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强烈推荐一本双男主小说——《我们在顶峰时重逢》!由知名作家“宁成舒”创作,以阮云舟江景为主角,讲述了一个充满奇幻与冒险的故事。本书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深受读者们的喜爱。目前这本小说已经更新112519字,喜欢阅读的你快来一读为快吧!
我们在顶峰时重逢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那一晚,阮云舟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眼前反复浮现江景站在门口,在夜色中说的那句话:“你在这里……看起来不错。”
那语气,与其说是赞美,更像是一种确认,一种带着复杂情绪的观察。
他为什么会来?真的只是为了送一份打印的评语?
那份所谓的“顺便”带来的甜甜圈,以及餐桌上那过于自然的谈笑风生,都透着一股刻意为之的味道。
阮云舟不相信巧合,尤其是在江景身上。
更让他不安的是,江景是如何知道他住在橄榄巷22号的?
他从未向任何人透露过自己的住址,学校记录上应该还是那个地下室。
唯一的解释是,江景调查了他。
这个认知让阮云舟感到一阵寒意,一种私人领地被侵犯的不适感。
富家子弟的随心所欲,让他再次感受到了两人之间那道无形的、却坚不可摧的壁垒。
第二天早餐时,玛丽亚还兴致勃勃地提起江景:“云舟,你那个同学江景,看起来家境很好,但人倒是挺有礼貌的,一点也不傲慢。”
卡洛斯嘴里塞着面包,含糊地附和:“嗯!他还答应下次教我那个超酷的运球动作!”
阮云舟低着头,用勺子搅动着碗里的牛奶麦片,含糊地“嗯”了一声,没有多说什么。
他不想破坏家人对江景的好印象,更不想让他们卷入自己复杂的情绪中。
他只能将这份疑虑和警惕,深深地埋在心里,筑起更高的心墙。
然而,有些事情,并不会因为他的回避而停止。
几天后,阮云舟在图书馆查阅一份关于AP经济的拓展阅读材料时,发现这本书馆内唯一的一本竟然被人借走了。
他有些失望,正准备离开时,眼角瞥见旁边空着的座位上,随意放着一本封面眼熟的书——正是他需要的那本。
他走近一看,书本旁边还放着一件叠好的灰色卫衣,座位上却没有人。
难道是有人暂时离开?
他犹豫了一下,决定等一会儿。
没过几分钟,一个熟悉的身影端着两杯咖啡从图书馆的茶水间方向走来。
是江景。
他看到阮云舟站在那个座位旁,似乎并不意外,只是扬了扬下巴,示意那本书:“你要找这个?”
阮云舟愣了一下,点点头:“嗯,你也在看?”
“随便翻翻。”江景把一杯咖啡放在桌上,推到他面前,“顺便给你带了杯美式,不加糖,对吧?”他语气自然得仿佛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事。
阮云舟看着那杯冒着热气的咖啡,心里警铃大作。
江景怎么会知道他不喝加糖的咖啡?
他们之前唯一一次在图书馆长时间相处就是讨论课题,他根本不记得自己当时喝过什么。
“谢谢,不用了。”他生硬地拒绝,目光落在书上,“这本书你什么时候看完?如果方便的话,我想借阅一下。”
江景似乎对他的拒绝不以为意,拿起那本书,随手翻了翻:“我看完了,你拿去吧。”他直接把书塞到阮云舟手里,动作干脆,“这书挺枯燥的,也就你看得进去。”
阮云舟握着还带着对方体温的书本,感觉像握着一块烫手山芋。
这一切都太巧了,巧得令人怀疑。
“你……怎么知道我在找这本书?”
他最终还是问出了口,目光直视江景,带着审视。
江景端起自己的那杯咖啡,喝了一口,眼神飘向窗外,语气慵懒:“刚才在检索台那边看到你在查这本书的目录,正好我手边有,就顺手拿过来了。怎么?怀疑我跟踪你?”他转过头,嘴角勾起一抹戏谑的笑,眼神却锐利地看着阮云舟。
阮云舟被他说中心事,脸颊微微发热,但依旧坚持着自己的怀疑:“只是觉得太巧了。”
“世界就是这么小,阮云舟。”江景耸耸肩,拿起自己的卫衣和那杯阮云舟没动的咖啡,“书你慢慢看,不打扰你用功了。”
说完,他竟真的转身就走了,留下阮云舟一个人站在原地,手里拿着那本莫名其妙得来的书,心里五味杂陈。
他翻开书页,里面干干净净,没有任何笔记。
这似乎真的只是一次巧合?
可那种被无形目光注视着的感觉,却愈发强烈。
接下来的日子,类似的“巧合”偶尔还会发生。
比如,阮云舟正在为数学俱乐部一个有点难度的拓展问题困扰时,第二天他的课桌抽屉里会莫名其妙出现一张写有几种解题思路的匿名草稿纸,字迹潦草却思路清晰,与他偶尔瞥见过的江景随手记下的笔迹有几分相似。
又比如,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困住了没带伞的阮云舟,正在犹豫是否要冒雨跑回橄榄巷时,一把黑色的、看起来价格不菲的长柄伞会悄无声息地塞进他手里,而江景的身影则在不远处钻进一辆出租车,消失在水幕中。
这些举动,细小,隐秘,带着一种不打扰的边界感,却又无处不在。
它们不再是之前那种带着施舍或戏弄意味的举动,反而更像是一种悄无声息的关照。
但这种关照,却让阮云舟更加不安。
他宁愿江景像最初那样,直接表现出傲慢和轻视,那样他至少知道如何应对。
而现在这种模糊不清的态度,让他无所适从,心墙之内,开始出现一丝连他自己都不愿承认的松动和困惑。
江景到底想干什么?
他看不透。
而看不透,往往意味着危险,或者,其他一些他不敢深想的东西。
他只能更加用力地抓紧眼前的生活,用学业和橄榄巷的温暖来填补内心的不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