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完装饰品,她又开始准备食材。腌制腊肉、灌制香肠,将对新年的期盼都融入到这些美味之中。闲暇时,她会和父母围坐在一起,聊聊在洱海的见闻,家中不时传出阵阵欢笑,温馨又惬意。在忙碌与期待中,林悦满心欢喜地等待着新年的到来,也盼望着新岁能带来新的机遇 。
与此同时,京城繁华之中,谢谨言为探寻古老文字奥秘,开启艰难追寻。谢谨言在京圈有几个情同手足的好友,大家对古籍古物兴趣浓厚。他提出想找契文典籍,朋友们立马动用各自人脉与资源,在京城各处搜寻。
他们穿梭于京城迷宫般的小巷,走进散发陈旧气息的古籍书店与古玩铺子。货架上古物琳琅满目,可将铺子翻了个底朝天,依旧一无所获,偶尔发现疑似刻文龟甲,凑近一瞧,文字模糊难辨,毫无研究价值。最终失望而归。
幸运的是,一位朋友从资深藏家那里得知,城郊隐居着一位神秘收藏家,手中有契文龟壳。但这位收藏家性格孤僻,深居简出,对藏品视若珍宝,轻易不肯示人。
谢谨言和朋友们没有放弃。他们多方收集收藏家的喜好与过往,得知对方喜爱品鉴古茶,便精心准备几罐上等好茶,忐忑登门拜访。
初次见面,收藏家态度冷淡。但谢谨言没有气馁,此后定期带着自己对古老文字的研究见解和礼物前去。渐渐的,收藏家被他的执着和热爱打动,开始与他深入探讨。
长时间交流后,收藏家终于被谢谨言的真诚和学识征服,同意把珍贵的契文龟壳借给他研究。当谢谨言双手颤抖接过龟壳,如获至宝。他迫不及待地将龟壳置于案头,在摇曳的烛光下细细端详、研究。龟壳上的契文古朴而神秘,他逐字比对,反复琢磨,终于发现了一个形似跳动火苗的象形文字——“火”。
此时,友人恰好送来一本野史。他顺手翻阅,目光突然被其中一页上记载的古老字符吸引,那是一个代表着金属光泽的 “金” 字。联想到一直佩戴在手上的戒指,上面共有三个字,他心中豁然开朗,确定了戒指上的两个字分别是 “金” 和 “火” 。
新年的脚步临近。谢谨言妥善安置好龟壳,便返回老宅。
只见老宅的屋顶笼罩在一片氤氲的烟火气中,大红灯笼像一个个跳跃的火焰,在寒风中欢快地摇曳。望着熟悉的家门。父母早已在门口翘首以盼,兄弟姐妹也纷纷围拢过来,你一言我一语,嘘寒问暖的话语像暖流般将他包围。
一家人先是举行了庄重的祭祖仪式,在袅袅香烟中,表达着对先人的缅怀与敬意。随后围坐在圆桌旁,长辈们率先举杯,祝愿新的一年家人平安、诸事顺遂。大家纷纷响应,杯中琥珀色的美酒轻轻碰撞,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
桌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佳肴,红烧狮子头色泽红亮,软糯入味;清蒸鲈鱼鲜嫩爽滑,香气四溢;还有那寓意着团圆的饺子,一个个挺着圆鼓鼓的肚皮,仿佛在诉说着新年的喜悦。除了这些,墙角的几盆水仙散发着清幽的香气,与屋内张贴的色彩鲜艳的年画、精美的窗花相互映衬,营造出一派喜庆祥和的氛围。
酒过三巡,气氛愈发热烈。小妹莲步轻移,笑语嫣然提议行飞花令,以“年”为令,言明须是鲜有人提的古句,或是即兴创作。众人欣然应允,满座皆怀逸兴。
堂兄率先起身,衣袂飘飘,朗声道:“腊尽寒销春又归,星霜荏苒岁华飞 。屠苏饮罢愁怀释,新岁祥光映翠扉 。” 此句一出,满座皆赞,将辞旧迎新的感慨与对新年的期许尽付其中。
二姐朱唇轻启,缓缓吟道:“旧符方换岁华新,瑞气盈堂暖似春 。守岁灯前同叙乐,年光不负有心人 。” 现场创作,既有对时光的珍视,又含团圆的喜悦,字句间尽显温婉才情。
谢谨言起身,身姿挺拔,目光深邃,遥望窗外烟火,吟诵道:“岁除更漏促流年,烛影摇红夜未眠 。祈愿新程无舛路,春风送暖满山川 。” 此诗意境开阔,尽显对新年的美好祈愿,博得众人喝彩。
小妹巧笑倩兮,脆声道:“年光如矢去难留,新岁携来瑞彩浮 。喜看桃符添韵致,春风入户解千愁 。” 诗句灵动活泼,满是青春朝气,为这飞花令添了几分俏皮。众人你方吟罢我登场。
众人你方唱罢我登场,大年初五,街巷热闹非凡,满是新年的喜庆。王瑶一家携着大包小包的年货,喜气洋洋地来给王夫人拜年。
一进王府,表妹王瑶先是盈盈下拜,恭恭敬敬地见过姑母王夫人,一番寒暄问候,尽显晚辈的乖巧懂事。而后,我寻了一处幽静的庭院,石桌上早已摆好了新茶,茶香袅袅升腾。
我轻抿一口茶,斟酌着开口:“表妹,那枚指环不慎落入池塘,吾自始至终未曾有过丝毫怪罪之意。往昔年少懵懂,诸多误会纷至沓来。今日实不相瞒,吾于汝,并无男女爱慕之情愫。彼时年岁尚幼,未能领会汝之意。而如今,吾心已有所属,情寄他人。。”
王瑶听闻,脸上笑容瞬间僵住,眼神黯淡下去,沉默片刻,她似是有些赌气,别过头去,轻哼一声:“哼,汝既无意于吾,吾岂会中意汝!!”话虽强硬,可微微颤抖的语调,还是泄露了她心底的失落。她端起茶杯,猛喝一口,掩饰着眼眶里即将泛起的泪花,随后站起身,故作洒脱道:“后休要再提此事,权当往昔皆为一场荒唐笑话罢了。”说罢快步离开。
屋外,孩子们拿着长辈给的压岁钱,在院子里欢快地放着鞭炮,“噼里啪啦” 的声响此起彼伏,伴随着他们银铃般的笑声,驱走了冬夜的寒冷。大人们则围坐在温暖的炭火盆旁,一边嗑着瓜子,一边分享着过去一年的点点滴滴,从田间的收成到邻里间的趣事,无话不谈。
时光匆匆,转眼间便到了年初七。随着年味渐渐淡去,亲人们也陆续收拾行囊,奔赴各自的生活。谢谨言与家人一一惜别后,也回到了自己的书斋。
书斋里,那本野史和契文龟壳静静躺在案头,仿佛在等待着他,谢谨言已经对着那神秘的契文龟壳和泛黄的野史枯坐了整整三日。摇曳的烛火在风的撩拨下忽明忽暗,将他的身影扭曲地投射在墙壁上。
他的双眼布满血丝,紧紧盯着手中的戒指,那上面“金”“火”二字在微光下闪烁着冷冽的光,时间的钻研让他精神高度紧绷,连周围的动静都有些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