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山河旅修》这本青春甜宠小说造成的玄念太多,给人看不够的感觉。岭沁虽然没有过多华丽的词造,但是故事起伏迭宕,能够使之引人入胜,主角为陈曦林薇。喜欢青春甜宠小说的书友可以一看,《山河旅修》小说已经写了122016字,目前连载。
山河旅修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进房间,陈曦早早醒来,脑海中仍在回响着昨日评弹的余韵与工业园区带来的视觉震撼。他轻轻推了推身边的林薇:“今天天气不错,咱们得抓紧把工业园区这期内容做出来。”
林薇揉着眼睛坐起身,接过陈曦递来的笔记本电脑。屏幕上已经初步剪辑了一段对比蒙太奇——左边是平江路摇橹船缓缓划过青石桥洞的画面,右边是金鸡湖畔摩天大楼玻璃幕墙上流转的云影。
“这个转场设计得真妙,”林薇赞叹道,“就像时空在这座城市里折叠交错。”
他们决定以“双面苏州”为主题,不再简单呈现现代与传统的对立,而是深入挖掘两者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共生关系。陈曦负责外景拍摄和视频剪辑,林薇则着手撰写文案,试图用文字捕捉这座城市的双重灵魂。
再次来到工业园区,这一次他们有了更明确的拍摄计划。陈曦将无人机升起,从高空俯瞰这片规划整齐的新城。镜头下,金鸡湖像一块湛蓝的宝石镶嵌在城市中心,四周环绕着造型各异的现代建筑——像一对巨大裤管的“东方之门”、犹如未来飞船的苏州中心、线条流畅的文化艺术中心…
“从空中看,这里的规划简直像用尺子画出来的。”陈曦一边操控无人机一边感叹。
林薇记录着观察:“但与许多新兴城市不同,这里不是冰冷的混凝土森林。你看,湖边保留了大片绿地,步行道和自行车道蜿蜒其间,甚至还有几处传统风格的亭台水榭点缀其中。”
最让他们惊讶的是,在现代化商圈的中心位置,竟然完整保留了一座小小的土地庙。红墙黑瓦的庙宇被摩天大楼环抱,香炉里青烟袅袅,几位老人正在虔诚祭拜。这一幕古老与现代的同框,成为他们镜头中最具冲击力的画面。
“这里不是推平一切重来,”林薇在笔记本上写道,“而是在创新的同时,为记忆和传统留出了一席之地。”
下午,他们拜访了工业园区内一家知名科技企业。前台大厅的设计令人眼前一亮——白墙灰瓦的苏式建筑元素与现代极简风格完美融合,庭院里甚至引入了一渠活水,几尾锦鲤悠然游弋。
“这是我们老板的主意,”接待他们的市场部经理李小姐笑着说,“他是土生土长的苏州人,坚持要把老家的味道带到工作中来。”
令人惊讶的是,这家以人工智能为主业的科技公司,每周都会在员工活动中心举办传统文化讲座,从昆曲欣赏到苏绣体验,从评弹教学到茶道研修。
“最初有人觉得这是不务正业,”李小姐带他们参观时说道,“但后来发现,这些活动不仅没影响工作效率,反而激发了员工的创造力和归属感。许多来自外地的年轻员工通过这些活动真正理解和爱上了苏州文化。”
在研发部门的办公区,陈曦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细节:几乎每个程序员的工位上都摆放着一些苏式小物件——迷你盆景、缂丝杯垫、评弹CD…
“这些都是文化自信的表现,”林薇轻声对陈曦说,“他们不以喜欢传统文化为耻,反而以此为荣。这种包容并蓄的心态,或许正是苏州能够古今相融的秘诀。”
返回古城区时已是黄昏时分。他们特意选择了途经相门古城墙的路线,夕阳为六百多年的砖石镀上金边,城墙下是现代感十足的护城河步道,跑步的年轻人与散步的老人共享着这片空间。
