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重生宇皇,我在东洋拯救各位老师》是“小红宝”的又一力作,本书以叶宇博多:叁尚为主角,展开了一段扣人心弦的都市日常故事。目前已更新113672字,喜欢这类小说的你千万不要错过!
重生宇皇,我在东洋拯救各位老师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与周明生的会面,像为叶宇打开了一扇观察这个时代实体经济的窗口。他并没有立刻答应那份顾问邀请,而是采取了拖延策略,既保持对方的兴趣,也为自己争取更多观察和评估的时间。他知道,轻易得到的东西往往不被珍惜。
他的主要精力,依然聚焦在金融和互联网两大主线上。
XS煤电的股价如同冬眠的巨熊,在5.2元到5.4元之间反复震荡,成交量时大时小,但始终没有突破的迹象。若是寻常散户,恐怕早已被这磨人的走势消磨掉所有耐心。但叶宇却稳坐钓鱼台,他甚至刻意减少看盘的频率。因为他知道,基本面的大潮正在蓄势,技术面上的每一根不起眼的小阳线,可能都是主力悄悄吸纳筹码的痕迹。他持有的3800股,如同深埋的宝藏,静待发掘的那一刻。
他将更多时间投入到对互联网模式的深入研究上。比如淘BAOC2C网站。此时,淘BAO成立刚满一年,但是发展势头很猛,因为淘BAO祭出了“免费”大旗,并推出了一个看似不起眼,却在未来改变了中国互联网信任体系的工具——“支付宝”。
叶宇敏锐地意识到,“担保交易”模式是破解网络交易信任死结的关键!他几乎没有任何犹豫,立刻在淘BAO上注册了账号,并尝试性地进行了几笔小额交易,亲身感受着这种全新购物方式的便捷与安全感。一个念头在他心中萌发:是否可以利用信息差,在淘BAO上做点什么?
就在他构思着如何切入电商领域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事件,打破了他相对平静的生活。
这天下午,他正在网上浏览财经论坛,寻找关于煤炭行业的最新政策动向,手机突然急促地响了起来。来电显示是张浩。
“叶子!不好了!出事了!”张浩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惊慌和愤怒,几乎是在电话那头吼叫。
“浩子,冷静点,慢慢说,出什么事了?”叶宇心中一沉,预感到不妙。张浩性格向来大大咧咧,能让他如此失态,绝非小事。
“我……我被骗了!妈的!我的钱全没了!”张浩的声音带着哭腔,“就是那个‘环宇电子’,说是什么高科技投资项目,保本保息,年化百分之三十!我把我爸妈给我去深城闯荡的两万块钱,全投进去了!现在那个狗屁公司人去楼空,电话也打不通了!”
叶宇的眉头紧紧皱了起来。“环宇电子”?这个名字像一根针,猛地刺了他一下!一段尘封的前世记忆瞬间苏醒——2004年江州特大非法集资诈骗案!主犯就是利用一个虚构的“高科技电子项目”,以高额回报为诱饵,卷走了数百名市民,尤其是不少急于寻找出路的年轻人的积蓄,然后携款潜逃,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前世,他记得张浩好像也提过一嘴,说有个同学倒了霉,但他当时自身难保,并未深究。
没想到,这个“倒霉”的同学,就是张浩自己!而且这一世,因为他的重生,似乎并没有改变张浩被骗的命运!
“你现在人在哪里?”叶宇立刻问道,语气严肃。
“我在他们原来的公司门口,就在解放路这边……已经围了好多被骗的人……”张浩的声音充满了绝望。
“待在原地别动,我马上过来!”叶宇挂断电话,抓起钱包和手机就冲出了门。
骑上自行车,他飞快地穿行在江州的街道上,心中思绪电转。这件事,他不能不管。张浩是他大学时代最好的朋友,前世虽然联系少了,但那份情谊还在。更重要的是,他既然重生,知晓此事,就不能眼睁睁看着好友坠入深渊,甚至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后果(比如有人想不开)。
同时,一个隐约的、大胆的念头也开始在他脑海中成形。危机,危机,危险中往往蕴含着机会!这个轰动一时的案件,或许……能成为他踏入某个圈子的敲门砖?
赶到解放路那栋显得有些破旧的写字楼时,楼下果然围了二三十人,群情激愤。有捶胸顿足的老人,有面色惨白的年轻人,还有人在大声咒骂。张浩失魂落魄地蹲在路边,双手插在头发里,整个人像被抽走了脊梁骨。
“浩子!”叶宇快步走过去,拍了拍他的肩膀。
张浩抬起头,眼睛通红,看到叶宇,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声音沙哑:“叶子……完了,全完了……那是我爸妈攒了多久的血汗钱啊……”
“别急,先把具体情况详细告诉我,什么时候投的?怎么投的?合同、收据还有吗?”叶宇冷静地询问,他的镇定感染了张浩。
张浩断断续续地讲述起来。原来,他毕业后联系了一个自称是“环宇电子”项目经理的远房表哥,被对方描绘的“光刻机配套零件国产化”宏伟蓝图和高额回报所诱惑,瞒着父母,将准备去深圳找工作、租房的两万块钱全部投入,换来的只是一张粗糙的“股权投资协议”和一张收据。今天想来询问项目进展,才发现早已人去楼空。
叶宇听着,心中已然明了。这就是典型的“庞氏骗局”和虚构项目结合的诈骗手法。
“报警了吗?”叶宇问。
“报了,警察来了记录了一下,说会调查,但……但感觉希望不大。”张浩沮丧地说。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朴素衬衫、戴着眼镜,气质颇为沉稳的年轻人走了过来,他手里拿着一个笔记本,正在记录着其他受骗者的情况。他看起来不像受害者,倒像是个……记者?
