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书酱
好看的文学小说分享

第2章

回到东宫中,萧允谦将那只玉镯放在灯下细看。玉质温润,雕工精巧,镯身上缠枝莲的纹路里,却藏着点极淡的黑痕,像被什么脏东西沁过。他用银簪的尖轻轻刮了刮,黑痕没掉,反倒露出底下更深的暗渍——竟是陈年的血垢。

“这镯子……”李福全凑过来看,倒吸一口凉气,“难不成沾过人命?”

萧允谦没说话,想起魏崇德密室里的玉簪。那玉簪的花纹虽与玉镯不同,玉质却如出一辙,像是从同一块璞玉上剖下来的。他忽然想起太祖母曾说过,外祖父家早年是开玉矿的,后来矿里出了人命,才把矿场卖了,举家迁进京城。

“去查外祖父家当年的玉矿案。”萧允谦把玉镯收进锦盒,“尤其是那个矿场的管事,叫什么名字,后来去了哪里。”

李福全刚领命要走,管家又匆匆进来:“殿下,刑部王大人派人送了封信,说是急件。”

信是王启年亲笔写的,字迹潦草,透着仓促:“魏崇德招了,影卫首领姓赵,与李尚书往来密切。今晨李府后院起了场火,账房烧得精光,疑似销毁证据。另,查到先帝年间影卫名册,有一人与赵师傅同名,需慎查。”

萧允谦捏着信纸的手猛地收紧——赵师傅?那个在通州护着他、摇橹时总哼着调子的老船工?

他立刻让人去寻赵师傅,却被告知赵师傅一早就带着阿秀兄妹去逛庙会了。“说是阿秀想看杂耍,他便请了假,还说要给孩子们买糖画。”下人回话时,眼神有些不安。

萧允谦心里的疑云更重了。他快步走到赵师傅住的偏院,推开房门,里面收拾得整齐,床底下却藏着个上锁的木箱。用银钗撬开锁,里面没有金银,只有一套褪色的黑袍,和块与沧州遇袭者一模一样的鹰蛇令牌。

“果然是他。”萧允谦望着黑袍上绣的暗纹,那纹路竟与玉镯上的缠枝莲隐隐呼应。

这时,门外传来脚步声,赵师傅带着阿秀兄妹回来了,手里还提着串糖葫芦。见了满院的侍卫,他脸上的笑容慢慢淡了,把阿秀和阿木护在身后:“殿下,您都知道了?”

“为什么?”萧允谦盯着他,“通州护我,是为了取信于我?接近我,是为了影卫和李尚书?”

赵师傅叹了口气,摘下头上的毡帽,露出鬓角的白发:“老奴本名赵忠,确是先帝影卫。当年矿场出的人命,是李尚书的父亲一手策划,为了独吞玉矿,杀了二十多个矿工。老奴的兄长就在其中,我隐姓埋名,就是为了查清真相,报仇雪恨。”

他指着木箱里的黑袍:“魏崇德是李尚书的爪牙,换粮、通边军,都是为了给影卫筹钱,好有朝一日扳倒李家。可我没想到……他们竟连孩子都不放过。”

阿秀躲在赵师傅身后,怯生生地说:“赵爷爷救过我,在芦苇丛里,是他给我披的褂子,还说会护着我和哥哥。”

萧允谦看向赵师傅,他眼里没有狡辩,只有疲惫和痛惜:“老奴护殿下,一半是任务,一半是真心。殿下在通州护着阿秀的样子,像极了当年的老太爷,心善,骨头硬。”

“那玉镯和玉簪呢?”萧允谦追问。

“都是当年矿里的玉。”赵忠苦笑,“李尚书的父亲用矿工的命换了这些玉,送给宫里的贵妃,才换来了户部的差事。那玉镯上的血,就是我兄长的。”

这时,刑部的人匆匆赶来,递上最新的供词:李尚书已招认,西北战事吃紧,他与影卫勾结,用陈米冒充军粮,私吞朝廷拨下的粮款,还打算等战事溃败,趁机夺权。

“都结束了。”萧允谦望着赵忠,“你报了仇,却也成了他们的刀。”

赵忠没说话,从怀里掏出个小小的木兰花香囊,递给阿秀:“这是老奴给你做的,比你那半朵兰花好看些。”阿秀接过来,香囊里的花骨朵是干的,却仍带着点清味。

侍卫带走赵忠时,他忽然回头,对萧允谦说:“老太爷当年说过,玉可藏污,心不能。殿下,您要守住那颗心。”

萧允谦站在院中,手里捏着那只藏污的玉镯。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来,在镯身上照出斑驳的亮,那些血垢在光里无所遁形。他忽然明白,太祖母留下银钗,不是让他记恨,是让他记得——再脏的玉,也能被清水洗过;再暗的心,也能被光亮照透。

阿木捧着从赵师傅那里拿来的糖画,是朵木兰花,在阳光下晶莹透亮。他递给萧允谦:“赵爷爷说,这花甜,像殿下心里的光。”

萧允谦接过糖画,舔了一口,果然很甜。远处传来刑部的车马声,渐行渐远,像带走了京城积了许久的污尘。他抬头望向宫墙,那里的灯笼又亮了,这一次,照得比往常都要分明。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