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一本让人爱不释手的都市日常小说,柏林苍穹下,正等待着你的探索。小说中的林墨艾莉卡角色,将带你进入一个充满惊喜和感动的世界。作者爱吃荔枝红茶的方平的精心创作,使得每一个情节都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现在,这本小说已更新187120字,热爱阅读的你,快来加入这场精彩的阅读盛宴吧!
柏林苍穹下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纸上谈兵”事件之后,林墨在设计办公室里的地位发生了微妙而显著的变化。霍夫曼虽然没有再找他进行“战略推演”,但分配给他的技术翻译任务明显提升了等级和保密级别——他开始接触到一些来自英国、法国关于新型发动机、航空材料和初步雷达技术的零星情报摘要(大多是公开期刊文章或缴获的非核心资料),需要他翻译并提炼关键信息。同事们也心照不宣地意识到,这个中国人似乎很受霍夫曼工程师的“器重”,尽管这种“器重”看起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大家对他客气了不少,但那种无形的距离感依然存在。林墨则继续恪守“低调”原则,兢兢业业地完成工作,绝不越雷池半步。他把所有的思考和焦虑都埋在心里,只在夜深人静时,独自在那张小桌子上用只有自己能看懂的符号和简图,梳理着未来的脉络和自保的策略。
这天,霍夫曼让他将一批翻译整理好的技术资料,送到位于柏林市区的陆军武器局(Heereswaffenamt)某个下属办事处进行交接。这算是个跑腿的活儿,但能暂时离开压抑的办公室,呼吸一下外面的空气,林墨倒也乐意。武器局的办事处设在一栋看起来有些年头的宏伟建筑里,内部走廊深邃,人来人往,多是穿着陆军制服或文官制服的人员,气氛严肃。林墨办好交接手续,拿着回执,正准备离开。就在他穿过一条宽阔的、铺着大理石地板的走廊时,迎面走来一小群人。为首的是一位身材不高但极其精悍的陆军军官,他戴着单片眼镜,步伐迅疾,下巴微微扬起,眼神锐利而充满自信,周身散发着一种强大的气场。他的领章显示着中将(Generalleutnant)的军衔!林墨下意识地靠边站立,让出道路,微微低头以示敬意。他的心脏却不由自主地猛跳起来——虽然从未见过真人,但那张特征鲜明的脸和那副标志性的单片眼镜,让他瞬间认出了这位在未来将震撼世界战场的名将——海因茨·古德里安(Heinz Guderian)!
古德里安似乎刚结束一场会议,正边走边对身旁的副官快速交代着什么,语气急促而有力:“…告诉军械局的那些官僚,三号坦克的转向机必须改进!现在的反应太迟钝,根本无法满足战术机动的要求!还有无线电,我不是说只要排长车配备,我要的是每一辆坦克都能通话!…”他的副官一边点头一边快速记录。
就在这时,古德里安的目光无意中扫过了靠墙站立的林墨。一个东方面孔出现在陆军武器局,显然引起了他一丝短暂的好奇。他的脚步甚至微微顿了一下。也许是古德里安正在气头上,也许是林墨身上那种不同于普通文职人员的、隐约的技术气质(或者说军迷气质)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居然停下脚步,直接开口问道:“你是日本人?在这里做什么?”他的语气直接而略带审视,符合他一贯的风格。林墨心里一惊,赶紧用练习了无数次的、略显生硬的德语回答:“报告将军,我是中国人林墨。在莱茵金属-博尔西希设计办公室工作,来送交技术文件。”他亮了一下手中的回执。“中国人?工程师?”古德里安挑了挑眉,似乎觉得这个组合有点意思。他看了一眼林墨胸前的临时通行证,又看了看他手中那些翻译资料的标题(大多是关于国外发动机技术的),忽然问道:“你对坦克的机动性怎么看?特别是转向系统和动力传输效率。”这个问题问得极其突兀和专门,完全不像是一个最高指挥官会随便问一个陌生技术员的问题。副官露出诧异的表情。林墨瞬间头皮发麻!又是这种送命题!而且提问者还是古德里安本人!他知道,敷衍或者沉默只会引起对方的不满。他必须回答,而且必须回答得像个懂行的技术人员,但又绝不能过于惊世骇俗。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目光坦诚地看向古德里安(避开那只有压迫感的单片眼镜),回答道:“将军阁下,我认为坦克的机动性不仅取决于发动机马力,更取决于动力能否高效、可靠地传递到履带,并且驾驶员能够精准、快速地控制履差速来实现转向。目前常见的离合器转向系统(Clutch-Brake System)虽然结构简单,但在高速行驶和复杂地形下效率低下,操作费力,且容易过热失效。或许…探索更先进的双差速转向机构(double differential steering)或者** regenerative steering**(再生式转向)原理,是未来的方向,虽然它们更复杂,对制造精度要求更高。”他再次祭出“未来方向”和“原理性”阐述,避免涉及具体设计,但精准地指出了现有技术的瓶颈和可能的解决路径。古德里安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他提出的本只是一个随口的、略带考较意味的问题,没想到这个中国年轻人不仅听懂了,还给出了一个极其内行且一针见血的回答,甚至提到了他自己都在密切关注但尚未完全解决的技术难题!“双差速转向…再生原理…”古德里安喃喃自语,随即猛地盯着林墨,“你在哪里学到这些的?”“主要是通过阅读一些公开的技术文献和…逻辑推演,将军阁下。”林墨再次使出万能挡箭牌,“我认为这是追求更高机动性的必然逻辑发展。”
古德里安盯着他看了几秒钟,那目光仿佛要把他看穿。走廊里一时间安静下来,只有远处传来的隐约脚步声。突然,古德里安脸上露出一丝难得的、近乎锐利的笑容:“很有趣的逻辑推演,林先生。莱茵金属-博尔西希…我记住了。”他没有再多说什么,对副官挥了挥手,“我们走。”说完,他带着副官一行人,风风火火地继续向前走去,仿佛刚才只是一段微不足道的小插曲。林墨站在原地,后背却惊出了一身冷汗。他不知道自己刚才的回答是福是祸。古德里安那句“我记住了”,听起来可不像是什么轻松的客套话。他不敢多留,立刻快步离开了武器局大楼。回到设计办公室,他甚至没敢把这段偶遇告诉任何人,包括霍夫曼。
然而,几天后,霍夫曼再次将他叫进办公室。这一次,霍夫曼的脸上带着一种极其复杂的神情,好奇、惊讶、甚至还有一丝…难以置信。“林,”霍夫曼的声音有些干涩,“你前几天去武器局…是不是遇到了古德里安将军?”林墨心里咯噔一下,知道该来的还是来了。他只能点头承认。“将军办公室刚才打来电话,”霍夫曼看着他,眼神仿佛在看一个怪物,“询问了你的情况,并…调阅了你之前提交的所有技术报告和翻译资料的副本,包括那份关于生产流程优化的摘要。”林墨瞬间感到一阵眩晕!古德里安竟然真的“记住”了他,而且动作如此之快!这场意外的走廊对谈,究竟会将他引向何方?是得到了这位装甲兵之父的赏识,从此平步青云?还是因为他过于“突出”的表现,引发了更高层面的关注和审查,从而将自己和周围人置于更大的危险之中?霍夫曼那复杂的眼神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算计和担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