平江路比前几日更加热闹了。他们惊喜地发现,不少传统手工艺店铺悄然发生了变化——一家老字号苏绣店开辟了体验区,游客可以在传承人指导下亲手尝 试基本针法;评弹馆推出了“吴侬软语入门课”,吸引了许多年轻面孔;甚至连那家糖粥铺也玩起了新花样,开发了适应年轻人口味的低糖版本…
“你看,传统不是静止不变的,”林薇兴奋地记录着,“它们在适应现代生活的同时,保持着核心的精髓。”
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一群美院学生在一段白墙上创作了现代壁画,内容却是传统苏州元素的重构——评弹演员抱着电吉他,绣娘手中的针线化作数据流,园林里的假山石呈现出赛博朋克风格…
“这种跨界融合太有意思了!”陈曦赶紧拍下这组充满张力的作品。
当晚,他们在民宿院子里整理素材。白天的所见所闻让他们对苏州的“双面性”有了更深的理解。
“我最初的问题可能问错了,”陈曦一边浏览拍摄的素材一边说,“不是什么‘谁才是真正的苏州’,而是这两种面貌共同构成了完整的苏州。”
林薇点头赞同:“就像苏州的双面绣,正面和背面同样重要,共同组成一幅完整作品。工业园区代表了苏州面向未来的勇气和智慧,古城区则承载着历史的深度和温度。它们不是对立关系,而是相辅相成。”
视频剪辑很顺利,陈曦巧妙地将古典与现代的元素交织并置:评弹水袖与无人机编队共舞,刺绣银针与光纤电缆交错,园林漏窗分割出现代天际线…配上林薇撰写的深情文案,这部作品已然超越一般的旅行vlog,成为对城市发展哲学的思考。
视频《高楼大厦 vs 小桥流水,谁才是真正的苏州?》在次日清晨发布后,迅速引发了强烈反响。令他们意外的是,不仅游客和外地网友纷纷点赞,许多苏州本地人也留言表达共鸣。
“作为在工业园区工作了十年的老苏州,这部视频说出了我的心声!”一条高赞评论写道,“我白天在摩天大楼里写代码,晚上回古城区听评弹喝茶。这种双城生活让我拥有了最好的两个世界。”
另一位网友评论道:“我父亲是园林修复师,母亲是软件工程师。小时候觉得他们的世界毫无交集,现在明白了,他们都是苏州精神的传承者——一个用双手守护传统,一个用代码开创未来。”
还有规划专家从专业角度分析:“苏州的城市发展模式提供了宝贵的中国智慧——不是用新城替代老城,也不是让老城阻碍新城,而是让古今对话、和谐共生。这是一种极具前瞻性的城市规划哲学。”
视频的成功让他们倍感鼓舞。在苏州停留了近一周后,两人开始规划下一段旅程。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林薇翻阅着旅游指南,“既然已经在了苏州,杭州自然就是下一站了。”
陈曦正在检查设备:“听说西湖比金鸡湖大得多,骑行一圈要三四个小时。咱们可以去杨公堤那边,据说风景绝佳。”
他们决定乘高铁前往杭州,只需一个多小时就能从苏州古城抵达西湖畔。收拾行李时,两人都有些依依不舍。
“我会想念这里的糖粥和评弹。”林薇小心地将一枚苏绣书签收进背包。
“我会想念这种古今交融的城市氛围,”陈曦收起三脚架,“不知道杭州会给我们什么惊喜。”
高铁驶出苏州站,窗外的城市景观逐渐转变为江南水乡的田园风光。油菜花正在盛开,金黄色的花田与白墙黑瓦的村落构成一幅典型的水墨画卷。
陈曦拿出手机,开始研究杭州的攻略:“西湖十景、龙井问茶、灵隐禅宗…杭州的文化底蕴也很深厚啊。”
“但肯定与苏州不同,”林薇望着窗外飞逝的景色,“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气韵。苏州是双面绣,不知杭州会是什么?”
一小时后,广播响起:“各位旅客,列车即将到达杭州东站…”
新的旅程,开始了。
透过车窗,远山如黛,西湖的轮廓已然在望。他们知道,另一段精彩的篇章正等待被书写。山河旅修,永不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