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书酱
好看的文学小说分享

青君书免费阅读,青君书章节在线阅读

精选的一篇历史古代小说《青君书》,在网上的热度非常高,小说里的主要人物有沈青君,作者小生赤川,无错版非常值得期待。《青君书》这本历史古代小说目前连载,更新了112903字,最新章节第12章。主要讲述了:赵衡的失约,像一根无形的线,将沈青君的心悬在了半空,随着时间推移,越收越紧,几乎窒息。一连三日,风雪未停,兰台别库也再未见那身着青色官袍的挺拔身影。他仿佛从未出现过,那夜库房中的对峙、盟约,都成了风雪…

青君书免费阅读,青君书章节在线阅读

《青君书》精彩章节试读

赵衡的失约,像一根无形的线,将沈青君的心悬在了半空,随着时间推移,越收越紧,几乎窒息。一连三日,风雪未停,兰台别库也再未见那身着青色官袍的挺拔身影。

他仿佛从未出现过,那夜库房中的对峙、盟约,都成了风雪夜里一场恍惚的梦。

然而,藏于废档下的卷宗,私册上新增的“孙德海”与指向“洛州”的箭头,还有脑海中挥之不去的“血迹”与“笔迹伪”的判断,都在冰冷地提醒沈青君,一切都是真实的。她已涉足浑水,并且,那位临时结盟的“舟楫”,可能已自身难保。

焦虑如同蚁噬,啃咬着她的理智。她试图强迫自己沉入故纸堆,继续搜寻可能与“相思子”、漕运、奉常寺相关的蛛丝马迹,但效率大减,时常对着一页文字良久,却未能读进分毫。老戚依旧蜷在火盆边,似乎对她的心绪不宁毫无所觉,又或者,洞若观火,只是不言。

第四日,风雪稍歇,天色依旧阴沉。午后,库房外传来一阵不同寻常的喧哗,夹杂着马蹄踏碎冰雪的清脆声响与甲胄摩擦的铿锵之音。

沈青君执笔的手一顿,墨滴坠落在桑皮纸上,迅速晕开一团污迹。她抬头,与不知何时也已睁开眼、望向门口的老戚对视一瞬,两人眼中皆掠过一丝凝重。

未几,库房那沉重的木门被“哐当”一声推开,凛冽的寒气裹挟着几名身着禁军服饰、腰佩横刀的兵士涌入。为首一名队正,目光如电,扫过空旷晦暗的库房,最后落在站起身、垂首而立的沈青君与慢吞吞站起的老戚身上。

“哪位是此间主事?”队正声音洪亮,带着军人特有的肃杀之气。

老戚佝偻着上前一步,声音沙哑:“回军爷,老朽戚顺,暂管此库。不知军爷有何贵干?”

那队正打量了老戚几眼,又瞥了一眼低眉顺眼的沈青君,从怀中取出一份公文,展开,朗声道:“奉上谕,查检兰台别库所有天宝年间涉及淮南、河南两道漕运、驿站、及宫中器物支用档案,即刻封存,一应人等,不得擅动,听候调阅!”

沈青君的心猛地沉了下去,手脚瞬间冰凉。果然来了!而且来得如此之快,如此声势浩大!是赵衡出了事,招供了什么?还是他们原本的调查,早已被更高层的力量察觉?

老戚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波澜,但脸上依旧是那副麻木的神情:“军爷,此间卷宗浩繁,杂乱无章,封存查检,恐需时日……”

“此事不劳费心!”队正打断他,语气不容置疑,“尔等只需配合,指认相关卷宗存放区域即可。来人!”他挥手示意身后兵士,“按目录,将所有涉及漕运、驿站、内府之天宝旧档,悉数装箱贴封!仔细些,不得遗落,不得损毁!”

兵士们齐声应诺,立刻行动起来。沉重的脚步声打破了库房积年的寂静,灰尘被惊扰得漫天飞舞。他们显然有备而来,手持着详细的目录清单,动作迅捷而有序,直奔目标区域。

沈青君站在角落,看着那些兵士将她昨日还翻阅过的《内府器物出入账册》、《漕司杂项支用录》,乃至她藏匿那卷关键文书所在的废档堆,都一一找出,搬下,放入带来的木箱之中,贴上盖有官印的封条。

她感到一种无形的力量正粗暴地介入,试图将她刚刚理出的一点头绪,再次搅乱、掩埋。她不能阻止,甚至不能流露出任何异常的情绪。

老戚在一旁,默默地指着方位,偶尔用沙哑的嗓音纠正兵士拿错的卷宗,表现得如同一个再寻常不过的、顺从的老吏。

那队正的目光,偶尔会落在沈青君身上,带着审视与探究。她始终低着头,盯着自己洗得发白的鞋尖,仿佛被这突如其来的阵仗吓住了。

搬运、封箱的工作持续了将近两个时辰。偌大的库房,似乎空荡了许多。兵士们将封好的木箱逐一抬出,装上外面的马车。

队正最后扫视了一圈库房,对老戚道:“此间事宜,暂告段落。尔等照常值守,但不得再翻阅已封存之档案,违令者,以窥探机密论处!”说罢,不再多言,转身带着兵士离去。

马蹄声与车轮碾过积雪的声音渐行渐远,库房重归寂静,却是一种被洗劫过的、令人不安的死寂。

老戚缓缓走到门口,望着门外空地上杂乱的脚印和车辙印,久久沉默。风雪不知何时又悄然飘落,细细密密,试图掩盖掉方才的一切痕迹。

“戚伯……”沈青君走到他身后,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老戚没有回头,依旧望着门外纷飞的雪沫,沙哑地开口,声音低得几乎被风雪声淹没:“树欲静,而风不止啊……”