“你好,请问你也是‘环宇电子’项目的投资者吗?”年轻人走到叶宇和张浩面前,开口问道,声音清晰而富有磁性。
叶宇心中一动,打量了一下对方。二十七八岁的年纪,眼神锐利,带着一种知识分子特有的审视感。
“他是我朋友,是受害者。”叶宇替失魂落魄的张浩回答道,“你是?”
“我叫陈文轩,是《江城都市报》的记者。”年轻人掏出记者证示意了一下,眉头紧锁,“我正在调查‘环宇电子’的这起诈骗案。据我初步了解,受骗人数可能超过百人,涉案金额恐怕高达数百万。这简直是对江州金融秩序的公然挑战!”
《江城都市报》!陈文轩!
叶宇脑海中如同划过一道闪电!他想起来了!前世,关于“环宇电子”诈骗案最深入、最翔实的报道,就是出自《江城都市报》一位名叫陈文轩的记者之手!那系列报道不仅推动了案件的侦破,更引发了社会对民间融资乱象的深刻反思,陈文轩也因此一举成名,后来成为了国内知名的调查记者和财经评论人!
这是一个机会!一个结识未来传媒界重量级人物的机会!
叶宇迅速调整心态,他没有表现出任何惊慌,而是用一种沉稳、配合的态度对陈文轩说:“陈记者,你好。我朋友的情况比较典型,是轻信了亲戚的蛊惑。我个人对这类金融骗局也有所关注,或许能提供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陈文轩有些意外地看了叶宇一眼。眼前的年轻人看起来比受害者张浩还要小一两岁,但言谈举止却异常冷静,眼神中透着一股与年龄不符的洞察力。在这种混乱的场合,显得格外突出。
“哦?请讲。”陈文轩来了兴趣,合上了笔记本,做出倾听的姿态。
叶宇整理了一下思路,结合前世的见识,清晰地说道:“这类骗局,通常有几个特征:一是虚构高大上的项目,利用普通人信息不对称进行包装;二是许诺远超正常水平的投资回报;三是利用熟人关系链进行传播,降低受害者的警惕性。‘环宇电子’宣称的‘光刻机配套’,在目前国内的技术环境下,几乎不可能由一家名不见经传的私营公司实现,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疑点。”
陈文轩的眼睛越来越亮。叶宇的分析,直指核心,逻辑清晰,完全不像一个普通大学生的见解。
“更重要的是,”叶宇压低了声音,但语气更加凝重,“我怀疑,这背后可能牵扯到更复杂的洗钱或者资金转移链条。他们选择在这个时候突然消失,很可能是嗅到了什么风声,或者资金盘已经无法维持。建议记者同志可以从公司注册信息、法人背景、以及近期大额资金流向这几个方面深入调查。”
陈文轩深吸一口气,看向叶宇的目光已经完全变了,充满了惊讶和欣赏。“这位同学,你的分析非常专业!你是学金融的?”
“江城大学金融系,刚毕业。”叶宇坦然道。
“了不起!”陈文轩由衷地赞叹,随即掏出自己的名片递给叶宇,“叶宇同学是吧?这是我的联系方式。这个案子很复杂,后续可能还需要向你请教。你对经济金融的见解,让我很感兴趣,希望以后有机会多交流。”
“陈记者过奖了,我只是尽一个市民的义务。”叶宇谦虚地接过名片,小心收好。他知道,这张名片,可能比周明生那份顾问邀请更有价值。
安抚好张浩,并陪他去派出所补充了更详细的笔录后,叶宇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出租屋。虽然身体劳累,但他的精神却处于一种亢奋状态。
张浩的受骗让他看到了现实的残酷,也让他意识到,自己重生的优势,不仅可以用于个人财富积累,或许还能在关键时刻,帮助身边的人,甚至……影响一些事情的走向。
而结识记者陈文轩,则为他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媒体,是舆论的喉舌,是信息的放大器,在未来他的事业版图中,这将是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
窗外,夜色深沉。叶宇看着电脑屏幕上西山煤电依旧平稳的K线,又看了看手中陈文轩的名片。
平静的水面下,暗流愈发汹涌。他的世界,正在因为他的参与,而悄然改变着轨迹。新的挑战,新的人物,新的机遇,正接踵而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