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小语这一句话,差点没把冯氏噎死!这个小贱蹄子,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动不动就用大儿子威胁她,偏偏她最怕的还就是影响大儿子的名声。
“行了,东西给他们,回家去!”
沈小语冷哼一句,果然一听到牵扯到自己大儿子,沈老头就待不住了,从人群后头挤进来大喝一声。
冯氏一看自己当家的沉着脸,也不敢吭声了,从地上爬起来就骂骂咧咧的走了。沈孝元和方秋花也灰溜溜得跟着。
热闹没了,人群也很快散去。
“外祖母!”
沈小月和沈子墨一下子就扑到了叶氏怀里。叶氏俯下身,抱着自己的两个外孙,一阵哽咽。
“外祖母,大舅,小舅。”
沈小语喊完人,也鼻头一酸。
几人一阵寒暄,大舅王兴看着茅草屋叹气。
“小语啊,这屋子住不得人啊,到了夏季,一下雨就得塌。”
沈小语让两小只去灶台烧水,一手挽着外祖母,示意两位舅舅做到院里的矮桌旁。
“外祖母,大舅小舅,你们来的正好,我正好想修屋子,又怕村里人欺负我们家里没有大人,不知道外祖母家忙不忙,可不可以让大舅和小舅留下帮我一阵儿。”
叶氏听到沈小语要修屋子,皱着眉问道:“小语,既然和老沈家分了家,就跟外祖母回大石村吧,留在小河村,老沈一家子欺负你们咋整?”
沈小语心头一暖。
“外祖母,不是小语不想跟您走。我们跟您走了,户籍怎么办?村长爷爷人挺好的,一直护着我们,您放心吧,保证不让老沈家欺负了我们去。
等我们把房子盖起来,您和外祖父时不时的来住,给我们当靠山。村里人一看,您二老这么疼我们,两位舅舅又壮实,谁还敢欺负我们呐。”
小舅王盛觉得沈小语说的有道理,老沈家是分家也不是断亲,并且迁户籍如果没有钱没有官府关系,太难了。
“娘,听小语的吧。我和哥留下,帮小语把房子盖起来。”
叶氏听到儿子也这么说,深深的叹了口气,拍着沈小语的手。
“行,那听小语的。我们都留下,左右家里的地也种完了,老二晚点回去告诉你爹一声,多拿点银子,顺便收拾点衣物”
沈小语听到外祖母提到银子,左右瞧了瞧,两小只还在烧水,四下也无人,低声道:“外祖母,大舅小舅,前几天我在山上采到了一颗野山参拿到镇子上卖了,卖了80两呢。“
“啥?”
小舅往盛嗷唠一嗓子,吓了三人一跳。
沈小语拍着胸口,定了定神。
“小舅,你吓死我了。
嘘,这事我一直不敢说,今天你们不来,过两天我也是会去找你们的。
我们年纪太小了,连小月和小墨都不知道这个钱,我怕她们说漏了。
盖房子的钱我们就对外说是外祖父和两位舅舅给的,你们看可以吗?”
叶氏最先从80两的震惊中反应过来,拉着沈小语的手,对俩儿子说道:“这事儿就这么定了,有外人问起来,就说是咱们家出的银子”
虽然沈小语很想建一座古代大别墅,但现在不是时候。
当下和外祖母舅舅们商量好了,晚点找村长把茅草屋这块地买下来,正屋盖5间,两边各三间厢房,全部盖青砖大瓦房,再加上两米左右高的围墙。
东厢房是给舅舅舅妈们预备的,西厢房一间厨房加餐厅,一间是卫生间加洗澡间,还有一间客房。
还得再院子里打一口井,虽然现在是沈小语每天放的空间的自来水,可是她想着以后肯定是要和外祖一家多走动,到时候别暴露了。
还有厕所!沈小语是真的受够了这农家的旱厕,以前在现代读小学的时候,学校的里的厕所就是旱厕,那时候她就每天都怕自己踩坑里掉下去。
这次盖房子,厕所说什么她都得好好设计一下。
村里人帮忙盖房子,一般是还人情,不给工钱但是要管一顿午饭。
沈小语觉得管饭太麻烦,不如给工钱,况且自己父母已经没了,愿意还人情的谁知道能有几个人呢?
盖房子的事情就这么定了,几人先把从老沈家搬回来的东西卸车,小舅王盛就回大石村通知家里人了。
沈小语回屋假装从背篓里拿出剩下的五花肉和排骨,和大舅王兴一起去村长家商量买地的事情。
村长家是村子里唯一的大瓦房,此时村长和媳妇苏氏正在收拾房前的菜地。
沈小语在大门口就喊了声:“村长爷爷、苏奶奶。”
村长见是沈小语,旁边跟着的中年汉子也有点眼熟,放下锄头,往院子口迎了几步。
“小语来了,这位是?”
“村长爷爷,这是我大舅。”沈小语笑着回道。
“村长好,我是小语大舅,我叫王兴。”王兴拱手打招呼。
“孩儿他娘,倒两杯水来。”村长边和自己媳妇说着,边请二人进屋。
“苏奶奶,这是我外祖母让我拿来的。”
沈小语说着,把肉递给苏氏。苏氏见沈小语拿了这么多东西,笑的眯了眼。
“小语,这么客气干什么,心意奶奶领了,肉拿回去自己吃。”
“婶子,陈叔平时没少照顾我三个外甥,这不我们今天来也有事请陈叔帮忙。这肉你们不收,以后我们可怎么好麻烦你们。”
王兴不愧是做买卖的,一番话说的村长和苏氏都很舒坦。
苏氏看了自家男人一眼,道:“那成。你们先进屋说话,我去倒水。”
苏氏端了两碗糖水,在村里,糖可是金贵的东西,只有很重要的人才能让主家用糖水招待。
三人到堂屋坐下,村长先开口道:“王大侄,家里都知道小语他们的事儿了吧。我也是没办法,毕竟是老沈家的家务事,我也不好插手太多。这几个孩子挺可怜的,不知你们想怎么处理?”
王兴叹了口气,“今天来才知道小语他们和老沈家分了家,既然我们来了,孩子我们肯定得管。这不是家里商量了一下,准备给几个孩子先把房子修了,那茅草屋撑不了多久的。”
王兴把买地修青砖大瓦房以及每天给盖房子的人二十文工钱的事情和村长说了,村长惊的倒抽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