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精品小说《九转渡阴阳》,类属于悬疑脑洞类型的经典之作,书里的代表人物分别是李承伟陈雪蓉,小说作者为神推妄想,小说无错无删减,放心冲就完事了。九转渡阴阳小说已更新了218330字,目前连载。
九转渡阴阳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7月16日早上8点,殡仪馆解剖室的空调准时启动,冷风裹着福尔马林的味道,往李承伟脖子里钻。
他裹着两件白大褂,还是觉得后腰冒凉气,偷偷把脚往暖气片旁边挪了挪,结果鞋跟磕到金属柜,发出“哐当”一声脆响。
“小李,你脚再动一下,我就把你跟冷藏柜里的‘老客户’锁一块儿。”
刘姐的声音从口罩上方飘过来,带着惯有的“杀气”。她正趴在解剖台边,手里的放大镜快贴到女尸的嫁衣上,头发丝上还沾着刚才搬器械时蹭的棉絮——刘姐是殡仪馆的老法医,脾气爆但技术好,李承伟跟着她学了三个月,没少挨骂。
李承伟赶紧收脚,赔着笑:“刘姐我错了,主要这空调太不人道,感觉我再待会儿,能直接冻成你明天的解剖标本。”
“少贫嘴,干活。”刘姐没抬头,镊子夹着嫁衣的领口轻轻一扯,“你过来看看,这针脚不对劲。”
李承伟凑过去,鼻尖差点碰到尸体的衣角。嫁衣的绸缎摸着又硬又滑,不像现代布料,针脚是斜着缝的,每一针都扎得特别深,线是那种发暗的红色,像凝固的血。
“这线颜色也太晦气了,跟我奶奶当年绣寿衣用的线似的。”他忍不住吐槽,“现在谁还这么缝衣服?裁缝店老板看了都得哭。”
刘姐突然“嘶”了一声,镊子尖挑起一缕线,往灯光下凑:“不是普通的红线,你看这反光——是朱砂混着东西染的。”
李承伟眯起眼,果然看见线上面有细小的暗红色颗粒。他突然想起小时候,奶奶用朱砂给邻居家小孩画护身符,说能驱邪,结果那小孩第二天就把符纸吃了,差点送医院。
“朱砂?这玩意儿现在除了道士画符,也就古装剧道具组用了吧。”
话刚说完,刘姐的镊子突然停在半空。她伸手扒开嫁衣的内衬,手指在布料上摸了摸,然后用剪刀小心翼翼地挑开一道缝——里面藏着一张黄纸,大概巴掌大,边缘都脆了,像是从什么旧本子上撕下来的。
“有东西。”刘姐的声音沉了下来。
李承伟的心跳突然快了半拍。他看见黄纸上的字迹模糊得厉害,墨水都晕开了,只能勉强看出“青阳”两个字,下面还压着“庚戌年亥时”的碎片,剩下的全是黑乎乎的霉斑。
“这是……婚书?”李承伟瞪圆了眼,“谁会把婚书缝衣服里?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是‘已婚鬼’啊?”
刘姐没理他的调侃,用镊子轻轻夹起黄纸:“你看这纸的质地,是老宣纸,至少几十年了。还有这阴红线,把婚书缝在嫁衣内衬,老辈人说这是‘锁魂婚’,一般是给死了的人配冥婚用的。”
“冥婚?”李承伟的手突然痒起来——是右手背的胎记。那片淡青色的印记,跟婚书上模糊的字迹重叠在一起,有点发烫。
他鬼使神差地伸过手,指尖刚碰到黄纸的瞬间,脑袋里像被重锤砸了一下。
天旋地转。
耳边是红烛燃烧的“噼啪”声,空气里飘着一股劣质香粉混着蜡烛油的怪味。眼前垂着一块红盖头,绣着缠枝莲,跟解剖台上的嫁衣一模一样。
有人扶着他的胳膊,力道很轻,像是女人的手。
“一拜天地——”
一个沙哑的声音在耳边响起,不是现代话,带着点老戏腔的调调。他想抬头,脖子却动不了,只能跟着扶他的人往下拜。
二拜高堂。
可高堂的位置是空的,只有两盏白烛,烛火灭着,灯芯上还挂着黑色的灰。
“夫妻对拜——”
扶着他的人突然用力,把他往旁边一扯。红盖头被风吹开一角,他看见对面站着的“新娘”——盖头下是张惨白的脸,眼睛圆睁着,瞳孔里没有光,嘴角却向上勾着,像是在笑,又像是在哭。
是解剖台上的女尸!
