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是刘闪的小说《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是由作者“排骨”创作的历史古代著作,目前已完结,更新了1794412字,最新章节第641章 大汉帝国,谁与争锋?。这本书又名《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
一、作品简介
热门网络作者排骨的新书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推荐大家阅读,主角是刘闪。主要讲述了:刘闪挥手示意,邓芝接过急表后念道:“永安太守,平东将军,臣巩志,诚惶诚恐,顿首上言:吴将全琮、周舫、孙桓,攻城三日,城中军士,死伤近半,城池将破。将军姜维,驻军城外,迟迟不援。伏望陛下,火速增兵,驰援……
二、书友评论
感觉重生过去做姜维配角的,这书的主角是姜维的
书写的还是不错的,就是这个动不动就给多少铢钱是个什么鬼?
多少个或者多少枚不行吗?
多少铢是什么意思?
铢是重量,它不是名词也不是数量,类似于现在的克,它比克还有轻,现在的三克大约就是五铢。
汉朝正常的一个铜钱就有五铢重,所以又叫五铢钱,
按理说,花钱也只能一个一个的花,而不能把一个铜钱掰开,分成两铢三株这样来花吧?
看了前面写的几十章,感觉坐着在很认真的避免主人公开金手指乱杀那种,这点做得很好,穿越回去了当了皇上那么多人的认识首先是一个问题。包括坐着也穿插了很多三国的文化和地名,说明坐着的文化底蕴,至少说对三国知识的了解,蛮深厚的。美中不足的是插入太多介绍了,看着有点累,不过在开金手指开后宫盛行对的穿越文中,也算是一股清流了。
看完写个观后感
卒
残破的城垛口
烽火狼烟
众将士
奋勇护边
血染大漠夕阳天
喧闹的酒楼馆
袅袅炊烟
满宾客
琴瑟萧弦
嬉笑无忧人世间
这里没有高山
河流与浅滩
情切意真
入木三分
真假又难辨
这里没有饿虎
麋鹿与鸿雁
大梦千转
辗转难眠
更鸣又催晚
风偏偏欲挂满
落叶飘
秋意盎然
战鼓仍昂然
将军横马立阵前
叫嚣不断
月弯弯在高悬
思念浓
夜色暮染
篝火渐微然
孩娘萧瑟躲后山
祷告苍天
怒拔剑张
万骨高垒
兴与不兴
亡国恨,壮国威
踏尸而行
后史高诵
幸与不幸
建功业,饮西北
很精彩,不过有一点:皇上是清朝时期才用于对皇帝的称谓,三国时期并不合适,望慎用
三、作品赏析
刘闪挥手示意,邓芝接过急表后念道:
“永安太守,平东将军,臣巩志,诚惶诚恐,顿首上言:吴将全琮、周舫、孙桓,攻城三日,城中军士,死伤近半,城池将破。将军姜维,驻军城外,迟迟不援。伏望陛下,火速增兵,驰援永安。臣遵军令,死守永安,誓报天恩。”
“陛下,姜维屯兵城外,这是抗旨!”
“陛下,永安休矣!”
“陛下,请速派援军!”
“陛下,请速派宿卫军,押姜维回成都处斩!”
众文武大臣无不惊慌失措。
刘闪一言不发,暗自回忆着自己了解的历史:
诸葛亮死后不久,姜维于238开始了第1次北伐,与魏国大将郭淮激战,相持于南安;公元262年是姜维第11次,也是最后一次北伐,从来没有历史资料提过姜维有抗旨的行为。
影视剧中唯一提过的,是姜维第9次北伐中原时,困邓艾于祁山,大胜就在眼前,刘禅被人迷惑,连发三道诏书让姜维退兵的情节。
对于姜维抗旨的做法,刘闪也不理解。他没有怀疑历史的记载,而是担心自己救下魏延的举动,是否会引发某些事情的改变。
刘闪前两天就在担心这件事情,因为不论在《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中,诸葛亮死后,都没有南中叛乱和吴国犯境的记载。
蜀道难行,就算现在从成都发兵,就算兵士马不停蹄赶到永安,至少已在三日之后,根本就来不及救援永安!然而,刘闪还是不愿放过保住永安城的渺茫可能。
刘闪环视众臣后问道:“北伐将士刚刚返回成都,人困马乏;此去永安路途遥远,谁愿前往?”
