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喜欢都市日常小说的你,有没有读过这本《钦定败局》?作者“玉麒麟圣钦”以独特的文笔塑造了一个鲜活的圣钦林薇形象。本书目前连载,赶快加入书架吧!
钦定败局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办公室内的空气骤然绷紧,像一根拉到极致的弓弦。楼下传来的喧哗声和晃动的光柱,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鲨鱼群,正迅速逼近这栋摇摇欲坠的办公楼。
“是……是供应商!还有几个小贷公司的人!”钱卫国扑到窗边,只往下看了一眼,脸色瞬间惨白如纸,声音抖得不成样子,“他们怎么这么快就知道了?!完了……他们肯定是来抢东西抵债的!”
恐慌像瘟疫一样瞬间淹没了他。他手足无措地在办公室里转圈,像一只被困在玻璃瓶里的苍蝇:“不能让他们上来!不能!办公室里的电脑、保险柜……还有我的车……”
与他的崩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圣钦的绝对冷静。他甚至没有朝楼下多看一秒,目光如冰锥般钉在钱卫国身上,重复了一遍指令,每个字都像淬了冰:“钥匙。文件。后门。现在。”
那冰冷的语气像一盆冷水,兜头浇在钱卫国头上,让他混乱的思维有了一瞬间的停滞。他猛地打了个寒颤,看向圣钦那双深不见底、毫无情绪的眼睛,一种莫名的、对绝对力量的恐惧压倒了对楼下债主的恐惧。
“在……在保险柜里……”他几乎是踉跄着扑到墙边的老式铁皮保险柜前,手指颤抖着转动密码盘。
林薇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她快步走到门边,将虚掩的门轻轻关上并反锁,后背紧紧抵住门板,仿佛这样就能阻挡住楼下汹涌而来的危机。她能清晰地听到嘈杂的人声已经涌到了一楼大厅,保安无力的阻拦声被粗暴地推开。
“快一点!”她忍不住低声催促,心脏狂跳得快要炸开。
圣钦却似乎对迫在眉睫的危险毫不在意。他走到办公桌前,拿起那份关于破产申请的文件副本,快速浏览着其中几页关于资产冻结和债权人权利的法律条款,眼神锐利如扫描仪。
“咔哒”一声,保险柜门开了。
钱卫国手忙脚乱地从里面翻出几串锈迹斑斑的钥匙和一个厚厚的、封面模糊的牛皮笔记本,嘴里念叨着:“仓库的钥匙……样品记录本……都在这里了……”
就在这时,“砰!砰!砰!”沉重而粗暴的砸门声猛地响起,伴随着粗野的吼叫从楼道传来,震得门板都在颤抖。
“钱卫国!滚出来!知道你在里面!”
“躲他妈有什么用!欠债还钱!”
“再不开门我们砸门了!”
