”
当天晚上六点整,一封标题为【重要通知:《员工行为准则与商业声誉管理条例》V3.0版】的邮件,准时发到了公司每一个在职员工的邮箱里。
这份全新的条例,是我让法务部花了三个小时,紧急拟定的。
条例的核心内容,只有三条,但每一条,都带着不容置疑的锋利。
第一,任何员工,在任何公开的社交媒体平台,发布任何与公司经营、管理、人事等相关的内容,无论正面或负面,都必须提前二十四小时,向公司品牌部进行书面报备。
第二,任何未经证实、恶意造谣、泄露公司商业机密、对公司品牌声誉造成实质性损害的行为,一经查实,公司将立刻启动法律程序,对其个人进行终身追责,直至其赔偿全部经济损失。
第三,本条例具有最高优先级的法律效力,覆盖所有已签署的劳动合同。
邮件的最后,用一行加粗、加红的字体,写着最后的通牒。
【所有在职员工,必须在二十四小时之内,完成本条例的电子回执签署。逾期未签署者,将视为其个人主动放弃在‘力健’的所有岗位及权益,公司将依据相关规定,即刻启动自动离职程序。】
同时,邮件里还附带了另一则同样重要的通知。
【通知:明日上午十点,公司将邀请国内顶级的劳动法律师和企业文化顾问,对全体员工进行一场主题为《新时代下的职业操守与商业伦理底线》的强制性培训。培训结束后,将立刻进行闭卷考试。本次考核为‘一票否决制’,任何考核不通过者,都将被视为与公司核心价值观不匹配,公司将保留对其进行劝退或启动解约流程的权利。】
这两封邮件,像两道惊雷,在刚刚经历了一场大地震的公司内部,再次掀起了滔天巨浪。
从现在开始,我只跟他们讲规则,谈代价。
10
第二天的强制培训,整个会场的气氛,肃杀到了极点。
主讲人,是我花了重金,从上海请来的,专门处理企业劳资纠纷和危机公关的顶级律师。
他面无表情,说话不带一丝一毫的感情色彩。
他讲的每一个案例,都像是在精准地复盘昨天发生在我们公司的这场闹剧。
“案例一,某知名互联网大厂的员工,因对公司的年终奖金额心生不满,在匿名社区发布不实言论,恶意引导舆论攻击公司,最终被公司查实后,索赔经济损失三百万,并被整个互联网行业永久性拉黑。”
“案例二,某团队的主管,默许甚至在暗中怂恿下属,通过制造舆论危机的方式,向公司管理层施压,事后为推卸责任,反咬下属。最终,该主管被公司以‘严重失职’和‘违背职业道德’为由开除,并被追讨其在职期间的全部管理奖金。”
他每讲一个案例,台下就有几个人的脸色,变得更白一分。
坐在会场最后排角落里的老王,头几乎要埋进自己的胸口里,身体控制不住地微微发抖。
培训结束,立刻就是闭卷考核。
试卷发下来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懵了。
上面没有一道是关于培训内容的知识点,或者需要死记硬背的条例。
全都是一针见血,直指人心的情景分析题。
【当你发现你的同事,正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对公司有严重误导性的负面信息时,你的第一反应,以及最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什么?】
【A:立刻点赞支持,法不责众,跟着一起闹,也许能争取到更多利益。】
【B:保持沉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发表任何意见。】
【C:私下里劝阻那位同事,让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要把事情闹大。】
【D:立刻截屏保留证据,并且在第一时间,向公司的合规监察部门,进行实名汇报。】
每一道题,都是一面镜子,清晰无比地照出每个人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和他们最底层的价值观。
一个小时的答题时间,会议室里安静得,只能听见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和越来越粗重、越来越压抑的呼吸声。
阅卷的过程,高效而严酷。
法务和人力资源部的同事,交叉审阅,并且调出了昨天调查报告里的那份“十二人深度参与名单”,进行重点比对。
宣判的时刻,很快就到了。
下午两点,我再次走进这间决定了很多人命运的大会议室。
所有人都坐得笔直,像是在等待法官宣判的囚犯。
我没有一句废话,直接打开了手里的文件,念出了考核的最终结果。
“本次企业价值观与职业素养考核,应到一百人,实到一百人。考核最终通过,八十三人。”
“未通过考核,十七人。”
我顿了一下,台下已经有人坐不住了,身体开始无法控制地发抖。
11
我拿起那份名单。
“现在,我宣布,未通过本次考核的人员立即解约。”
被念到名字的十几个人,在短暂的震惊之后,彻底崩溃了,哭喊声、咒骂声、求饶声,混成了一团。
“凭什么开除我!我就是给那个视频点了个赞而已!”
“这是非法的末位淘汰!这是打击报复!我们要去劳动仲裁告你!”