“末将愿往!”
“末将愿往!”
“臣亦愿往!”
……
邓芝、吴懿、廖化、张嶷等人都愿前往,毫不犹豫地上前请命,甚至杨仪、费祎等文臣也愿带兵前去,刘闪见众臣都愿效命,自然十分满意。
“廖化!”
“末将在!”
“你引五千精兵,火速救援永安!如果永安城破,可退守朐忍!”
廖化领命离去后,刘闪又让邓芝和张嶷各自领兵五千,分别前往汉丰和羊渠。这样一来,三城将呈犄角之势,就算永安城破,巴东郡也不会快速失守。
“陛下!末将愿引兵五千,与廖将军同去!”吴懿上前一步慷慨激昂地说道。
“吴将军,你在外征战多年,好不容易回来一次,就在成都休养几日,先去看看吴太后吧!”
“陛下……”吴懿叩首,顿时老泪纵横。
“去吧!”刘闪叹自叹息着,蜀军将士近年连续在外征战,就连吴太后跟自己的哥哥也难得见上一面,何况普通兵卒!
现在的蜀中号称有20万精兵,其实能打仗的仅有10—12万人,其余全是运输、后勤或老弱残兵。
此次北伐之后,汉中留了2万精兵严防曹魏;姜维、廖化、邓芝、张嶷各引兵五千,剩下的八万兵马,立刻分散在成都附近的小城休整。
刘闪知道永安城的重要性,但是现阶段,他最多只敢投入这两万兵卒:这个时代的战争,兵员投送效率不高,后勤补给也跟不上。更重要的是,这些兵士都需要休整,也要防止其它地方有敌犯境。
几名将领不敢延误,立刻引兵出发。刘闪按照诸葛亮的遗命,对几位文武官员加以封赏:加封蒋琬为丞相、大将军,录尚书事;加封费祎为尚书令,同理丞相事。
加封吴懿为车骑将军,由于吴班、廖化、邓芝、张嶷等人出征在外,只能等其回来后再作封赏。
“陛下!臣杨仪早于蒋琬跟随先皇,近年又随丞相南征北战,为何还比不上蒋琬?”杨仪忿忿不平地问道。
“此番封赏,乃是遵从丞相遗命,杨长史不必挂怀!”刘闪说道。
“若是丞相遗命倒也罢了,反贼魏延亦有加封,抗旨的姜维也受加封,这又是何故?”
费祎厉声喝道:“杨长史!休得胡言乱语!你这是轻君之罪!”
“轻君?此言差矣!”杨仪手执朝笏,上前一步说道:“陛下,昔日丞相新亡,若我领全军投魏,恐怕不会低于长史之职吧?”
“杨仪!休得放肆!你身为臣子,怎能这般跟陛下说话?”谯周大怒道。
“反贼加封,有功不赏,大汉将亡啦!”杨仪哈哈大笑道:“昏君!连姜维也要抗旨,真是昏君!”
“反贼?”刘闪大怒道:“杨仪!你让魏延断后之时,可曾向他明言这是丞相遗命?”
“我说的就是丞相说的,这又有何不同?”
“来人!将逆臣杨仪拿下!”蒋琬高举相印大喝道,殿外几名宿卫军蜂涌而入,很快就将杨仪拖出殿外。
“陛下,杨仪口出狂言,对陛下不敬,理当问斩!”
费祎、董允、郭攸之、尹默、吴懿、谯周等人纷纷上前,请求将当庭辱君的杨仪问斩。
刘闪犹豫片刻后说道:“杨长史跟随先帝和相父多年,也算是劳苦功高;如今,我大汉正是用人之际,就先投入大牢,待永安和南中之事平定后再说吧!”
“报!”一人急至殿内报告道:“陛下,探马来报:姜维并未领军入永安城,他将巴东郡各处粮草集于北井小城,动机不明!”
“陛下,北井位于永安之东,若顺水而下可直达吴国巴东,姜维此举,恐有投吴之险!”蒋琬担忧地说道。
“陛下,不可不察啊!”费祎上前说道:“永安四面被围,姜维绕过永安去往北井,此举确实诡异!如果他向北可至魏国上庸港;如果往东,水、旱两路皆可到达吴国巴东,往南可至吴国建始,姜维若想投敌,哎……”
“姜维原是魏将,他集巴东郡粮草于北井,投敌意图很明显,陛下应早做决断!”
