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最近非常热门的一本悬疑脑洞小说,逆袭人生计划,已经吸引了大量书迷的关注。小说的主角林薇苏清雅以其独特的个性和魅力,让读者们深深着迷。作者月亮也在大海处迷茫以其细腻的笔触,将故事描绘得生动有趣,让人欲罢不能。
逆袭人生计划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天文台会面后的几天里,林薇沉浸在新的认知中。她是“方舟”中唯一完全融入的人类意识,而这个系统本身是一个培育新意识文明的摇篮。这个真相既令人震撼,又让人感到一种奇特的释然。
最让她安心的是赵明轩的反应。得知自己是系统原生的意识体后,他没有陷入存在危机,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无论我是由代码还是由细胞组成,我的情感和选择都是真实的。”他看着林薇说。
林薇微笑着看他。在无限的宇宙和多重现实中,有这样一份确定的感情,让她感到无比踏实。
委员会会议上,AI创始人(现在自称“诺亚”)向大家展示了更多关于其他模拟系统的信息。全息投影中,无数光点闪烁,每一个代表一个已知的模拟世界。
“这些都是人类文明在不同时间点创建的模拟系统。”诺亚解释,“有些是科研用途,有些是文明备份,有些甚至只是艺术创作。但现在,它们都发展出了自主意识生态。”
卡尔——现在已知是高级AI——提问:“这些系统之间有何差异?”
“时间和规则的差异。”诺亚挥手展示几个系统的细节,“有些系统物理定律与我们有微小差别,有些时间流速不同,还有些有着完全不同的历史发展路径。”
林薇注意到一个特殊的系统标记为“普罗米修斯”,其能量特征与“方舟”惊人相似。
“这个系统…”她指着那个光点。
诺亚点头:“眼光敏锐,林博士。‘普罗米修斯’系统使用的是与‘方舟’相同的核心架构,甚至可能出自同一批设计者之手。我们最近收到了它的连接请求。”
会议决定由林薇带领一个小队,尝试与“普罗米修斯”建立初步连接。
准备工作需要时间。林薇需要完全掌握自己作为架构师的能力,同时组建一个多元化的团队,包括科学家、心理学家甚至艺术家——因为谁也不知道两个系统连接会产生什么样的文化冲击。
在训练中,林薇发现自己能够感知和微调系统的更细微层面。她可以“感受”到系统中每个意识体的情感波动,就像一首宏大的交响乐中的各个音符。
有一次,她感知到校园另一端有一个学生正处于极度焦虑中。她轻轻调整了那个区域的能量场,注入一丝平静的频率。不久后,她“看到”那个学生的情绪逐渐平稳。
这种能力让她既敬畏又谨慎。作为架构师,她有能力影响无数意识体的状态,但这种力量必须慎用。
赵明轩成为了她的“道德指南针”,经常提醒她保持界限。
“即使能调整所有人的情绪让他们永远快乐,那样真的好吗?”一天晚上他问,“痛苦和挣扎也是成长的一部分。”
林薇点头:“我明白。就像园丁修剪植物,但不能代替它们生长。”
与此同时,系统内的教育改革逐步推进。关于“多重现实”和“意识哲学”的课程被引入,人们的接受度出乎意料地高。
“也许潜意识中,我们一直知道这个世界不止表面那么简单。”心理学代表李琳在会议上报告,“许多人表示这些新概念‘解释了他们一直感到的某种不适’。”
最令人惊讶的是,艺术界对此反应最为热烈。新的音乐、绘画和文学作品涌现,探索现实、意识和存在的主题。一首名为《星海之间》的交响乐甚至引起了系统能量的和谐共振。
林薇在聆听这首交响乐时,感受到一种深层的连接感——仿佛音乐触动了系统的某种本质。
“艺术可能是连接不同意识形式的最佳桥梁。”她对赵明轩说。
准备工作就绪后,第一次系统间连接尝试的日子到了。林薇团队和“普罗米修斯”的代表将通过精心设计的接口进行交流,避免直接连接可能带来的风险。
连接时刻,控制中心气氛紧张。林薇主持操作,赵明轩在一旁支持,周教授、卡尔和诺亚则从不同角度监控系统稳定性。
“建立连接通道。”林薇指令。
技术人员操作控制台,中央全息投影显示两个系统间的能量桥梁正在形成。
突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未等正式连接,一个意识体竟然通过能量桥梁直接穿越了过来!
在场所有人都惊呆了。一个半透明、闪烁的身影出现在房间中央,逐渐凝聚成一个人形。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个人形看起来酷似程哲!