法务部的主管走上前,面无表情地,公式化地开口。
“所有解约流程,均严格符合您亲自签署的劳动合同,以及您昨日刚刚签阅的最新版《公司声誉管理条例》。各位如果有任何异议,可以随时寻求法律途径来解决。”
“但现在,请各位,立刻收拾好你们的个人物品,离开公司。否则,我们将以严重扰乱公司正常办公秩序为由,选择报警处理。”
一个小时之内,十七名员工,被彻底地、干净地,“清扫”出了公司。
我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看着他们失魂落魄的背影,心里没有一丝一毫的快意。
只有一种刮骨疗毒之后,深入骨髓的疲惫。
我拿起手机,看了一眼时间。
下午两点五十分。
我将本次内部培训、考核、以及最终处理结果的完整报告,打包成一份PDF,加密后,发给了万达的李总。
下午三点四十五分,在我发出邮件后的不到一个小时,李总的电话,就直接打了过来。
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毫不掩饰的欣赏和笑意,和我昨天接到的那通电话,判若两人。
“苏总,你的处理报告,我刚刚看完了。说实话,你的处理速度,和这种铁腕力度,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
“一家公司的危机处理能力,也是我们评估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准。我非常欣赏你这种有魄力、有担当的合作伙伴。”
我悬了一天一夜的心,终于,落回了肚子里。
“李总,感谢您的理解和信任。”
“不用谢我,这是你们公司自己,用行动赢得的。这样吧,那三百万的声誉保证金,我看就完全没有必要了。”
“下周的签约仪式,照常进行。我再做个主,在原来谈好的基础上,店铺的租金,每年再给你打个八折。”
“另外,我个人,对你的公司,追加一笔五百万的战略投资意向。我非常看好你的管理能力,和‘力健’未来的发展。”
银行王经理的电话,也紧随其至。
“苏总!天大的好消息啊!我把您的处理结果报告,紧急上报给了我们分行的领导,领导看了之后,对您赞不绝口!当场就拍板了!那五百万的贷款,不仅审批通过了,额度,还给您追加到了七百万!”
还没等我从这接二连三的好消息中回过神来,几家本地最主流的财经媒体的深度报道,也铺天盖地而来。
《健身房老板铁腕反击“职场碰瓷”,教科书式的危机公关,引发行业热议》
《“善良必须长出牙齿”:一场由网红引发的舆论危机,最终如何成为企业文化重塑的契机?》
公司的会员不仅没有出现想象中的退卡潮,后台的办卡申请和咨询量,反而在一夜之间,暴增了三百多个。
还有五家外地的、同样在做直营连锁的同行老板,辗转托人,要来了我的私人电话,言辞恳切地,想邀请我,去他们公司,给他们的管理层,搞一次付费的管理培训。
我召集了所有留下的、通过了这场残酷考验的员工,在大会议室里,向他们宣布了这些好消息。
然后,我宣布了最后一个,也是他们最关心的决定。
12
“从今天起,‘三薪制年终奖’的传统,恢复。”
“另外,我决定,再新增一项规定:凡是当年,被评为公司年度优秀教练的员工,除了原有的奖励之外,公司将额外再奖励他个人,一笔五万元的,不限时间、不限地点的个人旅游基金。”
“前天,我说要取消年终奖。那只是为了揪出那些害群之马的手段。”
“我苏晨,只淘汰坏人,从来,也永远不会,惩罚那些勤勤恳恳、与公司同舟共济的好人。”
全场,爆发出了一阵雷鸣般的欢呼和掌声。
一周后,在万达广场新店的开业庆典酒会上。
李总端着酒杯,带着一个气质干练、眼神锐利、看起来与他年龄相仿的女人,向我走来。
“苏总,给你隆重介绍一下,这位,是我的女儿,李望舒。”
“哈佛商学院的MBA,现在在上海,自己开了一家企业管理咨询公司,专门给大企业做风险评估和战略规划。”
李望舒向我举起了手里的香槟杯,嘴角带着一丝礼貌而疏离的微笑。
“苏总,久仰大名。坦白说,这次给您公司带来的这场‘舆论危机’,其中,有一部分,是我的建议。”
我愣住了,以为自己听错了。
她继续说道,声音平静而专业。
“我一直建议我的父亲,在确定所有重要的、大金额的商业合作伙伴之前,都必须对合作方的核心管理团队,进行一次极限状态下的‘商业风险压力测试’。”
“因为我们投资的,不仅仅是一个项目,更是一个团队。我们要看的,不是一个企业在顺境的时候,能飞得有多高,而是要看它在遭遇突发性、毁灭性危机的时候,它的掌舵人,决策能力和抗压能力,到底有多强。”
我瞬间恍然大悟。
“所以,那三百万的保证金,和银行突然叫停的贷款……”
李望舒笑着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欣赏。
“是的,都是我们提前设计好的测试环节,目的,就是为了考验你在极端压力下的反应速度和管理手段。”
“不过,那个叫陈意的网红教练,突然跳出来,纯属一个意外之喜。”
“他,正好给你,也给我们,送来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可以真刀真枪‘练兵’的机会。”
“说实话,你的处理方式,比我预想中的任何一套危机公关方案,都要更果断、更彻底,也更精彩。”
“如果你有兴趣,把你这种‘零推销’的模式,做成全国性的连锁品牌,或许,我可以帮你,做一份完整的、可以对接顶级资本的战略规划书。”
我举起酒杯,与她轻轻一碰,一饮而尽。
“那么李顾问,我们的合作,是不是应该,先从一顿饭开始聊起?”
李望舒眼中的欣赏,又多了几分。
“当然。”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