不仅仅是众臣,在这种情况下,刘闪也认为姜维有投敌的嫌疑,急忙问道:“吴班、高翔二将可有异动?”
“禀陛下,尚未得知!”报信使者说道。
“再探!不论何时,一有情况马上来报!”刘闪长叹口气:“鞭长莫及!咱们能做的都做了!散朝吧!”
刘闪无奈起身,心里很不是滋味:刚才探马报来的消息,至少已是昨日发生的事情。这个时代的通信实在不便,根本没法及时了解前线发生的一切。
黄晧见刘闪闷闷不乐,想到这几日他性情大变,生怕自己碰上钉子,只能紧跟在后,不敢插嘴半句。
一人手提木箱,匆匆往永宁殿方向赶去,刘闪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陛下,这是宫中太医令,想必是永宁殿有人生病,小奴这就前去打问!”
“不必,随朕去看看!”
刘闪最担心张星彩生病,到了永宁殿后,生病的恰好就是她。
医官正在给她把脉,刘闪关切地问道:“星彩,你这是怎么了?哪里不舒服?”
“陛下,不必忧心,臣妾这不是什么大病,她们偏偏要传太医令,这才惊动了陛下。”张星彩不悦地盯着几名婢女。
“陛下!”一名婢女微蹲行礼后说道:“皇后老是呕吐。她吃什么就吐什么,又不肯传太医令,奴婢不敢懈怠,这才斗胆请医官过来!”
“做得好!赏钱两千铢!”
“陛下圣恩,小婢拜谢!”
“陛下,不必忧虑。”医官打开木盒,拿出一块淡黄色的石头状物品说道:“皇后是久吃生冷之物,以致脾胃寒凉,这才引起呕吐涎沫。”
医官敲下黄豆大小的块状物,恭敬地送到张星彩手上,然后说道:“皇后只须日服两次生硫磺,缓缓加大剂量,觉得胃部微温即止,不出一月即可痊愈。”
“医官,你没搞错吧?硫磺也能做药?这能吃吗?”刘闪不可置信地问道,突然心头一紧,似乎想到了什么。
“陛下,下官愿以全家性命担保,此方必定有效,绝不会伤到皇后的凤体!”
张星彩倒是不在乎,大胆地将这块硫磺塞入口中,只是嚼的时候如同嚼沙,这滋味确实不太舒服。
“这年代……竟然有硫磺?”刘闪拿起桌上的一大块硫磺仔细观看,少时,又满怀期待地问道:“医官,你们既然能找到硫磺,能找到硝石吗?”
“禀陛下:硫磺和硝石,都是《神农本草经》中的必备药材,宫中医馆自然不敢遗漏!”
“这……这……这真是太好了!”刘闪兴奋地搂着张星彩猛亲了一口,然后欣喜地说道:“你把医馆里所有的硫磺和硝石,全部给朕送来!”
“陛下,这硫磺和硝石可以入药,但需对症才行,绝不可乱服!”医官谨慎地说道。
“朕明白!哈哈哈!算了,朕自己去取!黄晧!黄晧!”刘闪大叫道:“把医馆里的硫磺和硝石,全部给朕送来,再去膳房取些木炭过来!还有,让向宠将城里所有的硫磺和硝石全部弄来,越多越好!”
黄晧也不耽搁,急匆匆地办事去了,这一点确实讨人喜欢,难怪刘禅会那么宠信他。
“报!永安急表!”一名信使突然急速跑来,刘闪心里已在“呯呯”直跳。
刘闪接过奏表,这才发现自己不认识上面的字,窘迫地问道:“星彩,你识字吗?”
见到张星彩点了点头,刘闪将奏表递给她:“星彩,你帮我念念吧!”
“永安太守,平东将军,臣巩志,诚惶诚恐,顿首上言:探马来报,姜维投吴,携巴东郡之粮,顺水下至吴境。吴军三万,猛攻永安,城中兵卒,已不满千。臣以必死之心报国,伏望陛下速派援军。”
小说《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试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