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想要找一本好看的历史古代小说吗?那么,史官笔录:我被陛下喂了长生药绝对是你的不二之选。这本小说由才华横溢的作者抱抱柒染创作,以司马彦为主角,展开了一段扣人心弦的故事。目前,小说已经连载让人期待不已。快来阅读这本小说,164420字的精彩内容在等着你!
史官笔录:我被陛下喂了长生药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刘邦军队的撤离,并非凯旋,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败退。队伍庞大而冗杂,除了核心军队,还有大量文臣武将及其家眷、愿意追随的官吏、工匠、以及被裹挟的民众,队伍拉得极长,行进缓慢。
司马彦远远地吊在后面,保持着一个既能观察到队伍动向又不至于被发现的距离。他不敢走官道,那已被军队和随之而来的混乱人流踩得泥泞不堪,更充斥着溃兵、匪徒和可能存在的长生盟眼线。他只能在崎岖的山野小径、密林河谷间穿行,依靠超凡的体力和方向感艰难跟随。
时值春夏之交,天气多变。时而烈日当空,烤得人口干舌燥;时而暴雨倾盆,山路瞬间变得泥泞溜滑,甚至引发山洪。对于庞大的迁徙队伍而言,这是巨大的折磨,疾病、疲惫、掉队者每日剧增。
司马彦亲眼见证了这场迁徙的艰辛。他看到年迈的文吏从山崖失足跌落,看到怀抱婴儿的妇人倒在路边再也起不来,看到伤兵因缺医少药而伤口溃烂,发出绝望的哀嚎。队伍的尾巴,几乎就是一条由痛苦和死亡铺就的道路。
他也看到了刘邦集团的另一面。尽管条件艰苦,但核心队伍始终保持着相当的纪律。萧何等人竭力维持秩序,分发有限的口粮,组织救护。刘邦本人时常出现在队伍中,与士卒同行,说些粗犷的笑话鼓舞士气,甚至将自己的坐骑让给伤兵。这种与士卒同甘共苦的姿态,与项羽的骄矜形成了鲜明对比,也确实有效地凝聚着这支屡遭挫折的队伍。
“汉王虽败,其志未堕,善抚士卒,萧何等人亦竭力维持,故军心未散。”司马彦在一处避雨的山洞里,借着闪电的光芒,在木牍上刻下这样的观察。雨水顺着洞口滴落,洞外是瓢泼大雨和隐约传来的队伍嘈杂声。
他的干粮很快耗尽了,只能依靠野外觅食。永生带来的好处再次显现,他能轻易分辨可食用的植物块茎和菌类,能敏锐地发现野兔、山鸡的踪迹并快速捕捉。他甚至尝试着服用一些具有轻微毒性的植物,发现身体能快速代谢掉毒素,只留下滋养。这具身体,正在变得越来越适应残酷的生存环境。
但精神的孤独和历史的沉重感,却愈发清晰。
他像一个幽灵,徘徊在这支决定未来天下归属的队伍之外,冷眼旁观着他们的挣扎与坚持。他知道他们的结局——刘邦最终将还定三秦,出关与项羽争天下,并建立延续数百年的汉朝。而此刻这些倒在路上的人,绝大多数连名字都不会留下,他们的痛苦与牺牲,最终只会化为史书上“汉王引兵西,从者甚众,道亡者亦众”这寥寥几笔。
他曾是书写这些“寥寥几笔”的人,如今却成了这冰冷文字背后,无数无声悲剧的见证者。这种角色转换带来的冲击,远比刀剑更难承受。
数日后,队伍开始进入险峻的秦岭山地。栈道蜿蜒于悬崖峭壁之上,下临深渊,云雾缭绕。行军速度进一步减慢,事故频发,不时有人马失足,惨叫着坠入深谷,回声久久不绝。
司马彦的行进也变得极其艰难。他无法使用狭窄的栈道,只能攀援着更为陡峭的岩壁,冒着坠落的危险,从上方艰难地跟随。有几次,他脚下的岩石松动崩落,若非反应迅捷,早已粉身碎骨。那低沉的嗡鸣在极度危险时会变得尖锐,似乎在预警,又似乎在压榨出更深层的潜能。
在一处极为险要的隘口,他目睹了刘邦军队与一支似乎是秦朝残余或当地土匪的武装发生了一场小规模遭遇战。战斗在狭窄的栈道上展开,极其惨烈。刘邦军凭借更好的组织和装备最终击退了敌人,但也付出了不少代价,尸体和破损的兵器被直接推下深渊。
司马彦伏在悬崖顶部的树丛中,屏息观察。突然,他目光一凝——在下方打扫战场的刘邦军士中,他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是灌婴!他正指挥兵士将缴获的物资运走,脸上带着疲惫却锐利的神情。
几乎是同时,灌婴似乎心有所感,猛地抬头向上方望去!两人的目光隔着缭绕的云雾和近百丈的距离,似乎有那么一瞬的交汇!
司马彦的心脏几乎停止跳动!他立刻将身体死死贴紧岩石,融入阴影之中,连呼吸都几乎停止。
下方,灌婴皱着眉头,仔细扫视着上方的峭壁,良久,似乎并未发现什么,才摇了摇头,继续指挥手下。
司马彦冷汗涔涔。这些百战余生的将领,直觉都如此可怕吗?还是说,自己这长生之躯,在某些特定的人眼中,真的如此显眼?
他更加坚定了绝不靠近的决心。
继续尾随数日,队伍终于开始下降,空气中的湿度明显增加,植被也变得不同,预示着即将进入汉中盆地。
然而,就在此时,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雨袭击了山区。河水暴涨,山洪暴发,泥石流滚滚而下。刘邦的队伍被冲得七零八落,损失惨重,被迫停滞。
司马彦也遭遇了极大的危险。他藏身的一个小山洞几乎被泥石流淹没,他拼命挖掘才得以脱身,浑身泥泞,狼狈不堪。所有的干粮和物品都被冲走,只剩下紧紧绑在背上、用油布包裹着的那些记录《通史》的木牍。
暴雨持续了整整两天两夜才渐渐停歇。天空放晴时,眼前已是山河变貌,无数滑坡体堵塞了道路和河流。
司马彦挣扎着从泥泞中爬起,极目远眺,发现刘邦的队伍早已不见踪影,不知是被冲散,还是已经艰难地向前移动了。
他再次变成了孤身一人。
站在泥泞的、焕然一新的山岭上,望着远方那片据说富庶安宁的汉中盆地,他感到一阵深深的疲惫和茫然。
千里尾随,历经艰险,最终还是失去了目标。
但他知道,大致方向没错。只要继续向西,总能到达汉中。
他清理了一下身上的泥污,检查了一下背上的木牍——完好无损。这是他现在最宝贵的财富。
深吸一口雨后清冷的空气,他迈开脚步,继续向西而行。
这一次,不再是尾随,而是真正的独自前行。
目标:汉中。
目的:寻找一个暂时的避风港,消化一路的见闻,继续书写他的《通史》,并思考那漫长而孤独的未来。
身后的中原,楚汉相争的大幕正缓缓拉开。而他,这位永生的史官,正暂时背离那漩涡的中心,走向一段未知的、相对平静的间歇期。
但他深知,平静,永远是暂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