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村里村长还是有威严的,村长说的话没人敢不听,就算是混不吝的二麻子,也不敢触村长的眉头。
虽然大家不知道,为何村长让当家的去祠堂前集合。
可他们清楚,定是有大事。
毕竟村里只有发生了影响全村的事,才会去祠堂,平时的一些小事,哪里用得着去祠堂。
于是钟晚意看到了这样一幕,村民虽然还哭着,也都听村长的话,让当家的去祠堂。
钟晚意对这个时代宗族的力量,又有了一个全新认知。
钟家村顾名思义全部都是姓钟,这是一个大宗族,村长既是族长又是村长,有着绝对的话语权。
钟晚意看大家都回去了,也带着祖母回了家、
回到家,走进屋里,才把背篓卸下来。
这时知雪、知安一人端了一碗水过来。
“大姐喝水。”
“祖母喝水。”
“好。”
钟老太从知雪手中接过水,喝了下去,钟晚意也接过碗喝水。
而知雪、知安两人围着背篓说话,没有打开背篓。
钟晚意看弟弟妹妹明明好奇的不行,在她没发话之前,不敢打开的样子有些好笑,不过她并没有说什么,而是直接上前,把背篓上面盖着的树叶、杂草拿了下来。
背篓里的东西,一下子显露了出来。
“这么多东西。”
知雪和知安看着背篓里除了有粮食,还有其他东西,都惊得睁大了眼睛。
他们没想到姐姐和祖母去镇上买粮,真能买那么多,看起来够他们吃一段儿时间了。
钟晚意看弟弟妹妹那么懂事,连忙从背篓里拿出一盒点心,这是她在成衣铺旁边的糕点铺,特意给弟弟妹妹买的。
本来她还想着要是能碰到卖糖葫芦的,买上两串儿给弟弟妹妹吃。
只不过现在大家都忙着逃荒,就连卖糖葫芦的小贩儿也不做生意了。
好在糕点铺还正常营业,她直接把店铺里的糕点全都清空了,把点心铺掌柜乐得合不拢嘴。
不过她只在背篓里放两盒,其他的都放进了空间,什么时候想吃再拿出来,空间保鲜效果嘎嘎牛,放进去什么样,拿出来什么样。
钟老太自是看到了背篓里的东西,对孙女儿自作主张花钱买糕点,她没什么意见,反正她已经把家里所有银钱都交给了大孙女儿,也默认晚意当家。
因此不管晚意做了什么样的决定,她都会支持,不会扫兴,给足晚意足够成长空间,显然大孙女没有让自己失望,真的弄到了粮食。
虽说晚意对她说了粮食来路,她虽觉不妥,并没有说什么。
在这乱世中,他们祖孙四人都快活不下去了,在满口仁义道德,坚持一些原则,硬生生饿死一家人,并不是明智之举。
再说了,晚意的做法也没有妨碍别人,更不要说杀人放火了,她没理由不同意。
还有她也把粮食来源和村长说了,她很清楚村里大部分人家,都没有什么粮食。
而他们一家在村里是众所周知的穷困,逃荒路上他们一家有东西吃,不被饿着,定会引起有心人的觊觎,说不定还会被抢夺。
她在村里的风评虽然不错,也有不少人敬重她,可那又怎么样,在饿死和活命之间,谁还会在意往常那点情谊。
她不敢去赌,唯一能做的就是让村里家家户户都有粮,这样他们就不会成为出头鸟,被人盯上。
她活了这么大岁数,见识过人世间的繁华,也经历过艰难困苦,知道人心丑恶,她不在乎自己还能活多久,可她却想看到两个孙女出嫁,孙子长大成人。
她不求孙女能嫁入高门大户,也不求孙子做出多大功绩,只求他们能平平安安过一生就心满意足了。
只是她的这个愿望,在年景好的时候,算不得什么,奈何如今恰逢乱世,能不能活下去还是个未知数,她现在能做的就是尽力活下去,让姐弟三人有个依靠。
而她之所以没让晚意,亲口对村长说出粮食来历,也是想护住孙女儿的名声。
要知道今年晚意十四岁了,到了快成亲的年纪,要不是出了逃荒这件事,她都准备和王家商量婚期了。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什么时候能定居下来还不清楚,她绝不能让晚意的名声受损,这才以自己的名义对村长说了那些话。
村长听到钟老太的话,并没有怀疑什么,因为钟老太本来就是一个很睿智,明事理的老太太,把孙子孙女教导的也很好。
只不过命苦,早年死了丈夫,后来儿子参军也不幸死在战场,儿媳也早早的去了,留下两个孙女,一个孙子,这么些年,钟老太在村里帮过很多人,大家也承钟老太的情。
如今在逃荒关口,钟老太又给了这么一个方法和建议,虽说是有些不地道,可确实能让村里人都活下来,倒也顾不得什么了。
再说了,乱世之下人命不值钱,哪能还顾得了那么多,哪能顾得了那么多。
老村长让村里当家的集合起来,说了这件事,大家伙听完,并不觉得有什么,反而都兴奋的不行,盼望着太阳落山,快点天黑。
钟晚意也跟着一起去,虽说钟老太很不想让孙女儿冒险,可她也知道目前家里只有大孙女能扛事儿,就没有阻止晚意跟村里人去镇上。
太阳刚落山,钟家村的村口就聚集了一群人,仔细一看,全是钟家村的青壮年,唯有钟晚意一个姑娘。
对此大家都没有说什么,他们知道钟家的情况,今天他们也从老村长那里知道了,主意是钟老太提出来的,都想着在路上,能帮钟家一把就帮一把。
就算不冲着钟老太提出的主意,就是钟老太平日里的为人处事,也值得他们相帮。
钟晚意看到村口的人,心里还是很触动,她知道大家伙的日子不好过,没想到会这么凄惨,每个人都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
她空间不缺粮食,而她之所以跟着过来,也是想让自家的粮食有个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