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锦亭春深:嫡女谋》由沚偶所撰写,这是一个不一样的故事,也是一部良心宫斗宅斗著作,内容不拖泥带水,全篇都是看点,很多人被里面的主角沈清辞萧景渊所吸引,目前锦亭春深:嫡女谋这本书写了110256字,连载。
锦亭春深:嫡女谋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破庙外的血腥味还没散尽,晨雾就裹着寒意漫了过来。
沈清辞站在临时搭建的木棚下,看着禁军将截获的五千石军粮登记造册,指尖摩挲着手里的银匕首。
昨夜截粮时,那个穿灰布短打的俘虏被按在地上时,嘴里反复念叨着 “赵嬷嬷会救我”,这句话像根刺,扎得她心里发慌。
绿萼裹紧了身上的夹袄,语气带着几分担忧,“那俘虏嘴硬得很,审了半个时辰,他除了喊‘赵嬷嬷’,什么都不肯说。”
沈清辞跟着禁军往破庙深处走。
刚到庙门,就听见萧景渊冷厉的声音:“再不说,就把你扔进旁边的乱葬岗,你该知道,藩王的人不会来救你,你的‘赵嬷嬷’也不会。”
她掀帘进去时,俘虏正被绑在石柱上,脸上沾着血污,嘴唇干裂起皮,却还是梗着脖子:“我什么都不知道!你们杀了我吧!”
萧景渊见她进来,往后退了半步,给她让出位置:“沈大小姐熟悉府中人事,或许能让他开口。”
他的目光落在俘虏身上,却没看沈清辞,对他而言,这俘虏是揪出叛党的关键,若是能从他嘴里问出 “赵嬷嬷” 的身份,说不定能牵出前太子旧案里的漏网之鱼,这比什么都重要。
沈清辞走到俘虏面前,蹲下身,声音平静却带着穿透力:“你说的‘赵嬷嬷’,是镇国公府的赵嬷嬷?她三年前进府,现在负责后院的采买,对不对?”
俘虏的身体明显一僵,眼神慌乱地躲闪:“我…… 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你知道。” 沈清辞从袖中取出一枚银钗,这是昨夜从俘虏身上搜出的,“这钗子是张嬷嬷赏你的吧?她让你把军粮送到藩王军营,再与她在府里接应,等藩王打进京都,就里应外合,拿下镇国公府,对不对?”
他低下头,声音带着哭腔:“是…… 是赵嬷嬷让我做的!她说只要我把军粮送到,就给我五十两银子,还让我事成之后去江南的裕丰盐行找她弟弟,保我一世安稳!”
“江南裕丰盐行?” 萧景渊立刻追问,“赵嬷嬷还跟你说过什么?”
他心里清楚,张启的党羽若想在京都立足,定会拉拢前太子的旧部,若是能找到这份名册,不仅能揪出更多叛党,还能为母兄翻案找到关键证人。
俘虏愣了愣,努力回忆着:“名册…… 好像提过一次。赵嬷嬷说,她手里有份‘东宫旧人名册’,还说…… 还说这份名单是‘老大人’交给她保管的。”
“老大人?” 沈清辞和萧景渊同时皱眉,这个称呼,之前在张启的密信里也出现过,却始终没查到具体是谁。
“他没说‘老大人’是谁吗?” 沈清辞追问,心里的不安越来越重。
赵嬷嬷在府中负责采买,接触的人多且杂,若是她手里真有 “东宫旧人名单”,说不定府里还有其他内鬼,家人的处境更加岌岌可危。
俘虏摇了摇头:“没说,只说‘老大人’是赵嬷嬷的靠山。不过……不过我还听赵嬷嬷跟人争吵时说过,‘要不是为了报仇,我才不会帮你们做事’。”
“报仇?”
前太子旧案中,有个叫 “张谦” 的侍卫,因替太子传递消息被张启处死,他的妻子正是姓赵,当年也在东宫当差,后来不知去向。
难道这个赵嬷嬷,就是张谦的妻子?
他刚想再问,外面突然传来禁军的通报:“殿下,沈将军派人来报,说镇国公府后院起火,赵嬷嬷不见了!”
沈清辞心里一沉,拔腿就往外跑:“不好!赵嬷嬷是想销毁证据,说不定还会对祖母和父亲下手!”
萧景渊立刻跟上,对秦风吩咐:“你继续审俘虏,务必问出更多线索,我跟沈大小姐回府!”
