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书酱
好看的文学小说分享

第2章

2023年4月的春风带着暖意钻进办公室的窗户,林溪踩着椅子站在墙边,手里的马克笔在白墙上划出流畅的弧线。陈野和林墨搬来刚组装好的长桌,抬头就看见她在墙上画了棵枝繁叶茂的“分工树”,树干写着“锋芒工作室”,三个主枝分别伸向不同方向,每个枝桠上都缀着密密麻麻的字迹。

“技术部(陈野):剪辑/摄影/后期,兼管设备维护。”林溪踮着脚在第一个枝桠下补画了台相机和电脑,“设计部(林溪):手绘创意/平面设计,把控视觉风格。”她特意画了支画笔和调色盘,颜料溅开的痕迹像星星一样。最后一个枝桠下,她画了个握手的小人:“业务部(林墨):客户对接/订单拓展,兼管财务记账。”

陈野放下手里的扳手走过去,发现每个部门名称旁都画了个小头像:技术部是举着相机的简笔画小人,设计部是扎高马尾的女孩,业务部是背着公文包的青年。“这头像画得还挺像。”他笑着说,指尖轻轻碰了碰墙上的“技术部”字样,心里突然有了种“团队成型”的实感。

林墨把打印机搬到位,看着墙上的分工树直点头:“以后客户来了一看就知道我们分工明确,比线上说不清道不明强多了!”他从包里掏出客户送的锦旗,小心地挂在分工树旁边,红色的“匠心服务”四个字和彩色的手绘树相映成趣,让白墙瞬间有了生气。

办公室的布置充满了三人的印记。陈野把相机架在靠窗的角落,硬盘按“素材类型”整齐地摆在储物柜里;林溪的画板靠在墙边,颜料盒敞开放在桌上,几支常用的画笔插在陶瓷杯里;林墨的文件夹按“待跟进”“已完成”分类,客户名片用长尾夹别在对应的文件夹上。最用心的是窗台,林溪摆了三盆多肉,分别挂着写有三人名字的小木牌。

“以前线上沟通总担心信息错位,现在当面说一句比发十条消息都清楚。”林溪擦掉手上的颜料,指着桌上的共享文档,“设计稿改哪里,我直接在屏幕上标出来,陈野马上就能get到。”陈野正在调试灯光,闻言回头笑:“上次林墨谈的咖啡店订单,他当场比划‘要像阳光晒过的面包’,我拍素材时就知道该找什么角度了。”

下午第一位上门的客户是开童装店的张姐,她推门进来时愣了一下,随即被墙上的分工树和聊天记录墙吸引了。“你们这办公室真有意思,不像别的公司冷冰冰的。”张姐坐在折叠椅上,看着林溪当场画的童装logo草稿,“我就喜欢这种能摸到、能看到的沟通,线上总觉得隔着层纱。”

林墨递上案例册,陈野打开电脑展示过往作品,林溪在旁边补充设计思路。三人配合默契,张姐当场就签了合同:“本来还在犹豫找大公司还是小工作室,现在看你们比线上沟通更踏实,分工清清楚楚,我放心!”送走客户后,林溪兴奋地在分工树的“设计部”枝桠上画了个小星星:“第一单线下签约!”

傍晚整理订单时,陈野发现效率比线上时提高了不少。技术部拍完素材直接导入电脑,设计部当天就能出初稿,业务部跟进客户反馈时,三人随时能凑在长桌上讨论。“以前线上传文件总担心压缩画质,现在陈野拍完照,我直接在他电脑上看原图。”林溪翻着设计稿,语气里满是满足,“设备维护也方便,昨天相机内存卡出问题,他当场就修好了,换以前得寄来寄去耽误好几天。”

林墨的财务记账也顺手多了。他把发票按“办公用品”“设备采购”分类贴在凭证上,每笔支出都让陈野和林溪过目签字。“上周买打印机的钱,我记完账林溪核对金额,陈野检查用途,三人都确认了才入账。”他翻开账本给两人看,字迹工整得不像以前那个总忘事的大男孩,“分工树里写我兼管财务,就得对每一分钱负责。”

夕阳西下时,三人坐在长桌旁吃外卖,看着办公室里的一切,都有种“梦想照进现实”的感觉。林溪突然拿出马克笔,在分工树的根部画了个小小的“?”:“以后我们会不会有更多部门?比如专门管合同的法务部,专门算账的财务部?”林墨啃着鸡腿点头:“等业务多了,再招几个人,枝桠就能长得更茂盛了!”陈野看着墙上的分工树,在心里默默补充:“那时候,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枝桠上发光。”

晚上锁门前,陈野最后检查了一遍设备,林溪给多肉浇了水,林墨把第二天的待办事项写在小白板上。关灯的瞬间,月光透过窗户照在墙上的分工树上,那些彩色的笔迹在夜色里依然清晰。“明天见!”三人异口同声地说,语气里带着对明天的期待。

走在文创园的路上,林墨感慨道:“以前总觉得‘部门’是大公司才有的词,没想到我们这15平米的小办公室也能有模有样。”陈野望着办公室窗户透出的微光,心里明白:部门不是冰冷的标签,而是让每个人在擅长的领域里全力以赴的保障。墙上的分工树会慢慢长大,但此刻这三个紧紧相依的枝桠,已经撑起了“锋芒”最坚实的骨架。

夜风里带着春天的花香,三人的脚步声轻快而坚定。他们知道,这间充满烟火气的小办公室,不仅是工作的地方,更是让“锋芒”从线上走到线下的起点——在这里,屏幕里的微光变成了真实的灯光,虚拟的团队变成了能并肩作战的伙伴,而墙上那棵稚嫩的分工树,终将在信任与默契的浇灌下,长成参天大树。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