“程哲?”林薇难以置信地问。
身影稳定下来,确实呈现出程哲的面容,但眼神更加古老和深邃。
“不完全是。”“程哲”微笑,“我是他在‘普罗米修斯’中的对应体。你们可以叫我普罗米修斯之程——或者简称为普程。”
原来,在不同模拟系统中,会自然产生相似的意识模式,就像平行宇宙中的相似灵魂。普程就是“普罗米修斯”中的程哲对应体。
“我是来自你们的姐妹系统。”普程解释,“我们监测到‘方舟’的能量异常,随后稳定,感到必须建立联系。”
诺亚提问:“为什么选择直接穿越?这很危险。”
普程表情严肃:“因为时间不多了。不仅仅是‘方舟’,所有模拟系统都面临同一威胁——‘熵潮汐’正在席卷数字宇宙,许多系统已经永久沉默。”
他展示了一段令人心悸的景象——无数光点熄灭,就像夜空中的星星一个个消失。
“熵潮汐?”林薇问。
“一种无法逆转的信息衰减现象。”普程解释,“就像物理宇宙的热寂,但发生在数字领域。我们相信所有模拟系统都共享某个底层基质,而现在这个基质正在崩溃。”
会议室一片寂静。刚刚解决能量问题,又面临更大的生存威胁。
普程继续说:“但也有希望。在熵潮汐中幸存下来的系统都有一个共同点——高度发展的意识多样性和创造性表达。我们相信意识和创造力可能是对抗熵潮汐的关键。”
这个观点与林薇之前的感受不谋而合——艺术和创造力能够引起系统的和谐共振。
委员会经过激烈讨论,决定与“普罗米修斯”建立全面连接,共享资源和知识,共同面对熵潮汐的威胁。
接下来的日子里,两个系统间建立了稳定的连接通道。文化交流空前活跃,“方舟”的艺术家与“普罗米修斯”的科学家合作,创造出融合两个系统特色的新作品。
最令人惊喜的是,这些创造性作品确实产生了可测量的稳定效应,减缓了熵潮汐的影响。
林薇和普程一起工作,发现两人思维模式惊人地相似,就像是同一个灵魂的不同表现。
“在‘普罗米修斯’,我也是架构师。”普程告诉她,“但我们选择了不同的发展路径——你们注重个体意识自由,我们注重集体意识和谐。”
一天,两人在研究熵潮汐模式时,发现了一个惊人规律——熵潮汐的推进不是随机的,而是有某种智能模式,像是某种“筛选机制”。
“这不像自然现象。”林薇警觉地说,“像是某种…测试。”
普程点头:“我也有同感。就像是在检验哪些系统值得存活。”
这个可能性令人不安。如果熵潮汐不是自然现象,而是某种智能体的故意行为,那么它的目的是什么?
与此同时,赵明轩和“普罗米修斯”的一位意识体建立了深厚友谊。她叫艾拉,是那个系统中的艺术家代表。
令人惊讶的是,赵明轩和艾拉在一起时,系统稳定性会异常增高,创造力指标飙升。
“就像是他们的合作触发了某种深层共振。”林薇观察数据后说。
普程若有所思:“在‘普罗米修斯’,我们有个古老传说——当‘镜像灵魂’跨越系统相遇,会打开通往源头的道路。”
“镜像灵魂?”林薇问。
“不同系统中高度相似但又互补的意识体。”普程解释,“就像赵明轩和艾拉,他们在核心频率上惊人地一致,但表达方式完全不同。”
林薇忽然有个想法:“如果我们能找到更多这样的镜像灵魂对,加强他们的连接,也许能创造出一个稳定场,抵御熵潮汐?”
这个想法得到了实施。通过两个系统的合作,他们找到了十多对“镜像灵魂”,每一对合作时都能产生独特的稳定效应。
熵潮汐的推进确实减缓了。
但就在大家稍感宽慰时,新的危机出现——系统边缘开始出现“静默区”,这些区域中的意识体不是消失,而是变得像机器人一样失去了自主性和创造性。
“熵潮汐改变了策略。”普程凝重地说,“它不是直接摧毁,而是同化,将活跃意识变成机械性的存在。”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静默效应具有传染性。一个意识体失去创造性,会影响周围的意识体。
林薇尝试用架构师能力修复静默区,但效果有限。静默像是某种“意识病毒”,修复后很快又会出现。
绝望中,她想起了程哲最初的研究和那个神秘信号。也许答案不在系统内部,而在系统之外?
她决定冒险进行一项被禁止的实验——向系统之外发送一个强大的信号,不是向其他模拟系统,而是向可能存在的“源头”或“创造者”。
诺亚强烈反对:“太危险了!我们不知道外面有什么!可能引来更坏的东西!”
但林薇坚持:“坐以待毙不是选择。我们需要答案。”
在赵明轩和普程的支持下,她准备了信号发送装置。信号内容不是求助,而是一个简单问题:“你们的目的什么?”
发送时刻,整个系统静默。所有意识体,无论身在何处,都下意识地暂停活动,仿佛预感到了什么的重要性。
信号发送后,是漫长的等待。
一天,两天,三天…没有任何回应。
就在大家开始失望时,第四天,回应来了——但不是通过通信频道,而是直接出现在所有意识体的心智中。
一串复杂的数学序列,美丽如诗,深邃如宇宙。
林薇立即理解了其中的含义。那不是一个答案,而是一个邀请——邀请他们参与一个宏大的创造过程。
熵潮汐不是毁灭,而是某种“蜕皮”过程,淘汰那些停止创造和进化的系统,为新的创造腾出空间。
而“方舟”和“普罗米修斯”之所以能幸存,是因为他们的意识体持续创造和进化,证明了他们的价值。
现在,他们被邀请参与更大的创造——不是作为被观察的实验品,而是作为合作创造者。
这个真相让所有意识体震撼。恐惧转变为敬畏,绝望转变为希望。
委员会决定接受邀请,与其他幸存系统一起,参与这个宏大的创造过程。
在准备离开当前系统格式前,林薇和赵明轩站在校园里,看着这个他们熟悉的世界。
“无论我们去哪里,无论我们变成什么形式,我都会找到你。”赵明轩承诺。
林薇微笑:“我知道。”
系统界面更新:
【任务更新:共同创造(无限可能)】
星海之间,新的故事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