两人骑马往镇国公府赶,路上的积雪被马蹄踏得飞溅。
沈清辞的心跳得飞快,赵嬷嬷在府中三年,深得祖母信任,若是她真要对家人下手,防不胜防。
她甚至开始后悔,之前没早点查清府里的内鬼,让家人陷入险境。
“别慌。” 萧景渊看出她的焦虑,语气却依旧平静。
“你父亲已派人保护老夫人,赵嬷嬷就算想动手,也没那么容易。我们现在回去,重点是查她藏证据的地方,那份‘东宫旧人名单’,对我很重要,对你保护家人也同样重要。”
沈清辞点头,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她知道萧景渊说得对。
赶到镇国公府时,后院的火已被扑灭,空气中弥漫着焦糊味。
沈毅正站在廊下,脸色阴沉地指挥下人清理现场。
看到沈清辞和萧景渊回来,他立刻迎上来:“清辞,你没事吧?府中采买的赵嬷嬷不见了,她住的房间被烧得精光,只找到这个。”
他递过来一个烧焦的木盒,盒身已看不出原本的模样,只在角落残留着“东宫” 印记。
萧景渊接过木盒,手指轻轻拂过印记,眼神瞬间冷了下来:“这是前太子东宫的物件,赵嬷嬷果然是张谦的妻子!”
“张谦?” 沈清辞问道。
“前太子的贴身侍卫,” 萧景渊解释道,“当年因替太子传递消息,被张启诬陷通敌,凌迟处死。他的妻子带着儿子逃走,没想到竟藏在镇国公府,还成了叛党的内应。”
沈清辞心里一阵后怕,赵嬷嬷在府中三年,若是她早有歹心,家人恐怕早已出事。
她立刻道:“父亲,我们得立刻清点府中人数,尤其是祖母,一定要派人贴身保护!另外,赵嬷嬷肯定没走远,她的儿子说不定还在京都,我们可以从她儿子入手,找到她的下落。”
萧景渊却摇头:“她不会去找儿子。赵嬷嬷既然敢烧房间,就说明她已做好了退路。她提到的‘江南裕丰盐行’,或许是她的藏身之处。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查她在府中安插的其他内鬼,还有那份‘东宫旧人名单’是否还有副本。”
沈毅点头,立刻让人去清点府中人数,排查可疑人员。
沈清辞则跟着萧景渊去张嬷嬷住的房间,虽然房间已被烧毁,但或许还能找到残留的线索。
房间里一片狼藉,桌椅被烧得只剩下框架,地上散落着烧焦的布料和木片。萧景渊蹲下身,用剑拨开一堆灰烬,突然停住动作:“这里有东西。”
沈清辞凑过去一看,是半块玉佩,玉佩的一半已被烧黑,另一半刻着 “东宫” 字,这是张谦的玉佩!萧景渊拿起玉佩,眼神复杂:“张谦当年是兄长的贴身侍卫,这枚玉佩是兄长给他的,没想到会在这里找到。”
他顿了顿,又道:“赵嬷嬷把玉佩藏在这里,说明她对张谦还有感情,或许她参与叛党,真的是为了给张谦报仇,只是她找错了仇人,害死张谦的是张启,是藩王,不是前太子,更不是朝廷。”
沈清辞看着玉佩,心里却想着另一件事:“赵嬷嬷会不会把‘东宫旧人名单’的副本藏在府里的其他地方?比如采买库房,她负责采买,那里只有她能自由出入。”
萧景渊眼前一亮:“有可能!我们去采买库房看看。”
两人赶到采买库房时,守库的丫鬟正哆哆嗦嗦地站在门口。
看到他们进来,丫鬟连忙跪下:“大小姐,殿下,库房…… 库房里的东西好像被动过了,少了几个账本。”
沈清辞走进库房,仔细查看,库房里的米面粮油摆放整齐,却在最里面的角落,发现了一个暗格。
她伸手推开暗格,里面放着一个布包,打开一看,是几本账册和一封信。
账册上记录的不是采买明细,而是 “东宫旧人现居地”,每个名字后面都标注着 “可拉拢”“需监视”“已除”。
沈清辞翻到最后一页,赫然看到 “镇国公府沈毅,需监视,其夫人苏氏曾为东宫侍女,恐有异心”。
她心里一紧,原来赵嬷嬷监视父亲,是因为母亲曾在东宫当差!
