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书酱
好看的文学小说分享

第2章

第14章:

紫禁城,文渊阁。

空气里弥漫着新墨与旧书卷混合的气息,却驱不散那份权力更迭后特有的、紧绷的躁动。

首辅徐阶端坐于主位,面容清癯,神色平和,一如过往数十年那般,仿佛一潭深不见底的古井。但阁内所有人都清楚,真正搅动这潭深水的,是坐在他下首那位身形魁梧、目光锐利如鹰的新任次辅——高拱。

高拱刚刚以裕王府旧臣、帝师的身份被超擢入阁,圣眷正隆。他行事作风与徐阶的隐忍圆滑截然不同,锋芒毕露,雷厉风行。此刻,他正将一份关于九边军镇钱粮亏空的奏疏重重拍在案上,声音洪亮,震得梁柱似乎都在嗡鸣。

“不像话!简直不像话!”高拱环视在场几位阁臣,语气毫不客气,“看看!蓟镇、宣府、大同,乃至辽东!哪个不是喊缺饷,喊军备废弛?钱粮都去了哪里?都被层层盘剥,喂饱了那些蛀虫!”他手指关节敲打着桌面,“严嵩在时,是上梁不正下梁歪!如今严嵩已去,若再不下猛药剜除痼疾,整饬边务,我大明北疆,危如累卵!”

徐阶微微抬眼,声音一如既往的温和:“肃卿(高拱字)兄所言极是。边务确乃当务之急。然积弊已久,非一日可除,需循序渐进,甄选得力干才,方可见效。”

“得力干才?”高拱冷哼一声,“如今各边镇督抚、总兵,多少是靠着钻营、贿赂严党上去的?这些人,贪墨有余,御敌不足!必须大力甄别,汰劣擢优!”他目光炯炯地看向徐阶,“徐阁老,我等应即刻行文各边镇,令其如实举荐真正通晓军务、勇略兼备的边才,不论出身,唯才是举!若有虚报、滥荐,连同举荐之人,一体治罪!”

他的话语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决断力,甚至连首辅徐阶,在此刻也不愿直撄其锋。整顿边务,选拔将才,这是正理,无人可以反驳。

“就依肃卿兄所言。”徐阶缓缓点头,提笔蘸墨,“内阁即刻拟旨,发往九边。”

新的政令,随着驿马的快蹄,迅速传遍天下,自然也抵达了辽东。

辽阳城,兵备道衙门。

张琏病恹恹地靠在榻上,自从去年听闻严嵩倒台吐血之后,他的身体就一直没能完全恢复,精神更是萎靡。往日的团团富态脸,如今瘦削了下去,眼袋浮肿,眼神里充满了惊疑不定。

心腹师爷拿着刚刚收到的内阁行文,小心翼翼地念给他听。当听到“大力甄别,汰劣擢优”、“举荐边才,不论出身,唯才是举”时,张琏猛地坐直了身体,胸口一阵剧烈起伏,连连咳嗽起来。

“高拱……高胡子!”他嘶哑地低吼,眼中充满了怨恨与恐惧。他这种靠着巴结严党起家的官员,正是高拱要重点“甄别”和“汰劣”的对象!一旦被查实过往劣迹,丢官罢职都是轻的,抄家流放乃至杀头都有可能!

“东翁,息怒,保重身体啊!”师爷连忙上前给他抚背。

“保重?怎么保重?!”张琏一把推开师爷,眼神慌乱地四处张望,仿佛缇骑已经就在门外,“高拱这是要对我们这些人赶尽杀绝!还有徐阶,那个笑面虎,肯定也不会放过我们!”

他猛地抓住师爷的手臂,指甲几乎要掐进肉里:“不行!绝不能坐以待毙!必须想办法……想办法自保!”

师爷忍着痛,低声道:“东翁,如今之计,唯有……唯有向新阁老示好,表明心迹,或许……或许能有一线生机。”

“示好?怎么示好?”张琏急促地问。

“高阁老不是要举荐边才吗?咱们……咱们可以投其所好!”师爷眼中闪过一丝狡黠,“咱们辽东,不是有现成的‘边才’吗?”

张琏一愣:“谁?”

“李——成——梁。”师爷一字一顿地说道。

张琏瞳孔一缩,脸上瞬间布满戾气:“举荐他?!不可能!绝对不可能!本官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

“东翁,此一时彼一时啊!”师爷急忙解释,“不是真举荐他!是‘举荐’他!咱们可以抢先一步,向高阁老那边递上话,就说……就说李成梁此人,勇武或是有些,然性情骄横,难以管束,更关键的是——他是在严嵩时期,由方逢时力排众议提拔起来的!可以说是严嵩当政时‘幸进’之将!这样的人,岂能算是真正的边才?分明是严嵩余孽,不堪大用!”

张琏的眼睛猛地亮了,如同溺水之人抓到了一根稻草!对啊!李成梁是方逢时提拔的,而方逢时一直与严党不对付,这在辽东官场人尽皆知。但如今严嵩倒台,政局混乱,完全可以颠倒黑白,把水搅浑!把李成梁打成“严嵩时期幸进之将”,既能迎合高拱清洗严党余孽的心思,又能彻底堵死李成梁的上升之路,甚至可能借高拱之手,将其除掉!

“妙!妙啊!”张琏激动得脸上泛起不正常的红晕,“就这么办!你立刻去准备!要用最隐秘的渠道,把这话递到高阁老亲信之人的耳朵里!要说得真切,说得严重!就说李成梁在险山堡拥兵自重,与方逢时往来密切,恐有边将坐大之虞!记住,一定要快!要在方逢时的举荐文书到达京城之前!”

“是!东翁!属下明白!”师爷领命,匆匆而去。

张琏看着师爷离去的背影,喘了几口粗气,重新瘫回榻上,脸上露出一丝残忍而快意的笑容。李成梁,你想趁着改天换日的机会出头?做梦!本官就算要死,也要拉着你垫背!

险山堡。

李成梁也收到了朝廷要求举荐边才的邸报抄本。他站在签押房内,手中薄薄的纸页仿佛有千钧重。

严嵩倒台,新帝登基,阁臣换血,朝廷求贤若渴。这无疑是他等待多年的机会,一个可能摆脱张琏掣肘,真正施展抱负的契机。

他走到窗前,看着校场上那些与他一同历经磨难、已被锤炼得如同磐石般的士卒。他们需要更好的装备,更多的粮饷,更广阔的战场。而这一切,都需要更高的权位来实现。

“大人,”李平胡走了进来,脸上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朝廷要举荐边才了!这次,方抚台一定会举荐您!咱们的机会来了!”

查大受等几名年轻军官也跟在后面,眼神灼热。

李成梁转过身,脸上却没有多少喜色,反而眉头微蹙:“机会或许是机会,但也是众矢之的。朝中局势未明,新阁老心思难测。此刻冒头,福祸难料。”

他比李平胡他们想得更深。严嵩虽倒,但其遍布朝野的党羽仍在,比如张琏,绝不会甘心看着他崛起。而新任次辅高拱,以强势闻名,他会如何看待自己这个由方逢时(属于徐阶一派)提拔起来的边将?

“那……那我们怎么办?”查大受忍不住问道。

“等。”李成梁吐出两个字,目光重新变得沉静,“等方抚台的消息,等朝廷的动向。稳住险山堡,练好我们的兵。无论外界风云如何变幻,手中的力量,才是我们最大的依仗。”

“告诉弟兄们,加紧操练,不得松懈。”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