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喜欢都市种田小说的你,有没有读过“翻身的咸鱼3”的这本《互联网创业?不,我先造电池》?本书以马宇腾为主角,讲述了一个充满奇幻与冒险的故事。目前小说已经连载,精彩内容不容错过!
互联网创业?不,我先造电池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电话那头狂喜的呼喊,让马宇腾心中激荡。
他猛地挂断电话,转身就往车间外冲。
“怎么了?”
马国良正用一块油布擦拭着手上的机油,抬头看他。
“学校那边,”
马宇腾的脚步没有停,声音里是压不住的激动和期待。
“成了。”
他甚至没时间去解释究竟是什么成了,只留给父亲一个匆忙的背影。
生产线的瓶颈是“硬”问题,是骨架。
而电池容量的瓶颈,是“软”实力,是灵魂。
骨架可以慢慢搭,但灵魂要是没了,一切都是废铁。
马宇腾直接来到东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的大楼。
实验室里,一股浓烈的、混杂着有机溶剂和咖啡因的气味扑面而来。
严伯鑫的头发乱得像个鸟窝,眼眶深陷,但整个人却充满了着亢奋。
他的团队成员们,包括高翔在内,一个个都歪倒在椅子上,脸上挂着同样的疲惫和狂热。
“宇腾,你来看!”
严伯鑫没有一句废话,直接把他拽到一台精密的测试仪前。
屏幕上,一条平滑的充放电曲线图下,一行数据在闪烁。
马宇腾的呼吸停滞了。
他的视线死死地钉在那个数字上。
1025mAh。
“五十次深度循环测试,”
严伯鑫的手指几乎要戳到屏幕上去,声音因为激动而嘶哑。
“容量衰减低于百分之三!低于百分之三!宇腾,我们做到了!”
他猛地转过身,抓住马宇腾的肩膀用力摇晃。
“这块电池,已经完全具备了和脚盘国产品正面抗衡的实力!”
马宇腾的内心,掀起了滔天巨浪。
成了。
真的成了。
1000mAh级别的锂电池,这个数字在当前市场上,就是高端的代名词,就是昂贵的代名词。
脚盘国人凭借这个技术,把电池卖出了天价。
而现在,他们也有了。
更重要的是,他们有一条即将完工的,低成本的“手搓生产线”。
是时候将东大“价格粉碎机”的天赋带到锂电池行业了。
他看到了一旁正在默默收拾实验台的曾佳豪,那个清瘦的年轻人推了推眼镜,对着他,极其轻微地点了下头,算是打了招呼。
马宇腾也对他点了点头,但心思已经飞回了工厂。
他带着这份喜悦,拉上同样激动得满脸通红的高翔,火速赶回雷腾电池厂。
他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看到,当这颗强悍的“心脏”,被装进他们亲手打造的“躯体”里时,会爆发出怎样惊人的能量。
然而,当他推开生产车间大门时,预想中那种紧张、压抑、充满汗水和争吵的场面并没有出现。
取而代之的,是一阵喧天的哄笑和叫好声。
他的父亲,马国良,正意气风发地站在一个倒扣的工具箱上,手里拎着一瓶开了盖的啤酒,唾沫横飞。
“……什么狗屁的自动化!精度不够,咱们就用手磨!位置不对,咱们就拿尺子量!我跟你们讲,咱们这双手,比他那三千万美元的机器金贵!”
“好!”
“说得对,老马总!”
周围围着一圈厂里的老师傅,王师傅他们几个核心骨干也在其中,一个个脸上都泛着红光,像是打了胜仗的将军。
马宇腾愣在门口。
这是……什么情况?
“爸?你怎么喝酒了?”他走过去,车间里的喧闹声因为他的出现而小了一些。
马国良从工具箱上跳下来,稳稳落地,他看到儿子,咧开嘴笑了起来。
“你小子回来得正好!”
他默默的把手里的啤酒瓶往旁边一个工人手里一塞。
“走,看咱们的宝贝疙瘩去!”
他不由分说,拉着马宇腾就往车间中央走。
马宇腾的视线越过人群,落在了那条他们奋战了无数个日夜的生产线上。
那已经不再是一堆堆独立的、被强行拼接的机器。
它变成了一条完整的、连贯的、充满了各种焊接补丁和改装痕迹的钢铁巨兽。
它丑陋,笨重,但它,是完整的。
负责涂布机的王师傅,正爱惜地用布擦拭着机壳,他看到马宇腾,得意地一拍机器。
“小马总,今儿早上,我们空跑了一个流程,从头到尾,顺下来了!”
“成了?”马宇腾的心跳漏了一拍。
“成了!”马国良的声音洪亮如钟。
“虽然慢了点,丑了点,但它能动,能干活!能把电池给咱们造出来!”
双喜临门。
巨大的喜悦几乎要将马宇腾的理智冲垮。
但他强行让自己冷静下来。
他转头,对身后同样处于震惊中的高翔下达了命令。
“高翔,你先回去休息一天,明天按照最新的技术方案和工艺参数,带人对生产线进行最后的调试!”
“我不用休息!”
高翔虽然有些疲惫,但心中的兴奋还是让他马上投入到工作当中。
带着回到厂里的技术人员扑到生产线上。
马宇腾又看向父亲。
“爸,工人的培训……”
“我办事,你放心?”
马国良灌了一口啤酒,用手背抹了抹嘴。
“三班倒,每班的工人,早就分好了。这两天他们没干别的,就在这条线上练手,已经十分熟悉工作动作了。”
父子二人对视一眼。
一个掌握着未来的核心技术,一个拥有着沉淀了半辈子的生产经验。
在这一刻,天衣无缝。
三天后。
经过无数次调试和校准,雷腾电池厂的第一条锂电池生产线,正式启动。
车间里安静得落针可闻,只有生产线有节奏地机器运行声。
工人们穿着崭新的防尘服,神情肃穆,在各自的工位上,用已经练习了千百遍的动作,熟练地操作着。
马宇腾和马国良站在生产线的末端,并肩而立,像是在等待一个新生命的降生。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终于,在一阵轻微的传送带转动声中,一片银色的、方方正正的软包电池,顺着滑轨,落入了最后的质检工位。
质检员小心翼翼地拿起它,连接上测试夹具。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测试仪上的指示灯闪烁了几下。
“嘀”的一声轻响。
绿灯亮起。
质检员抬起头,看向马宇腾父子,郑重地将那块电池放进专用的托盘里。
“第一块量产型锂离子电池,所有指标,合格。”
马国良猛地伸出手,重重地拍在儿子的肩膀上,力气大得让马宇腾一个踉跄。
马宇腾拿起那块还带着余温的电池。
它很轻,却又很重。
马国良看着那块电池,布满皱纹的脸上,笑意再也藏不住。
“咱们雷腾的,第一块量产锂电池。”
“我们造出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