钱卫国吓得手一抖,钥匙和笔记本差点掉在地上,脸上彻底没了血色,绝望地看向圣钦。
圣钦合上文件,快步走到钱卫国身边,一把抓过钥匙和笔记本,塞进自己西装内袋。他的动作干脆利落,没有丝毫拖泥带水。
“后门在哪?”他问,声音压得很低,却异常清晰。
“走……走廊尽头,杂物间旁边有个楼梯,通到楼下锅炉房后面……”钱卫国语无伦次地指着一个方向。
砸门声越来越响,门外的人似乎已经开始用身体撞击门板,木门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反锁的锁舌在剧烈晃动,恐怕支撑不了多久。
“走!”圣钦低喝一声,没有丝毫犹豫,一把拉开门边几乎瘫软的钱卫国,朝着他指的方向快步走去。
林薇立刻跟上,心脏在胸腔里擂鼓。经过窗户时,她下意识瞥了一眼楼下——只见厂区空地上已经聚集了十几个人,还有人正从大门外不断涌入,手电光柱乱晃,叫骂声不绝于耳。一场混乱的抢掠似乎一触即发。
圣钦推开走廊尽头一扇不起眼的小门,后面果然是一条狭窄陡峭、布满灰尘的楼梯。三人鱼贯而下,空气中弥漫着煤灰和潮湿的霉味。
楼下锅炉房早已废弃,堆满了杂物。圣钦没有丝毫停顿,凭借钱卫国模糊的指引,很快在堆满废旧管道的墙壁后找到了一扇小铁门。门轴锈蚀严重,发出刺耳的“嘎吱”声,才被勉强推开。
冰冷的夜风瞬间灌了进来。门外是一条堆满建筑垃圾的狭窄小巷,漆黑一片,远离了厂区正门的喧嚣。
“从这边绕出去,能到隔壁街。”钱卫国喘着粗气,惊魂未定地指着巷子深处。
圣钦却没有立刻离开。他站在巷口阴影里,回望着昌荣厂区。办公楼的方向,吵闹声和砸门声隐约可闻,甚至能看到几间办公室的灯被粗暴地打开。
“他们……他们进去了……”钱卫国声音发颤,带着哭腔,“完了……什么都完了……”
“他们拿不到最核心的东西。”圣钦的声音冷静得近乎残酷,“那些样品和记录,才是昌荣的未来。现在,它们安全了。”
他转过头,目光落在钱卫国惊惶失措的脸上:“但这只是暂时的。法院和管理人明天就会正式介入,混乱会被秩序取代,但同时,所有的资产,包括你看不见的‘无形资产’,都会被纳入监管和评估范围。”
林薇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那些被圣钦视为“火种”的样品和记录,一旦被法院指定的评估机构发现并估值——无论估值高低——它们就将被正式列入资产清单,再想“非常规”地动用,就难如登天了。必须在评估开始前,给这些“火种”找到一个安全的、脱离于昌荣破产序列之外的“新家”。
“那……那我们现在怎么办?”钱卫国六神无主地问道,此刻他完全失去了主见,只能依赖眼前这个冰冷的年轻人。
圣钦没有回答,而是拿出了手机,快速拨了一个号码。电话很快接通。
“是我。”他对着电话那头言简意赅地吩咐,“地点B,三号预案。准备接收一批特殊‘纺织品样本’,进行‘技术评估’。要求绝对保密,物理隔离。四十分钟后到。”
他挂了电话,看向钱卫国和林薇:“跟我走。”
没有解释,没有商量,只有不容置疑的命令。
圣钦率先走入漆黑的巷子深处。钱卫国犹豫了一下,看了一眼厂区方向传来的吵闹声,一咬牙,跟了上去。林薇紧随其后,她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退路,今晚发生的一切,早已超出了普通新闻的范畴。
小巷曲折阴暗,堆满垃圾,散发着难闻的气味。圣钦却走得异常平稳快速,仿佛脚下有一条看不见的、早已规划好的路径。七拐八绕之后,他们从另一个出口钻出,来到了相邻的一条僻静街道。
那辆黑色的轿车如同幽灵般,早已无声地停在路边等待。
司机是一个沉默寡言、面容模糊的中年男人,看到圣钦,只是微微点头示意,没有任何多余的话。
三人迅速上车。车内气氛压抑,钱卫国瘫在后座,依旧沉浸在恐惧和后怕中,身体微微发抖。林薇则紧张地看着窗外,生怕有人追来。
圣钦坐在副驾驶,从内袋里拿出那个牛皮笔记本,借着车内阅读灯微弱的光芒,快速翻阅起来。他的目光专注而锐利,手指划过那些泛黄的纸页上潦草的手写公式、粗糙的草图和一些粘贴上去的细小布样。
林薇忍不住侧目看去。那些笔记显然年代久远,字迹不一,来自不同的人,记录着各种看似异想天开的想法和一次次失败的尝试。但在圣钦眼中,它们仿佛不是废纸,而是蕴藏着金矿的地图。
车子平稳地行驶在夜色中,驶离了工业区,朝着城市另一个方向的高新科技园区开去。
大约半小时后,车子驶入一个外表并不起眼、但安保明显十分严格的小型独立院落。经过一道需要刷卡和面部识别的自动门后,停在了一栋只有五层高的现代化建筑前。楼体没有任何显眼的标识,只有门厅处一个简洁的金属logo:一个被抽象电路环绕的纺锤图案。
“下车。”圣钦收起笔记本。
立刻有两位穿着白色实验服、技术人员模样的人迎了上来,态度恭敬却不多言,从圣钦手中接过了那串钥匙和笔记本。
“带钱厂长去休息室。”圣钦吩咐道,然后对那两位技术人员,“立刻对全部样品和实验记录进行初步清点、分类和物理保存。优先级最高的,是涉及柔性传感、智能温控和超强防护方向的样品。天亮前我要看到初步清单。”
“是,圣先生。”技术人员低声应道,领着魂不守舍的钱卫国走向楼内。
圣钦这才看向林薇:“林记者,有兴趣参观一下昌荣厂未来的‘技术研发中心’吗?”
