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汉青云志》是一本让人欲罢不能的历史古代小说,作者“军师祭酒”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为读者们带来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本书的主角是张牧,一个充满个性和魅力的角色。目前这本小说已经更新至第15章,总字数123503字,喜欢阅读的你快来一读为快吧!主要讲述了:兖州沼泽地的死里逃生,如同一个模糊而冰冷的噩梦。张牧混在曹操军后队的杂役营里,每日听着前方传来的零星战报,感受着这支军队与刘备部截然不同的气质。冰冷,高效,纪律严明得像一架精密的杀戮机器。没有多余的同…
《扶汉青云志》精彩章节试读
兖州沼泽地的死里逃生,如同一个模糊而冰冷的噩梦。张牧混在曹操军后队的杂役营里,每日听着前方传来的零星战报,感受着这支军队与刘备部截然不同的气质。
冰冷,高效,纪律严明得像一架精密的杀戮机器。
没有多余的同情,没有刘备军中那种时而流露的、掺杂着无奈的同袍之情。在这里,命令就是一切,达不到要求,轻则鞭笞,重则斩首。张牧亲眼看到一个民夫因为不小心摔坏了一袋粮食,被监管军官抽得皮开肉绽,然后像垃圾一样丢到路边,任其自生自灭。
而那位曹将军,曹操,他再也没能近距离接触。只是偶尔能看到那骑在黑马上的背影,在一众将领的簇拥下,巡视军营,或者听取探马回报。他的话语不多,但每一个命令都清晰冷酷,直指目标。
张牧小心翼翼地隐藏着自己,埋头干活,绝不多说一句话,多看一眼。他像一滴水,努力融入这条冰冷而湍急的河流。他知道,任何一点异样,都可能引来灭顶之灾。
队伍并未在兖州多做停留。曹操的目标很明确——继续清剿黄巾余孽,同时向豫州方向运动,与朝廷派来的另一位重量级人物,左中郎将皇甫嵩汇合。
皇甫嵩!又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汉末最后的名将之一,与卢植齐名,平定黄巾的主力。
历史的画卷,正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在张牧面前展开。他不再是旁观者,而是成为了这画卷中一个微不足道、随时可能被抹去的墨点。
数日后,曹操军抵达豫州西部,与皇甫嵩的大军会师。
那是一片更加庞大、更加肃杀的营盘。皇甫嵩的帅旗高高飘扬,营垒井然,壕沟深挖,巡逻队甲胄鲜明,士气高昂。与经历了颠簸和内部清洗(张牧隐约听到一些关于曹操整顿军纪、处决不听话的军官的传闻)的曹操军相比,皇甫嵩的部队更像是一支正规的、强大的国家机器。
两军汇合,并未有太多的寒暄。皇甫嵩是主帅,曹操是前来听调的下属,地位分明。
中军大帐升帐议事。张牧这样的杂役自然无缘得见,但他能从营地里陡然紧张起来的气氛和频繁调动的部队感受到,大战将至。
果然,很快命令传达下来——皇甫嵩已侦知一股以黄巾渠帅波才为首的庞大贼军主力,正盘踞在西华附近的山泽之中,负隅顽抗。官军即将发起总攻!
战争的齿轮再次疯狂转动起来。
曹操的部队被赋予了先锋侧击的任务。这意味着,他们将最先投入战斗,承受最猛烈的冲击。
战前的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不同于刘备军中那种悲壮和同仇敌忾,曹军营中是一种冰冷的沉默。军官检查兵器甲胄,士卒默默擦拭刀枪,没有人交谈,眼神里只有对命令的服从和对死亡的漠然。
张牧被分配到的任务是在后营协助看管粮草,这让他稍稍松了口气,但依旧能听到远方传来的隐约鼓角和喊杀声,感受到大地轻微的震动。
战斗从清晨持续到午后。
终于,前方传来消息:大捷!皇甫嵩正面主力击溃波才军,曹操侧击成功,斩获无数!
营地里依旧沉默,但一种松懈的气氛开始弥漫。
傍晚时分,曹操的前军押解着大量的俘虏返回营地。
那景象,让张牧终身难忘。
密密麻麻的黄巾降卒,足有数千人,甚至上万!他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大多带着伤,眼神麻木,如同待宰的羔羊,被凶神恶煞的曹军士卒驱赶着,聚集在一片临时圈出的空地上。
胜利的喜悦并未出现在曹军士卒脸上,他们只是冷漠地执行着看守的任务。
很快,中军传来命令:如何处置俘虏?