沈青君心头一震。

老戚慢慢转过身,浑浊的眸子看向她,那目光似乎穿透了她强装的镇定,看到了她内心的惊涛骇浪。“丫头,”他第一次用这样的称呼,“这库里的水,比你想的要深,要浑。有些东西,沾上了,就甩不脱了。”

“戚伯,您……知道些什么?”沈青君忍不住问道。

老戚摇了摇头,重新蜷回火盆边的藤椅里,扯过那件旧棉袍盖在身上,闭上了眼睛,仿佛疲惫至极。“我什么也不知道,只知道,想活着,有时候就得学会当个瞎子,聋子。”

他的话如同这库房一般,充满了欲言又止的隐喻。

沈青君知道,再问下去,也不会得到更多。老戚或许知道一些内情,或许只是凭借多年的阅历嗅到了危险,但他选择明哲保身,这是他的生存之道。

她默默走回自己的书案前,案上那滴墨迹已干涸凝固,像一颗黑色的泪痣。库房被搬空了大半与档案查检相关的卷宗,她接下来的“整理”工作,几乎无事可做。

赵衡失踪,档案被封。

所有的线索,似乎都在一瞬间被斩断。

她仿佛又回到了原点,甚至比原点更糟——她已被置于某种监视之下。

然而,沈青君的心中,那股冰冷的火焰,并未熄灭,反而在绝境中燃烧得更加炽烈。

他们越是想掩盖,就越证明她追寻的方向是对的!

档案可以被封存,但已经印入她脑海的信息,无法被夺走。

奉常寺,孙德海,洛州,漕运,相思子……这些关键词,如同散落的珍珠,缺少的,只是那根将其串联起来的线。

而那根线,或许不在这些被封存的故纸堆里,而在……活人身上,在洛州那片土地上!

一个大胆的、此前她从未敢深想的念头,破土而出——

她必须离开兰台别库,亲自去洛州!

这个想法让她自己都感到一阵战栗。流刑之身,擅离配所,是重罪。一旦被发现,后果不堪设想。且路途遥远,危机四伏,她一个弱女子,又如何能安然抵达,并展开调查?

但,留在原地,坐以待毙,等待那不知是敌是友、是生是死的赵衡的消息?还是等待那幕后黑手,某一天将她如同周明一般悄然抹去?

不!她不能!

她想起父亲蒙冤入狱时,曾握着她的手说:“青君,世事虽浊,吾心自清。纵陷沟渠,亦当仰望星空。”

她深吸一口气,眼中重新凝聚起坚定的光芒。就算前路是刀山火海,她也要去闯一闯。为了父亲未能完成的史笔,为了周明、张百万这些无声湮灭的亡魂,也为了……她自己不甘被命运摆布的意志。

接下来的几日,沈青君表现得异常平静。她每日依旧准时到库,整理那些未被封存的、无关紧要的档案,誊录,归位。甚至比以往更加沉默,更加不起眼。

暗地里,她却开始做着准备。她将私册上关键的信息,用只有自己能看懂的暗语重新誊抄在一小卷柔软的素绫上,缝入棉衣的内衬。她清点着自己微薄的积蓄,计算着路途所需。她反复回忆着父亲留下的《坤舆录》中关于前往洛州路线的记载,以及老戚偶尔提及的、行走在外的注意事项。

她在等待一个时机,一个可以让她暂时离开而不立刻被察觉的时机。

机会,很快来了。

年关将近,按例,库房需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扫,并需派人前往距离此地三十里外的集镇,采买一些过年的用物。往年此事多是老戚拖着病体前去,甚是艰难。

这一日,老戚咳嗽得格外厉害,蜷在火盆边,脸色蜡黄。沈青君熬了一碗浓浓的姜汤递给他。

老戚接过,呷了一口,抬眼看她:“丫头,眼看要过年了,库房里还得清扫,镇上的年货……我这把老骨头,怕是扛不住这来回六十里的风雪了。”

沈青君心中一动,面上露出恰到好处的担忧:“戚伯,您身体要紧。若不嫌弃……奴婢愿代您往镇上走一趟。”

老戚盯着她看了半晌,那目光似乎要将她看穿。良久,他垂下眼皮,盯着碗中晃动的姜汤,声音沙哑:“路上不太平,风雪又大,你一个女娃……”

“奴婢会小心行事,尽快返回。”沈青君语气坚定。

老戚沉默了片刻,终于缓缓点了点头:“……也好。早去早回。”他从怀中摸索出一块小小的木牌,上面刻着兰台别库的印记,“拿着这个,去镇上‘陈记杂货铺’,找陈掌柜,他认得这牌子。需要买什么,单子在这里。”他又递过一张粗纸列就的清单。

“是,奴婢明白。”沈青君接过木牌和清单,手指微微颤抖,不是害怕,而是激动。这不仅是采买的机会,更是她离开的第一步!

她回到小屋,迅速将准备好的细软和那件缝着密信的棉衣打成一个不起眼的小包袱。对着那面模糊的铜镜,她将头发挽成最普通的妇人髻,用一块半旧的蓝布包住,再穿上那件最厚实却也最朴素的深灰色棉裙。

镜中的人,面色苍白,眼神却亮得惊人,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

她推开屋门,风雪立刻涌入。她最后回头看了一眼这座囚禁了她两年、却也给了她探寻真相基础的“坟场”,看了一眼老戚那间亮着昏黄灯火的屋子,然后毅然转身,踏入了茫茫风雪之中。

身影很快被飞舞的雪沫吞噬。

孤舟,已离港。

驶向的,是未知的暗流,与微茫的希望。

小说《青君书》试读结束!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