府中走水,赵嬷嬷趁乱逃走却留下这账本,想必附中还有内应。
萧景渊拿起那封信,是赵嬷嬷写给江南裕丰盐行的,内容是:“名单已毁,旧人多不可信,速将‘老大人’的密信送京都,待时机成熟,除掉萧景渊与沈清辞。”
“‘老大人’的密信?” 萧景渊的眼神冷了下来,“看来这个‘老大人’才是幕后真正的黑手,张启和李嵩,都只是他的棋子。”
沈清辞却更关心信里的 “除掉沈清辞”,赵嬷嬷已经把她当成了眼中钉,若是不尽快找到她,家人和自己都会有危险。
她立刻道:“我们必须尽快找到赵嬷嬷,拿到‘老大人’的密信!否则,不仅殿下的旧案查不清,镇国公府也会一直处于危险之中。”
萧景渊点头,将账册和信收好:“我让人去查江南裕丰盐行在京都的联络点,你留在府中,协助你父亲排查内鬼,保护好老夫人和家人。我们分头行动,有消息立刻互通。”
沈清辞送萧景渊到府门口时,正好遇到陈嬷嬷派来的信使。信使递上一封信,是陈嬷嬷写的:“江南裕丰盐行近期频繁与京都泰和盐行联系,且盐行内有‘东宫旧人’出入,似在密谋某事,需速派人支援。”
萧景渊看完信,对沈清辞道:“看来江南的线索和京都的线索能对上了。我会派秦风去江南支援陈嬷嬷,同时追查赵嬷嬷的下落。你在府中务必小心,若是遇到危险,立刻派人去端王府找我,你若出事,府内的内鬼线索就断了。”
沈清辞点头道:“殿下放心,若是有张嬷嬷的消息,我会第一时间通知你。”
萧景渊翻身上马,对身后的侍卫道:“回王府,即刻安排秦风去江南!”
马蹄声渐远,他回头看了一眼镇国公府的大门,沈清辞站在门口,身影单薄却如料峭之中的柏松。
他知道,这个女子为了保护家人,能爆发出惊人的韧性,而这份韧性,或许能帮他更快查清旧案,为母兄沉冤昭雪。
沈清辞回到府中,立刻去荣安堂看望祖母。
老夫人坐在窗边,手里拿着佛珠,看到她进来,连忙放下佛珠:“清辞,没事吧?我真是瞎了眼,竟让那贼妇在府中待了三年!”
“祖母别自责,” 沈清辞扶着老夫人坐下。
“是赵嬷嬷藏得太深,我们都没发现。现在我们已经查到了她的线索,很快就能抓住她,您放心吧。”
她把查到的账册和信给老夫人看,老夫人越看脸色越沉:“这个‘老大人’,竟想对我们镇国公府不利!清辞,你一定要小心!”
“祖母放心,我不会有事的。”
沈清辞点头,心里却已开始盘算,她要尽快查清府内的其他内鬼,还要盯着京都的泰和盐行,不能让他们再给藩王输送军粮。
而萧景渊回到王府后,立刻召集侍卫,安排立刻安排秦风带人手去江南。
这段时日查下来,桩桩件件都离不开镇国公府,我们的镇国公沈大人真的清白吗?
“来人,去帮我调查一下前太子谋反那段时日镇国公沈大人的去向。”
萧景渊站在书房的地图前,手指落在 “江南裕丰盐行” 和 “京都泰和盐行” 的位置,这两个点,像是两颗毒瘤,连接着藩王和京都的叛党,也连接着他母亲和兄长的冤案。
他知道,只要拔掉这两颗毒瘤,就能找到 “老大人” 的线索,为母兄沉冤昭雪的日子,就不远了。
深夜,京都的街道一片寂静。沈清辞站在西跨院的窗前,看着远处端王府的灯火。她知道,萧景渊此刻定也在为查案忙碌;她也知道,他们的合作还会继续,直到各自的目标都达成,他为母兄沉冤昭雪,她保护家人平安。
而在城郊的一处破庙里,赵嬷嬷正对着一个黑衣人道:“‘老大人’的密信什么时候到?萧景渊和沈清辞已经查到裕丰盐行了,再不动手,我们就都完了!”
黑衣人冷笑一声:“急什么?‘老大人’自有安排。等藩王的军队逼近京都,我们再放出‘东宫旧人名单’,让萧景渊和沈清辞自顾不暇。”
赵嬷嬷咬了咬牙,不再说话,眼神里却满是焦虑。
她不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已被萧景渊派来的暗卫看在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