林薇跟着圣钦走进大楼内部。里面灯火通明,环境洁净安静,与昌荣厂的破败陈旧形成了天壤之别。透过一些实验室的玻璃墙,能看到里面摆放着各种精密的纺织材料检测仪器、化学实验台甚至还有小型化的织机设备。
这里根本不像一个纺织厂,更像一个高科技实验室。
“这里……”林薇惊讶地睁大了眼睛。
“一个专注于新材料和智能织物研发的独立实验室。偶尔,也承接一些‘特殊’的技术评估和孵化项目。”圣轻描淡写地解释,仿佛这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林薇瞬间明白了。圣钦早就准备好了“移植手术”的受体!他根本不是临时起意,而是一开始就计划好了要将昌荣厂那些被埋没的技术火种,转移到这个现代化、安全且独立的环境中来进行“培育”!
这才是他真正的目的!破产保护、放弃流水线、激怒债主引发混乱……这一切,或许都是为了掩护今晚这场“火种转移”的行动!
两人来到一间监控室。巨大的屏幕上分成了十几个小画面,显示着楼下仓库(那个被搬空的破旧小仓库)各个角度的实时监控,以及钱卫国坐立不安的休息室画面。
技术人员正在紧张地工作,将从昌荣厂紧急运来的那些覆盖着防雨布的“垃圾”一一打开,露出里面各种奇形怪状、看起来确实像废料的纺织样品和实验装置。但他们对待这些“垃圾”的态度,却如同对待珍宝,小心翼翼地进行分类、编号、拍照、取样……
屏幕上,一份初步的电子清单正在快速生成。一个个拗口的专业名词和性能参数被罗列出来,后面跟着初步评估的潜力等级。
林薇看着屏幕,心中震撼无以复加。这些在昌荣厂被弃如敝履的东西,在这里,正在被重新赋予价值和生命。
圣钦站在屏幕前,目光快速扫过那些不断跳动的数据,眼神专注而冷静,像一位指挥官在审视着刚刚到手的、决定战局的关键情报。
突然,他的目光在其中一条信息上定格。
那是一条关于某种“低成本相变调温纤维”的简短记录,备注里写着:“三次中试失败,原因:织物结构稳定性不足,相变材料泄露。样品已销毁。”
圣钦的眉头几不可查地蹙了一下。他伸手点击了一下那条记录,将其放大。
“这个项目的原始实验记录和剩余样品,确定都在这里了吗?”他头也不回地问旁边的一位技术主管。
技术主管快速查询了一下清单,回答道:“圣先生,根据初步清点,关于这个项目的记录只有这页摘要,标注的原始记录编号缺失。样品……也没有找到符合描述的。”
圣钦沉默了片刻,眼神变得深邃起来。
他缓缓转过身,看向林薇,语气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错辨的凝重。
“看来,我们转移出来的,并不是全部。”
“有人,在我们之前,拿走了关于这个项目最关键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