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欢阅读亲子家教小说,那么一定不能错过名家教子书父亲的榜样(中国篇)。这本小说由知名作家张振鹏创作,以曾子为主角,讲述了一段充满奇幻与冒险的故事。小说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让读者们沉浸其中,难以自拔。目前,这本小说已经更新至第14章,114872字,快来一探究竟吧!主要讲述了:引导追求知识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梁启超在教子过程中,强调趣味教育,他特别注意引导孩子们追求知识的兴趣。梁启超在《学问之趣味》一文中说:“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捱过几十年…
《名家教子书父亲的榜样(中国篇)》精彩章节试读
引导追求知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梁启超在教子过程中,强调趣味教育,他特别注意引导孩子们追求知识的兴趣。
梁启超在《学问之趣味》一文中说:“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捱过几十年,那么生命便成为沙漠,要来何用?”他又说:“我是学问、趣味方面极多的人,我之所以不能专积有成者在此。然而我的生活内容异常丰富,能够永久保持不厌不倦的精神,亦未始不在此。”
他还以自己为例,说明求知的兴趣:“我生平趣味极多,而对于自己所作的事,总是作的津津有味,而且兴趣淋漓,什么悲观咧,厌世咧,这种字句,我所用的字典里头可以说完全没有。”
梁启超十分尊重孩子们的个性和自愿,用心细致地掌握每一个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并鼓励孩子“趣味转过新方面,便觉得像换个新生命,如朝旭升天,如新荷出水……我虽不愿你们学我那泛滥无归的短处,但最少也想你们参采我那烂漫向荣的长处”。
1927年8月,思庄在加拿大麦基尔大学已经学习了一年,应该选择学具体的专业了。梁启超考虑到现代生物学在当时的中国还是空白,希望她学这门专业。出于对父亲意见的尊重,思庄选择了生物学。但由于麦基尔大学的生物学教授课讲得不好,无法引起思庄对生物学的兴趣,她十分苦恼,于是向大哥思成说了这件事。
梁启超知道后,心中非常后悔,他深为自己的错误引导感到不安,赶紧写信给思庄:“庄庄,听你的哥姐们说你不喜欢生物学,既如此,为何早不与我说?学问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你应自己体察做主,不必拘泥我的话。”他这样要求思庄:“在专门学科之外,还要选一两种关于自己娱乐的学问,如音乐、文学、美术等。”在父亲的鼓励下,思庄改学图书馆学,最终成为我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
梁启超的趣味教育,使子女们都养成了好学深思的习惯,个个性格开朗,兴趣广泛,学有专长又多才多艺。
什么是兴趣?兴趣是一个人探究事物和从事活动的一种认识倾向。兴趣是激发孩子创造力的发动机,是引起和保持注意的重要因素,也是开发孩子智力的钥匙,兴趣对孩子的智力发展起促进作用。作为父母,一定要引导、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教子点睛:
兴趣很重要,因为孩子对某件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时,就会主动运用各种感官去看、去听、动口说、动脑想、动手操作,积极探索。正如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所说:“如果孩子的兴趣和热情一开始就得到顺利发展的话,大多数孩子将会成为英才或天才。”
小说《名家教子书父亲的榜样(中国篇)》试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