“操!”
李承伟猛地往后缩,后背撞在器械柜上,听诊器、止血钳掉了一地,发出“哗啦”的巨响。
刘姐被他吓了一跳,手里的镊子差点掉在尸体上:“你发什么疯?魂被勾走了?”
“没、没……”李承伟捂着太阳穴,疼得眼冒金星,眼泪都快出来了。刚才的幻象太真实,红烛的温度、香粉的味道,还有女尸那张诡异的脸,在脑子里挥之不去。
他不敢说真话。上次跟刘姐提过自己会看见奇怪的画面,刘姐直接从抽屉里摸出一瓶“安神补脑液”,说再瞎想就给殡仪馆领导打报告,把他调去守夜班——要知道,殡仪馆的夜班,比恐怖片现场还刺激。
“刚才脚滑,没站稳。”他弯腰捡器械,手还在抖,“这柜子太滑了,设计不合理。”
刘姐白了他一眼:“是你腿软,跟柜子没关系。赶紧把东西捡起来,别耽误时间。”
李承伟一边捡东西,一边偷偷瞄那张三婚书。黄纸还放在解剖台的托盘里,“青阳”两个字在灯光下,好像比刚才更清晰了。
他突然生出个念头:得把这婚书拍下来。
不是想当证据,是刚才的幻象太吓人,他总觉得这婚书跟自己手背上的胎记有关。万一以后再出什么事,好歹有个线索。
他慢慢直起身,假装整理白大褂的领口,偷偷把手机摸出来,屏幕朝下藏在手心。然后故意往解剖台边凑了凑,挡住刘姐的视线,手指飞快地按了下快门。
“咔嚓”一声轻响。
刘姐突然抬头:“什么声音?”
李承伟的心脏差点跳出来,赶紧把手机塞回口袋,假装掏笔:“哦,笔掉了,捡笔呢。”说着还真从地上摸起一支笔,在手里转了两圈。
刘姐狐疑地看了他一眼,没再追问,又低头研究婚书去了。
李承伟松了口气,后背已经被冷汗浸湿。他偷偷摸出手机,按亮屏幕——照片拍得还挺清楚,“青阳”两个字和“庚戌年亥时”的碎片都在,甚至能看见黄纸边缘的霉斑。
就在这时,解剖室的门被推开,冷风裹着雨丝灌了进来。
“刘法医,忙着呢?”
进来的是辖区派出所的老张,身后跟着个年轻警察小李。老张手里拿着个文件夹,脸拉得老长,像是刚跟谁吵过架。小李则缩着脖子,眼神躲躲闪闪的,不敢往解剖台那边看——一看就是刚入职的新人,怕尸体。
“还能忙什么?跟尸体打交道呗。”刘姐摘下口罩,随手扔在托盘里,“死因初步判断是机械性窒息,脖子上有勒痕,被嫁衣领子挡住了,刚才才发现。”
老张皱起眉,把文件夹往旁边的桌子上一放:“窒息?可家属那边不承认啊。死者前夫说,她前几天还跟他闹离婚,说要让他身败名裂,现在人死了,穿个红嫁衣死在江边,明显是自杀嫁祸。”
“家属说什么就是什么?”刘姐冷笑一声,拿起镊子,掀开女尸的左手,“你自己看,她指甲缝里是什么。”
老张凑过去,小李则往后退了一步,差点撞到门框。
“这是……红土?”老张眯起眼,伸手想碰,被刘姐拦住了。
“是朱砂。”刘姐把镊子凑近灯光,“新鲜的,还没干透。滨江路的泥是黑褐色的,含沙量高,你见过哪块泥里有朱砂?”
李承伟心里一动。朱砂?他突然想起奶奶说过,朱砂这东西,邪门得很。当年奶奶邻居家的小孩晚上总哭,奶奶就用朱砂混着雄鸡血画了道符,贴在小孩床头,结果第二天小孩就不哭了——后来才知道,那小孩是白天睡多了,晚上精力旺盛。
“会不会是死者自己涂的?”小李小声问,声音还在抖,“比如……化妆用的?”