皇甫嵩那边似乎尚无明确指令。
曹操带着一众将领,登上一处矮坡,俯瞰着下面黑压压的、绝望的人群。
几名幕僚和将领在曹操身边低声议论。
“将军,降卒太多,足有万余!我军粮草本就不甚充裕,如何供养?” “皆是悍匪,今日降,明日便可复叛!留之后患无穷!” “不如……尽坑之?以绝后患!”一个声音冷酷地提议。
张牧在远处搬运粮袋,听到“尽坑之”三个字,浑身猛地一僵,一股寒气从脚底直窜头顶!
坑杀?上万俘虏?
他知道历史上曹操有过坑杀降卒的行为,但亲眼目睹其发生的前奏,那种冲击力远超想象!
他下意识地望向矮坡上的曹操。
曹操面无表情地听着属下的议论,目光扫过下方那些蝼蚁般的降卒,手指无意识地轻轻敲打着马鞭。
他在权衡。
张牧的心脏疯狂跳动。他几乎能猜到曹操会做出什么决定。对于此时的曹操而言,粮草、稳定、消除隐患,远比这上万条“降而复叛”的性命重要。
仁德?那是刘备需要考虑的奢侈品德。曹操要的是效率和绝对的控制。
果然,片刻之后,曹操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附近每个人的耳中,冰冷得不带一丝情绪:
“黄巾余孽,顽劣成性,降而无信。留之徒耗粮秣,恐生肘腋之患。”
他顿了顿,目光变得更加幽深。
“为大局计,尽坑之。”
命令被平静地下达。
没有激昂的慷慨,没有残忍的兴奋,就像在决定处理掉一批无用的垃圾。
“诺!”麾下将领毫不犹豫地应声,立刻转身去执行。
地狱般的景象开始了。
曹军士卒开始粗暴地驱赶俘虏,将他们分批押往营地外早已选好的巨大土坑。哭喊声、求饶声、咒骂声瞬间爆发出来,汇成一片绝望的海洋。
有人试图反抗,立刻被乱刀砍死。更多的人则如同失去了灵魂的木偶,被推搡着,跌入那深不见底的死亡之坑。
土坑边缘,曹军士卒开始填土。
泥土混杂着石块,劈头盖脸地砸下去,很快淹没了最下面的人的哭喊。
张牧站在粮垛旁,脸色苍白如纸,胃里翻江倒海。他强迫自己看着,看着这人间炼狱。那泥土掩埋的仿佛不是人,而是他穿越以来对这个世界残存的最后一丝天真幻想。
这就是曹操。这就是乱世。
高效,冷酷,为了目的不择手段。
他想起刘备即使抢夺粮草时,还试图尽量少伤人命。而曹操,可以眼都不眨地下令坑杀上万人。
两者之间的差距,如同鸿沟。
不知道过了多久,哭喊声渐渐微弱,最终彻底消失。只剩下泥土不断落下发出的沉闷声响。
一个巨大的万人坑,就此成型。
曹操自始至终都站在那个矮坡上,冷漠地注视着这一切完成,脸上没有任何波动。然后,他拨转马头,下山,返回自己的营帐,仿佛只是完成了一件微不足道的日常工作。
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土腥味和一种更诡异的、死亡的气息。
当晚,曹操设宴,与麾下将领庆功。宴席上,无人再提及那上万被坑杀的降卒,仿佛他们从未存在过。
张领到了一碗比平时稠一些的粥。他机械地吃着,味同嚼蜡。
他观察着那些谈笑风生的曹军将领,他们似乎完全不受影响。他甚至看到曹操在席间谈笑风生,点评兵法,偶尔还会开个玩笑。
这个人……他的内心,究竟是什么样的?
张牧感到一种深入骨髓的寒意。
在曹操麾下,他或许能更快地接近权力核心,但每一步,都如同在万丈深渊上走钢丝。他的那点先知先觉,在这种绝对的、冰冷的现实主义和铁血手腕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皇甫嵩……他会对此无动于衷吗?朝廷呢?
张牧不知道。他只知道,乱世的规则,比他想象的更加血腥和直接。
他抬起头,望向皇甫嵩大营的方向。那里灯火通明,似乎另有一番天地。
而他自己,就像一颗被投入激流的石子,沉在曹操这支冰冷军队的底部,看不清方向,只能随波逐流。
活下去,似乎变得更加艰难了。
小说《扶汉青云志》试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