“你见过谁用朱砂当化妆品?”刘姐瞥了他一眼,“这朱砂颗粒很细,像是磨过的,更像是画符用的。而且你看她的指甲,有磨损的痕迹,应该是死前抓过什么东西,把朱砂嵌进去的。”
老张沉默了,手指在文件夹上敲了敲:“可现场没找到打斗痕迹啊,监控也查了,死者是自己走到江边的,没跟人同行。”
“没痕迹不代表没有。”刘姐把婚书放进证物袋,递给老张,“这是在嫁衣内衬里发现的,像是半张婚书,上面有‘青阳’和‘庚戌年亥时’的字样。你让技术队化验下,看看能不能提取到更多信息,顺便查下‘庚戌年’是哪年,说不定能找到线索。”
老张接过证物袋,对着灯光看了看:“行,我这就让人去办。对了,死者身份确认了吗?”
“确认了,叫林晓月,32岁,在一家古玩店上班。”刘姐拿出一张身份证复印件,“家属明天来认尸,到时候再详细问。”
老张点点头,跟刘姐说了几句“注意安全”的话,就带着小李走了。小李出门的时候,还差点被门槛绊倒,引得刘姐翻了个大大的白眼。
解剖室里又安静下来,只有空调的嗡嗡声和外面的雨声。
刘姐收拾着器械,突然开口:“小李,你今天不对劲。”
李承伟正在看手机里的婚书照片,闻言手一抖,手机差点掉地上:“啊?没有啊,我挺好的。”
“挺好的?”刘姐转过身,盯着他的眼睛,“从昨天捞尸回来,你就魂不守舍的,刚才碰婚书的时候,跟见了鬼似的往后缩,现在又一直躲着我看手机。你老实说,是不是有什么事瞒着我?”
李承伟的手心全是汗。他知道刘姐是关心他,但他不能说幻象的事,更不能说偷偷拍了婚书。要是说了,刘姐要么以为他疯了,要么以为他想搞什么幺蛾子。
“真没有,刘姐。”他把手机揣进兜里,挠了挠头,“就是最近没休息好,总犯困。你也知道,我那出租屋楼下有个烧烤摊,天天吵到半夜,我都快成熊猫了。”
说着还故意挤了挤眼睛,露出黑眼圈——这倒是真的,楼下的烧烤摊确实吵,他昨晚只睡了三个小时。
刘姐盯着他看了几秒,没再追问,只是叹了口气:“行了,别装了。你要是真不舒服,就先回去休息,这里我一个人能搞定。”
“不用不用,我没事。”李承伟赶紧摆手,“我还能帮忙呢,比如登记证物、打扫卫生,这些我都熟。”
他可不敢走。万一他走了,刘姐把婚书交给警方,以后再想看看都难了。
刘姐没再说什么,继续收拾器械。李承伟则走到桌子边,拿起登记本,假装记录证物信息,眼角却一直瞟着解剖台上的女尸。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他总觉得女尸的眼睛好像动了一下。
他赶紧揉了揉眼睛,再看时,女尸的眼睛还是闭着的,跟之前一样。
“肯定是太累了,出现幻觉了。”他小声嘀咕,拿起笔在登记本上写着什么,其实脑子里一片空白。
口袋里的手机突然震动了一下——是陈雪蓉发来的消息:“你那边有消息吗?红嫁衣的事,我总觉得不对劲。”
李承伟盯着屏幕,手指悬在键盘上。他想把婚书的照片发过去,又怕太突兀。犹豫了半天,只回复了一句:“明天家属来认尸,可能会有新线索,到时候跟你说。”
发送成功的瞬间,他抬头看向解剖台上的女尸。嫁衣上的红,在惨白的灯光下,像一团燃烧的火。
他突然想起刚才的幻象,想起那个沙哑的声音。
“一拜天地——”
“二拜高堂——”
“夫妻对拜——”
那声音,好像还在耳边响着。
李承伟打了个寒颤,赶紧低下头,假装认真登记证物。他现在只有一个念头:赶紧熬到下班,回家翻一翻父亲留下的旧笔记本——说不定里面有关于“青阳”和“冥婚”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